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常用方剂组成(肺病常用方剂组成)

肺病常用方剂组成1.白虎汤(《伤寒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肺病常用方剂组成?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肺病常用方剂组成(肺病常用方剂组成)

肺病常用方剂组成

肺病常用方剂组成

1.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 知母 甘草(炙) 粳米

2.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生地黄 熟地黄 麦冬 百合 白芍(炒) 当归 贝母 生甘草 玄参 桔梗

3.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贝母 瓜蒌 花粉 茯苓 橘红 桔梗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5.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红 白术 甘草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 黄连 大枣

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黄芪 当归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

8.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黄

9.八珍汤(《正体类要》)

当归 川芎 白赤芍 熟地黄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10.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黄芪 甘草(炙) 人参 当归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11.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陈皮(醋炒)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麸炒) 芍药 甘草(炙)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 荆芥 白芷 羌活 甘草 细辛 防风 薄荷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枳实(炙) 大黄 生姜 大枣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 厚朴(炙) 枳实 芒硝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生地黄 木通 竹叶 生甘草梢

16.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白果 麻黄 苏子 甘草 款冬花 杏仁 桑白皮 黄芩 半夏

17.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黄芪 当归

1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大黄 牡丹 桃仁 冬瓜子 芒硝

19.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大黄 附子 细辛

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 橘红 白茯苓 甘草(炙)

21.二妙散(《丹溪心法》)

黄柏(炒) 苍术

22.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葛根 甘草(炙) 黄芩 黄连

23.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瓜蒌实 薤白 白酒

24.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甘草 小麦 大枣

25.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党参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木香。

26.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 芍药 甘草(炙) 生姜 大枣

27.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2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29.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青蒿 淡竹茹 仙半夏 赤茯苓 黄芩 生枳壳 陈广皮 碧玉散

3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 白术 半夏 陈皮 厚朴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枣。

31.济川煎(《景岳全书》)

当归 牛膝 肉苁蓉 泽泻 升麻 枳壳

32.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苓 荆芥 防风 桔梗 川芎 甘草

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金铃子 玄胡

3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35.咳血方(《丹溪心法》)

青黛 瓜蒌仁 海石 山栀子 柯子

36.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黄(酒炒) 柴胡 生甘草

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黄 山茱萸 干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38.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滑石 甘草

39.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红 白术 甘草

40.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炙)

41.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去皮) 甘草 陈皮 半夏

42.理中丸(《疡医大全》)

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

43.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麦门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 杏仁 甘草(炙) 石膏

46.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47.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炒)

4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 鳖甲 细生地 知母 丹皮

49.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

苇茎 薏苡仁 冬瓜子 桃仁

50.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瓜蒌仁 陈皮 黄芩(酒炒) 杏仁 枳实 茯苓 胆南星 制半夏

51.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 生地黄 玄参 竹叶心 麦冬 丹参 黄连 金银花 连翘

52.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冬桑叶 石膏 人参 甘草 胡麻仁(炒) 真阿胶 麦门冬 杏仁 枇杷叶

53.三仁汤(《温病条辨》)

杏仁 白滑石 白通草 白寇仁 竹叶 厚朴 生薏苡仁 半夏

5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5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莲子肉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炒) 白扁豆(微炒) 白茯苓 人参

甘草(炒) 白术 山药

56.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 菊花 连翘 杏仁 薄荷 桔梗 芦根 甘草

57.生脉饮(《兰台轨范》引《医录》)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58.四逆散(《伤寒论》)

甘草(炙) 枳实(炙) 柴胡 芍药

59.肾气丸(《金匮要略》)

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桂枝 附子

60.四神丸(《证治准绳》)

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浸炒)

61.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干地黄

62.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灵脂(酒研) 蒲黄(炒香)

63.桑杏汤(《温病条辨》)

桑叶 杏仁 沙参 浙贝母 淡豆豉 栀子皮 梨皮

64.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 甘草

65.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紫苏子 半夏 川当归 甘草(炙) 前胡 厚朴 肉桂

66.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苑 款冬花 大枣 半夏 五味子

67.三子养亲汤(《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

白芥子 苏子 莱菔子

68.桑白皮汤(《圣济总录》)

桑根白皮 麻黄 秦艽 大黄。

69.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 玉竹 生甘草 冬桑叶 生扁豆 花粉 麦冬

70.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葶苈子 大枣

71.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白术(土炒) 白芍(炒) 陈皮(炒) 防风

72.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半夏 竹茹 枳实 陈皮 甘草(炙) 茯苓

73.五苓散(《伤寒论》)

猪苓(去皮)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去皮)

74.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

75.吴茱萸汤(《伤寒论》)

吴茱萸(汤洗) 人参 大枣 生姜

76.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旋覆花 人参 代赭石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

7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78.犀角地黄汤(《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犀角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

79.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洗) 甘草(炙) 生姜(切) 大枣

80.小建中汤(《伤寒论》)

芍药(酒炒) 桂枝(去皮)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81.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 半夏(洗)

五味子

82.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薷 银花 鲜扁豆花 厚朴 连翘

83.杏苏散(《温病条辨》)

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橘皮 杏仁 大枣

84.小陷胸汤(《伤寒论》)

黄连 半夏(洗) 瓜蒌实

8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生姜 薄荷 炙甘草

86.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

地骨皮 桑白皮(炒) 甘草(炙)

8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甘杞子 川楝子

88.右归饮(《景岳全书》)

熟地 山药(炒) 山茱萸 枸杞 甘草(炙) 杜仲 肉桂 制附子

89.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

桔梗 白及 橘红 葶苈子 甘草节 贝母 苡仁 金银花。

90.玉女煎(《景岳全书》)

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9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防风 黄芪 白术

92.银翘散(《温病条辨》)

连翘 银花 苦桔梗 薄荷 竹叶 生甘草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

9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大生地 麦冬 生甘草 玄参 贝母 丹皮 薄荷 炒白芍

94.炙甘草汤(《伤寒论》)

甘草(炙) 生姜 人参 生地黄 桂枝(去皮) 阿胶 麦门冬(去心)

麻仁 大枣

95.左金丸(《丹溪心法》)

黄连 吴茱萸

96.猪苓汤(《伤寒论》)

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

97.止嗽散(《医学心悟》)

桔梗(炒) 荆芥 紫苑(蒸) 百部(蒸) 白前(蒸)

甘草(炒) 陈皮(去白)

98.真武汤(《伤寒论》)

茯苓 芍药 白术 生姜 附子(炮去皮)

99.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玄参 麦冬 细生地 大黄 芒硝

100.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 石膏 半夏 麦门冬 人参 甘草 粳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