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最常说的一句话(刘邦口头禅为之奈何)

刘邦最常说的一句话(刘邦口头禅为之奈何)(1)

“为之奈何”(这该怎么办呢)——这是在史书中,汉高祖刘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事例多的举不胜举。

通常是刘邦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对着身边的人,或张良、或陈平、或萧何等,提出问题:为之奈何?接下来,总有大臣献出锦囊妙计,刘邦言听计从摆脱了危局。

毫不怀疑这是司马迁的真实记载,尽管这种记录留给后人的感觉是:刘邦是个没有主张的人,能够成就霸业是因为身边尽是能人,他只需要听人劝吃饱饭。

但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刘邦是一个极有主张和谋略的人,远非文字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刘邦最常说的一句话(刘邦口头禅为之奈何)(2)

首先,我们来看刘邦生平最后的一个提问。

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或许,惜墨如金的司马迁记录这段文字是为了表述刘邦对待生命的达观态度——知道自己病入膏肓而拒绝治疗,却能善待医生。在常人看来,问医是为了活命,能做的是积极配合医生。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明知自己不可救治,为什么还要问医生“自己有救吗?”。

为什么临死还要问医生?其实很简单,即便刘邦心中早有结果,仍然会习惯性的发问,他希望得到比自己更高明的答案。这个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刘邦最常说的一句话(刘邦口头禅为之奈何)(3)

刘邦提问,收获的不仅是答案,还有杰出领导人最需要的人心。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12月,有人报告韩信谋反,刘邦问一众武将该怎么办,众人争着要求带兵前去剿灭韩信;刘邦却私下问计陈平,采用了出巡赚取了韩信)。

刘邦清醒的知道,当他询问一众大臣的时候,不太可能有高明的谋划,他为什么仍然会提出问题?他希望看到这群追随他多年的大臣中能有人变得智慧和谋略;通过发问,一众大臣能感觉到皇帝对自己的信任;通过这一问,还能立即调动一众大臣的战斗准备思想。

而之所以问计陈平,是因为他也知道,陈平是一个善于解决战术性问题的人,尤其善于提供“阴招”,轻松摆平难题。

刘邦最常说的一句话(刘邦口头禅为之奈何)(4)

刘邦提问,对不能确定的答案,会反复与人讨论,一个成功领导人的魄力展现无遗。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这段文字很长,记录在《史记,留侯世家》里。大意为:刘邦被项羽打得快要完蛋的时候,谋臣郦食其献出一策;或许刘邦只是隐隐感到郦食其的计划欠妥,又或许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尽管已经开始实施郦食其的策略,刘邦仍然找到张良,再次就相同的问题提出讨论。张良一口气说出“八不可”彻底否决了郦食其的计划。

张良是战略性的谋划大师,极少对战术性问题发表意见。刘邦问计张良,通常都是国家方向性问题,这也是他始终尊重张良的原因;但这并不代表他对张良言听计从。

刘邦晚年有心换掉太子,再次上演了他争取人心的老办法——问计众人。他不停的和诸位老臣坦露心迹,希望老臣们支持他……,尽管大臣们一边倒的反对更换太子,刘邦笑脸相迎的应付众人,内心却岿然不动。即便是最尊重的张良否定换太子计划,依然如此。

刘邦心如明镜,这是自己一个人和满朝文武的战斗,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取得胜利。假如没有张良的“商山四皓计划”彻底打垮刘邦的斗志,换太子一定能够成功,而且是所有人的支持或半推半就的支持。他只要坚持不停的反复询问大臣们:“子不类父,我想换掉太子,为之奈何”!温水煮死青蛙,结果显而易见。

最为深奥的问题是刘邦的谋略。“为之奈何”换来的往往是诸多答案,在这诸多答案中择优录取,才是高人一等的智者。毫无疑问,刘邦才是大汉王朝的第一高人!古往今来排名第一的杰出领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