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树袋熊数量(澳洲树熊的灭绝危机与APEC的绿色发展难题)

澳洲树袋熊数量(澳洲树熊的灭绝危机与APEC的绿色发展难题)(1)

【澳洲网特约评论员张浦】澳洲国宝树熊陷入绝种危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估计野生树熊数量只剩10万到50万只,已将其列为“易危”物种。但澳洲树熊基金会估计,树熊数量仅剩5.8万只,基金会主席塔芭特表示,树熊可能在三代之内灭绝。

由于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大量树熊栖息地遭到破坏。2019年灾难性的丛林大火又给树熊种群造成了致命打击,仅新南威尔士州就有4.8万平方公里林地被烧毁,6万只树熊在大火中死亡、受伤或流离失所。树熊种群还遭遇了衣原体感染的威胁。衣原体感染会导致死亡,还可能造成无法生育,近期树熊衣原体感染率突然大幅上升,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一些地方感染率达到了100%,过去四年里,澳洲18%的树熊死于衣原体感染或并发症。这与树熊的肠道菌群脆弱有关。用来治疗感染的抗生素会破坏菌群,影响树熊消化桉类植物的能力,树熊在感染治愈后因消化能力衰竭而被饿死。

澳洲能成为有袋类动物的天堂,得益于其与大陆隔绝、自成一体的生态环境。这样的环境让袋类动物可以免受其他物种侵扰,但舒适的生存环境也让有袋类动物普遍存在抗病力较弱、食性单一、难适应环境变化等问题。除树熊外,鸭嘴兽等珍稀有袋类动物数量也在减少,被视为塔斯马尼亚州象征的袋狼灭绝也和无法适应外来犬类竞争有关。

澳洲生态系统易遭破坏,澳洲的“后殖民”经济发展模式又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澳洲、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都由农业殖民地转型而成,这些国家在经济起步时期都凭借地广人稀的优势发展规模化农业、牧业。大面积垦殖、粗放经营使这些国家的生态遭到破坏,被抛荒地区失去生态修复能力。矿业是澳洲支柱产业,大规模矿业开发不仅破坏土壤、植被,还对矿区环境造成长期污染。近年来,气候变暖对澳洲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土地和资源需求的增长又让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澳洲的生态破坏速度加快。

要防止树熊灭绝,澳洲需加快药物、疫苗研发,化解感染病传播造成的危机,更重要的还是加强生态保护——改变依靠大规模土地、资源开发的经济发展模式,加速经济的绿色转型。生态保护不能靠一国单打独斗,经济绿色转型也需要增进国际合作。经济绿色转型是亚太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在新西兰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聚焦绿色转型,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在开幕式上提出APEC成员国应积极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中国国家主席也在致辞中强调各国应“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共创绿色发展未来”。

据统计,APEC成员国的能源使用总量占全球的60%,但在减排方面,一些APEC国家行动缓慢。要加速推进能源改革,最有效的办法是扩大新能源使用比例,但当前新能源开发却遇到瓶颈,比如投资增速放缓、技术壁垒等。各国需加强合作,澳洲也可积极参与和推进国际合作,增加政府和企业间的跨国合作,以建立新合作机制、统一技术标准等办法来打破技术壁垒。

继G20财长峰会同意建立全球碳定价机制后,此次APEC峰会上,与会各国又开始讨论扩大环保产品免税清单。“碳市场”、环保产品免税等机制能推动企业增加低碳环保型产品开发方面的投资。澳洲也应以此为契机,对环保、税收等政策进行改革,推动国内企业,特别是农业、矿业企业在环保技术上增加投入,加速经济的绿色转型。(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