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手术中亚甲蓝的作用和用途(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射亚甲蓝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肛门病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术后给予不同的处理,并对三组病例术后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术后排便困难程度上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并且观察组首次大便时间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对照组首次排便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混合痔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应低于齿线部位至少0.5-1cm,否则可增加术后排便困难的风险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混合痔手术中亚甲蓝的作用和用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混合痔手术中亚甲蓝的作用和用途(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混合痔手术中亚甲蓝的作用和用途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射亚甲蓝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肛门病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术后给予不同的处理,并对三组病例术后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术后排便困难程度上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并且观察组首次大便时间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对照组首次排便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混合痔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应低于齿线部位至少0.5-1cm,否则可增加术后排便困难的风险。

[关键词]亚甲蓝;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

传统的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患者疼痛一直是肛肠外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局部注射亚甲蓝,以止痛效果明显,维持时间长,价格低廉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从2006年开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使用亚甲蓝作为长效止痛剂,效果确切。但是,基层医院对于亚甲蓝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问题。笔者观察混合痔术后患者排便困难较文献报道明显增多,故收集了近年来9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观察不用亚甲蓝以及不同位置的局部注射亚甲蓝的患者术后排便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肛肠中心(燕山分院)行混合痔外痔切除内痔结扎术患者9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环状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年龄26~75岁,美国麻醉氏师协会(ASA)评级I~Ⅱ级。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疾病和凝血机制、肝、肾等功能异常及腰麻效果不佳者排除。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治疗组(30例)。3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腰麻下实施传统的混合痔外切内扎术。

2.术后镇痛方法: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后,不给与局部注射亚甲蓝。另外二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腰麻未退时,使用稀释的亚甲蓝作为长效止痛液,在创缘皮下浸润,或注射于痔核结扎之根部。常用剂量5~10ml。注射后按揉注射部位,使药液均匀浸润到创口周围,以创面均呈蓝色为宜。观察组在整个伤口周围注射,包括齿线部位及其以上伤口及结扎痔核根部。治疗组仅注射齿线下创缘,离齿线至少0.5cm。常规包扎切口,送回病房。术后不常规使用缓泻剂及开塞露灌肠。

3.评定指标:术后排便困难程度[1]:0分为无困难;1分为排便费力,需用力才能排出;2分为粪便呈团块或硬结,非常用力才能勉强排出;3分为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4分为排便需用手法或灌肠协助。评价以排便困难程度症状学指标评分进行综合,然后计算每日平均数。并记录首次排便天数,及首次排便疼痛程度。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评价术后首次排便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难以想象的剧烈疼痛)。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术后排便困难程度上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并且观察组首次大便时间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对照组首次排便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和治疗组。见表1。术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排便困难程度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治疗组首次排便的疼痛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三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比较

组别

术后排便困难程度

首次排便天数

首次排便疼痛程度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7天

第14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