小鱼老师课堂(小鱼老师儿童教育干货分享系列之三)

小鱼老师课堂(小鱼老师儿童教育干货分享系列之三)(1)

小鱼老师课堂(小鱼老师儿童教育干货分享系列之三)(2)

小鱼老师,原名于晓斐,小鱼数学的创始人,对儿童数学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她所创办的小鱼数学深受学生家长好评,她的“魔法数学课”成功帮助数万名孩子学好了数学,爱上了数学。接下来我们将在好玩的数学公众号给大家分享小鱼老师关于儿童教育,尤其是儿童数学教育的系列干货文章,围绕计算、马虎、开窍、焦虑、奥数、学习、数学思维等大家关心的话题,配以音频和文字为家长朋友们答疑解惑。

Hello,大家好,我是小鱼数学的小鱼老师。

之前有朋友问过我,问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学知识?学思路?最终希望孩子达到什么效果呢?我说,我希望孩子开窍。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怎么才能开窍呢?怎么才算开窍呢?

我觉得,开窍的一大标志就是孩子可以主动独立的思考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主要就从两个问题开始说吧。

一、“没学过的是不是应该不会做?”

关于这个话题我之前也聊过,比如学过加法和乘法的意义,就应该可以用14 14来做出14×2;比如理解了小木棒困成一捆十根,就应该可以自己推理出百千万的意义。

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老师来讲的,我希望唤醒的是孩子们的探索意识。

在凯叔的这套计算课中,讲完加法意义和十进制以后,我们直接出了一道23 14这样的两位数加法题目,很多一年级的小朋友家长直接反应说“这个题目孩子没有学”。事实上,出这两道题目的时候老师们也有些纠结,但考虑到:一方面这个课程覆盖的是1-3年级的孩子,应该有一两道适合二三年级的题目;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孩子如果理解了加法,那他只要会数数就应该可以把这个题目做出来。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么大的数摆小木棒都要摆很久,有意义吗?

有,真的有。这是一道不在他知识范围内的“难题”,那如果他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工具探索完成,这将给孩子带来多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呀。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孩子在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心里是有“试试”的念头的。如果孩子看到就说“没学过不会做”,那主动性就永远都建立不起来了。所以我希望家长朋友们能理解我们的初衷,同时在生活中学习中,也不要给孩子传递一种“老师没教就不用做”的想法。毕竟未来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没有人教过的。

我经常会举一个例子,在高年级几何中有一个定义叫三等分点,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先给你下定义,三等分点是什么什么什么,然后开始练习;而我们一般是直接把它放到题目中去给孩子做。

大部分孩子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都会本能地问你,小鱼老师三等分点是什么。然后我就反问一句,你觉得呢?教了这么多年,99%以上的孩子都能自己弄明白。因为很简单,三、等、分、点四个字的意思你都知道,连起来的意思你是可以自己推理出来的。大多数时候,孩子只是没有这个机会去思考,或者说没有这个意识去思考。

所以“你觉得呢”这四个字也可以推广一下,多把思考的机会留给孩子。

分享一句话:你每告诉孩子一件事,就会剥夺他一次探索的机会。

这句话对我很重要,可以说是我教学教研生涯的一个指导思想。也想借这个小事跟大家分享我的这个理念。

那随着这个问题,接下来就会有另一个问题: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摆了半天小木棒摆出这个答案,最后可能还数错了,明明有更快更好的方法,为什么要让孩子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那就是我想分享的第二点了。

二、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有多重要?

这里所说的方法,指的是具体的方法,也就是狭义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数学里面关于小木棒的题目,有一些家长对这类题目很犯怵。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其实说白了,就是觉得这种题目似乎没有什么方法,常常让人觉得没有思路,希望我能总结出一些具体的方法来。

我之前就说过,我是个不推崇知识和方法的老师。在这儿我要告诉你一个教育圈的小秘密——我非常清楚,如果一节课许多板书,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让孩子们密密麻麻记下来,做好笔记,这会给家长很多安全感和价值感。甚至会觉得,嗯,老师这些方法都已经告诉你了,你不会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坦白说,对于老师来说,尤其是培训机构的老师,是可以摆脱一些争议的。我自己也经历过,在传统奥数的世界,有时候确实为了显得自己有根有据,硬是搞出一些方法来。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学了那么方法却用不出来?举一反三的能力到底怎么培养?我确实见过一些学了很久传统奥数的孩子,学了很多方法,但是如果遇到一道题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那方法无法套用,常常就会直接放弃,这很可怕。我觉得这比他压根儿不会做还要可怕。有时候,方法本身可能会成为孩子的一种桎梏。

在课堂上,我有把用小木棒摆出数字后移动的变化讲了讲,把几个数字分成几个家族。接着就又有家长问,是不是一定要像小鱼老师那样,一个数字只能移动一根火柴棒,移动两根要怎么办?看到这个问题真的有点无奈,如果要追求方法,那火柴棒问题就需要把每个数字移动一根火柴棒,移动两根火柴棒,填上一根火柴棒,去掉一根火柴棒,填上两根,去掉两根,等等所有的情况都给你列出来,然后孩子要做的时候就去查询。一定能查到,你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我说的是全部列出来哦,一个都不能漏,不能有例外。

想想这会给孩子多大的负担,解题还有什么乐趣呢?

所以我希望给一个思路,给一个思考的方向,你知道一些基础的变化,知道数字之间是可以变化的,然后根据等式的意义,知道要让大的小点儿,小的大点儿,再去尝试和调整,这个过程是有趣并且有意义的。

坦白说,刚才我说去列举方法的这种方式,大概就是题海战术的一种内在逻辑,最好把所有的题型都见到,熟能生巧,见到了就从记忆库中进行提取,你最好还不要弄混。所以,他是有效的,我不得不说他是有效的。但是,从小学就开始题海战术,这漫漫求学生涯啊,孩子该有多辛苦。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会让孩子养成一种思考习惯,那就是“我只解决我有方法的问题”。那主动思考的习惯就会很难培养。我们现在确实见到一些孩子,必须等着老师教他方法,不教就不会做,我觉得长远来看会有很大问题。

所以我今天提了两点都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就是主动和独立的思考问题。小鱼数学团队有一个很扎实的集体愿景,就是培养一代能独立思考的年轻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希望孩子们都能开窍,都能拥有自己的思想,成为一个能思考的孩子。我是小鱼,感谢倾听,大家晚安。

好玩的数学

mathfun

好玩的数学以数学学习为主题,以传播数学文化为己任,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标,分享有用的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故事、传奇的数学人物等,为你展现一个有趣、好玩、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小鱼老师课堂(小鱼老师儿童教育干货分享系列之三)(3)

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好玩的数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