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

《庄子》曰:“唯虫能天。”

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有蠃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大戴礼记》

龙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传说中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就是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那么,世界上有龙吗?其实,据说曾经有发生过遇见真龙的事件,甚至还有龙的标本和留下的照片。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1)

1934年曾发生过一起营口坠龙事件,使人们对于世界上有龙吗的疑问达到了顶端,经历过那件事的好多人都坚称亲眼见过真龙。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那时是夏天,营口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在一个苇塘的芦苇丛中,惊奇地发现在困着一巨奄奄一息的蛟龙。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2)

图为网络盛京时报

下列是网上查找的营川坠龙事件资料,网上介绍的标题主要是"营口坠龙"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1934年7月初,营口很多人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人们用苇席给它搭凉棚、挑水浇,寺庙僧侣每天为它作法超度,数日暴雨后它消失了。

1934年8月初,《盛京时报》"龙降酿灾"文章报道7月28日一条龙在营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三只小船,卷坏工厂房子,导致9人死亡,掀翻火车。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3)

8月8日,在营口(河湾的鸭舌岛)发现了一具与传说中的龙极相似的骨骼,而且在这个神秘生物未死之前,当地的居民曾经两次见到它,并有很多人抢救过它,与其有过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寺庙还为它办过法事以抢救。

营口市史志办编辑、史志办主任周丛一主编、韩晓东等参编的《营口龙之谜》一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营口市史志办主办的"营口春秋网"之影像营口-"营口龙之谜"界面里存有央视等电视台录制的几个视频。

1934年轰动一时

1934年8月8日,在营口发现了一具与传说中的龙极相似(特征一致)的尸体,并且此前有附近居民见过、接触过其活体。当时的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骨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当时的《盛京时报》还派人采访,称之为"龙"、"天降龙"、"营川坠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轰动一时。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4)

在《营口市志》第一卷中记述:"(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导致去营口的火车票一度紧张并涨价。

值得比较和区别:这种坠龙故事所说的龙,其实指蛟,即锁龙井、锁龙洞、悬剑桥现象所说的蛟龙,不同于1999年武汉磨山树倒之谜故事里渔民所说能变化形体的龙,中国传说里蛟与龙有异。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5)

一个是小杈角,一个是大杈角

《盛京时报》照片里,它两个角,一个是小杈角,一个是大杈角。

比较:"考证大庆"掉龙"传说 撰文/记者魏国栋"谈论的1944年松花江陈家围子村所谓掉黑龙的事件,说者讲"头像牛犊子脑袋那么大,略呈方形,上宽下窄,头上没有杈角,只是在前额上长了一个扁铲形状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约10厘米。脸形和画上画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长须子,又粗又硬"。不同,所谓陈家围子黑龙是独角龙。

现在有的人猜测说是拼装时装错了才有两个角,问题是当时见过活体的人多,检查尸体的人也有,看尸体头部的人多而且能看出两个角是长在身上的,而且两个杈角不是它的其它骨头。比较鹿及鹿角:鹿的类型多样,角也复杂多样,一般皆是杈角,也有非杈角的,小鹿则没有角。可见,中华文化里龙角似鹿,不是集合它物来的。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6)

据几位老人讲,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一个人认识此物尸体。人们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

营口伪第六警察分署组织人力,将其尸骨分解后运到南岸,在西海关前空场上按原状摆放,任人参观。

当时的《盛京时报》派人采访,也称之为"龙"、"天降龙"、"营川坠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营口市民争相观看,附近城市专程来参观者也络绎不绝,购买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因此紧张起来。后又有报道说,营口水产高级学校(正式名称是省立营口水产学校)渔捞科张老师判定"确系蛟类"。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7)

当时的营口美大照相馆和英明照相馆洗印了大量"龙"骨展览的照片,在二本町胡同附近沿街贩卖,一些从外地来营口参观"龙"骨的人,争先恐后购买"龙"骨照片带回去给家人欣赏。

翻阅相关资料,1934年8月14日《盛京时报》刊登的"龙"骨照片复印件,虽然年代久远,加上受当时摄影技术以及种种因素制约,只能依稀看出头戴草帽观看"龙"骨展览人群的模糊身影,然而画面中一具长长的动物骸骨及其头上生出的两只长角依然清晰可见。

《盛京时报》报道:龙骨由警署交给 师范南校 保存为标本。

遗憾的是,由于战争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偌大的骸骨不知所终。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8)

图为日本瑞龙寺标本

传说这是日本瑞龙寺的龙标本。

相传明治十一年幕府时代,是由中国输至日本,大约三百七十多年之前,是由一名日本经商人从中国的港口弄到手,转让卖给万代藤兵卫做为收藏,万代藤兵卫爱不释手。(据猜测这条龙可能是致息而死亡,经由中国农民出卖给日本,不然不可能弄到这麼完整龙的全尸)万代藤兵卫是有名的收藏家,生前於天和二年九月将龙捐给日本大阪市浪速区瑞龙寺所做的升龙箱,其中他就收藏包括人鱼,河童,这些都是富商万代藤兵卫所捐的,他的儿子昭和五十年有在重新制作箱子。

图中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龙比较清楚,日本大阪市浪速区瑞龙寺所收藏,现保存於日本大阪市浪速区瑞龙寺中,其保存相当的良好有三百七十多年历史。身长约一公尺左右,头上有角,嘴边有长须,眼形巨大,只有三只爪应该是水中蛟龙吧!后脚因退化短小,与蛇般的背脊,全身附有了鳞片,被涂满金漆,有经过防腐过程制成标本,与传说中的龙相比显然小了点,是一条尚未长成熟的龙。对于日本瑞龙寺的龙标本,本人持着怀疑的态度看待。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9)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10)

洞螈

洞螈这种动物很像小龙,洞螈(亦称盲螈,学名:Proteus anguinus),是一种两栖类动物。由于它的身体呈灰色、粉红染色,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当地居民将它们称为"人鱼"。

洞螈栖息于第拿里阿尔卑斯山脉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分布区域从意大利第里雅斯特附近的伊松佐河盆地,穿过斯洛文尼亚南部、克罗地亚西南部,最远到达赫塞哥维纳。这个物种也是洞螈属下的唯一一个种。此外,它是欧洲唯一属于洞螈科的生物,也是欧洲唯一一种穴居的脊索动物。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11)

洞螈图片

古时候也有一些龙的文化历史记载,《左传·昭十九年》: “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左传·昭二十九年》:“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于齐侯”。《后汉书.五行志》写道: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 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晋书·卷一百九·载记第九》载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前燕太祖慕容皝祭龙事件:“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南齐书·齐始兴简王鉴传》:“﹝永明﹞五年, 鉴 献龙角一枚,长九尺三寸,红色,有文。”

世界上真的有龙吗被记录下来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12)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 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 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临胸县在今山东省。《元史·顺帝记》记:“长庆寺有龙绕槐树飞去,树皮皆剥”。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

此为私人观点,毕竟我们都没见过实物,文中资料仅为参考不知读过以后你有何感想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