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有什么动作(这些你可能不知道......)

文/邓海春

“嫦娥奔月”这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嫦娥有什么动作(这些你可能不知道......)(1)

嫦娥原作桓娥、姮娥,也写作常娥、素娥。嫦娥奔月神话,流传很早,最早的文字记载恐怕就是战国初期的《归藏》(已佚)。战国时屈原的《天问》,似乎也提及了这个故事,但没有说明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是汉代的《淮南子》。《淮南子.览冥篇》及东汉高诱注说:“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晋代干宝《搜神记》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恒”字又有“常”义,汉朝人避汉文帝刘恒之讳,改“姮娥”、“恒娥”为“常娥”。

羿从西王母那里取来长生不老药是很不容易的。西王母原是一个掌管瘟疫刑罚的怪神,有三只凶猛的青鸟经常轮流着找寻食物来供给她。西王母说居住的昆仑山,据《山海经》的描写,在赤水地方,方800里,高万仞,上边长有4丈高、五围粗的谷物,有九眼井、九座门,有九个脑袋的开明兽守门。西王母这些神仙都居住在八隅岩穴之中。不是依靠羿的坚强意志和无穷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去求取这不死之药的。

在汉代,对嫦娥窃药奔月是大不以为然的。张衡《灵宪》说:“姮娥窃羿不死药奔月,及之为蟾蜍。”蟾蜍就是癞蛤蟆。为什么“偏偏归妹”的美丽嫦娥,竟变成了形体丑陋的癞蛤蟆呢?这是明显的谴责嫦娥的意思。

现在传世的汉代画像石刻,伏羲和女娲手里所托的日月轮,月轮中画的就是蟾蜍。这个蟾蜍就是嫦娥。在有些汉画像里,嫦娥不仅变作蟾蜍,还被罚做苦工捣药。

嫦娥有什么动作(这些你可能不知道......)(2)

六朝以后,嫦娥的地位才逐渐升高。刘宋时期谢庄《月赋》中说:“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即嫦娥)与后庭。”嫦娥才改变了形象,进了天帝的后庭。

到了唐代,李白、杜甫、李商隐等诗人都对嫦娥寄予了身后的同情。李白《把酒问月》诗:“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捣药由白兔代替。杜甫《月》诗:“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也很同情嫦娥的寒冷寂寞生活。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虽然对偷药之事念念不忘,但对嫦娥在碧海青天寒夜中的孤单心情,也深表体贴之情。

嫦娥有什么动作(这些你可能不知道......)(3)

宋元时代,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有了发展。《三余贴》记载:嫦娥奔月以后,她的丈夫羿昼夜十年成疾。正月十四日夜,有童子进宫求见,说:“我是嫦娥夫人的是使者。夫人知君怀念,但她无法下月宫。明天月圆的时候,君用米粉做丸,团团如月,放置在房屋的西北方,称呼夫人的名,夫人就可以下来与你相会。”到时候,果然嫦娥来了,夫妻俩恩爱如初。

嫦娥有什么动作(这些你可能不知道......)(4)

随着时间的推移,嫦娥像美丽的月亮一样,成为温柔、聪明、善良的美人了。民间流传着嫦娥把幸福洒向人间的故事,如传说她在八月中秋时要把桂花洒到人间,据说杭州灵隐寺旁有一座山峰叫“月桂峰”,就是当年月宫落下桂子的地方。唐代皮日休有《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嫦娥有什么动作(这些你可能不知道......)(5)

也有一种说法:月仙为结麟,不是嫦娥。《三余贴》说:“今言月中有嫦娥,大谬,盖月中自有主者,乃结麟,非嫦娥也。”也有的古书,把结麟写成月精,与月同居,结麟是奔月的神仙。有的说结麟就是嫦娥。

还有一种说法:嫦娥是由常仪、常宜、常羲、尚仪演变而来。常仪可见《大戴礼》。《大戴礼.帝系篇》说:常仪为帝喾妃,娵訾女。以善于占月之晦、朔、弦、望而著名。《礼记》孔颖达疏又把常仪写作常宜。说帝喾次妃娵訾氏之女曰常宜,生帝挚。《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有人说帝俊即帝喾,常羲即常仪。《吕氏春秋.勿射篇》说:“尚仪作占月。”有人说古读常为尚,尚仪即常仪。

常羲生十二个月亮的说法,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雏形。月亮在黑暗的夜晚,给人以美丽的光亮。上古的人民观察月亮明、暗、圆、缺的变化,掌握了每月29天左右发生一次盈亏。每12个月又有一个周期,“十二”的观念便随着古人对月相的观察而产生了。

邓海春 作品

(版权@作家邓海春 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manjusridhc@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