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故事(才女上官婉儿墓葬里面有什么秘密)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故事(才女上官婉儿墓葬里面有什么秘密)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故事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

2013年9月,在陕西考古界爆出了一重大新闻,咸阳新区发现了一座高等级的古墓,一排五个天井,直通甬道,规制相当严谨,带有天井结构,这是唐代大型墓葬的标志,天井数量越多,意味着这个墓主人的身份越尊贵,已经发现唐代永泰公主墓六口天井,出土了大量的宝物,而这座墓葬呢,有五个天井,意味着这至少是皇家墓葬。那这座墓葬的主人究竟是谁呢?墓主人就是唐高宗唐及武则天时期的传奇人物上官婉儿,千百年来,上官婉儿的身上有许多未解之谜。

上官婉儿的爷爷名叫上官仪,深得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赏识,官拜宰相。唐高宗有个毛病怕老婆,武则天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女强人,有很强烈的权力欲望,在皇帝夫妻之间很强势,唐高宗是个很软弱的皇帝,时常感觉自己很没有面子,心里不爽,可是又根本不敢当着武则天的面说出来。

话说这天,两人又争持起来,高宗内心窝火,感觉不能再退让了,需要给武则天一个教训,否则这个皇帝当得太没面子。可他又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于是想到了宰相上官仪,打算叫他过来商量一下办法。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上官仪作为老臣在大唐混了几十年,还是没有在皇家内务上混明白,皇上跟皇后掰扯,做臣子的不能太靠前儿,你不能太聪明,必须糊涂点儿,要会打哈哈、和稀泥,宽慰几句,高宗气儿消了也就没事儿了。

不料上官仪为了向皇上表忠心,竟然真的出谋划策起来。老头提个方案,建议高宗将武则天废黜,封建社会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气冲顶门的高宗一口允诺,命上官仪起草书写诏书。诏书还在起草过程中,武则天早早就得知消息,皇帝身边早已经被武则天安排了眼线,高宗身边一有风吹草动,就有人给她通风报信。

武则天大怒,心急火燎地赶到,此时诏书已经起草书写完毕,就放在桌上等着皇帝用玉玺盖戳。武则天一见此情此景,就气得厉声质问高宗,高宗那是真惧内,一看武皇后发飙,立马就反悔不认了,死不承认是自己主谋,推卸责任给上官仪,谎称一切都是上官宰相的馊主意,反过来还劝说安慰着武则天。

武则天心中自然清楚事情的原委,但是并不想轻易放过上官仪,心中明白了这种事情绝不能有开始,否则后患无穷,必须做到杀鸡吓猴。这一下上官仪可就尴尬无比了,屎盆子全扣自己脑袋上了,做为臣子,还不能揭皇上的短儿,不能反驳。只能打碎牙齿咽肚子里,默认了皇帝的甩锅行为,背起了这口引起杀身大祸的大黑锅。

公元664年,废太子李忠密谋造反,武则天一道诏书将上官仪硬是也牵连进来,判定上官仪参与密谋,抄家问斩。上官婉儿的爷爷和父亲都被斩首。可怜的上官婉儿,出生没多久,就与母亲一道做了朝廷的官奴。

那后来这婉儿怎么又进宫了呢?他怎么又会留在武则天的身边呢?呃,就唐书里头是这么说的。上官婉儿自小沦为官奴,受尽屈辱,但是她很有学习天赋,人也长得漂亮,而且读书聪明伶俐,诗写得灵气十足。五六岁就开始写诗,写得还非常地好。长大一点就频繁的更换教书先生,很多先生过不了多久就交不下去了。上官婉儿就此以才学出众而闻名京城,武则天也听说官奴里头有个小才女,就想要当面见识一下上官婉儿的才学,一见之下,十分赏识上官婉儿的诗文,频频点头以示满意,就将婉儿留在宫中。

上官婉儿从此就改变了命运,鲤鱼跃入龙门。

上官婉儿前后服伺武则天27年,忠心耿耿从无二心,武则天对她也是信任有加毫不怀疑。

这就给后人一个巨大的疑问,两人之间有灭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么大的血海深仇,武则天为什么将上官婉儿留在身边,还不怕婉儿报仇?而上官婉儿为什么就没有为家人报仇的想法?

这已经成了一个千年未解之谜,人们希望能在上官婉儿的墓里找到点蛛丝马迹能够破解这个谜团。

上官婉儿还是唐朝的一位杰出的女诗人,据传说她写的诗曾经汇编成册20卷,但是很多诗集后来都流散失落了,保留下来的只有全唐诗收集的32首,非常可惜,有没有可能在她的墓里找到?这也是人们翘首以待的。

那么这次发掘上官婉儿的墓,到底有没有什么发现呢?谁也没想到,等待大家的是新的诡异。考古人员在墓室里发现了四个壁龛,里边儿只有几个陶俑,除此以外,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而且这些陶俑的做工还是非常,上官婉儿已是巾帼宰相,杰出的女诗人,陪葬品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是不少的,难道早就被盗墓贼盗了?这个念头在考古队员根本就不予考虑,上官婉儿的墓葬四周,根本没有发现盗洞,有人注意到墓葬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墓顶部塌陷,地砖全被揭起,外边的天井、甬道也有大范围的被人破坏的痕迹,整个的墓葬里头找不到任何棺椁的痕迹,

有人怀疑,墓葬可能是个空墓或者假墓?猜测很快就被否定,经过仔细的发掘,考古人员在墓室的角落发现了几块碎骨,专家推断上官婉儿当年应该就放在这个位置,那么她的棺椁又去了哪儿?思来想去,专家认为只有一个接近的解释,有人极为仇恨上官婉儿,在她下葬后,故意破坏了墓葬,开棺毁尸,一代美人。由于史书上对上官婉儿墓没有任何的记载,要想解开这个墓葬的种种疑点,只能通过墓志来寻找线索。

墓志正文大概有1000来个字儿,前半部分详细记载了上官姓氏的来源以及上官婉儿家族的情况,这些和史书上的记载差不多啊。但是后半段的内容让人惊讶,墓志记载,婉儿13岁的时候被封为唐高宗的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被封昭容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婉儿被封才人,这个身份史料当中从未提及。这样的身份变化跟他的墓葬被毁有没有关系呢?

注意上官婉儿被唐中宗册封昭容时已经42岁,公元705年神龙政变,82岁的武则天被迫退位给唐中宗李显,恢复国号为唐。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得力干将。女皇退位之后应该被打压。恰好相反,这一年刚刚继位的皇帝李显迫不及待,册封42岁的上官婉儿做了他的妃子。依然执掌内阁,权力没有变化,地位却更高了。

加强婉儿的地位,可能是中宗的权力制衡策略,唐中宗想用婉儿来制衡谁呢?就是唐中宗的原配韦皇后。据记载,唐中宗继位之后,韦皇后野心膨胀,想学武则天干预朝政,与武则天不同,韦皇后并不想自己当女皇,她想让自己最喜欢的女儿安乐公主做皇太女。这个唐中宗也是一个怕老婆的主儿。韦皇后天天跟中宗闹腾,耳根子软的李显还就犹豫不绝了。就在中宗准备下诏书时,事情出了点状况,中宗命上官婉儿起草书写诏书,婉儿毕竟是经历过动荡,感觉这事有些凶险暗藏危机,这诏书一宣读,百官必定反对,朝廷政局势必又要动乱起来。

于是先后四次进谏中宗,辞官、削发为尼都没有动摇唐中宗的想法,最终婉儿喝毒药以死相谏,所幸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安乐公主最终也没能当上皇太女。那么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事儿,招致韦皇后一党的报复?这也不可能,上官婉儿虽然终结了安乐公主皇太女的梦,但是在婉儿下葬前,韦皇后安乐公主已经死了,党羽也一轰而散了,不可能有人明目张胆的去破坏上官婉儿的墓葬。

我们接着说说韦皇后,公元710年6月的一天,唐中宗照常坐在大殿上批阅奏折,宫女准时送来了糕点,中宗没有多想,拿起来就吃,东西吃下去没多久,中宗突然就惨叫一声,七窍流血倒地死亡。

韦皇后以此为由趁机行动,把他们韦家的人安排在朝廷内外掌握大权,掌控军队。很快将朝廷完全控制起来,此刻,还缺少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必须要有任命诏书,诏书还是由掌管内阁的上官婉儿来起草书写。据此说明,两人关系还不错。

甚至有民间传说,俩人的关系要好得很,上官婉儿的情人是武则天的亲侄子武三思,她曾经利用手中的权利,多次扶持这位情人壮大自己的实力。那么中宗复辟后,上官婉儿为讨好皇后,巩固自己的地位,直接向韦皇后引荐了武三思。

推断上官婉儿的墓葬是谁破坏的?肯定不能通过民间传说来论证,要通过历史事实论证。中宗中毒身亡很快真相大白。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

公元710年7月20号的晚上,临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联手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韦皇后的党羽惶恐不安,四处逃窜。上官婉儿却不慌不忙,异常镇定。晚上,她连夜给李隆基送去了一份诏书,一份任命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担任摄政王的诏书底稿。原来,中宗去世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扶植了一个儿皇帝,想假借皇帝年幼,搞垂帘听政把持朝政。上官婉儿则坚持诏命李旦为摄政,上官婉儿的意思就是要告诉李隆基,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与我无关,李隆基自然明白上官婉儿的暗示,他也经过深思熟虑做了全面考虑。首先要考虑上官婉儿是不是罪大恶极?其次,就是考虑上官婉儿的才华横溢,杀掉有点可惜?思考再三之,李隆基选择杀掉上官婉儿,于是将上官婉儿斩首,一代才女香消玉殒,时年47岁。

上官婉儿被厚葬,并享受五个天井的高规格墓葬。是因为据墓志记载,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为她的死而哀伤,赠捐500匹,遣使吊祭。李隆基他爹唐睿宗李旦登基之后,太平公主力主为上官婉儿平反,唐睿宗应准降旨恢复上官婉儿昭容的名位,并且追赠谥号。上官婉儿恢复了名誉,太平公主还出钱给她修建陵墓。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平反,出钱修墓,虽然是出于个人感情,两人同在武则天身边20多年,关系也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太平公主这么做,其实还有自己的政治目的。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小女儿,小时仗着父母的恩宠,为所欲为,骄横放纵。长大之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也梦想着跟她母亲一样登上宝座,君临天下。

可是唐睿宗上台之后,太平公主不愿意唐睿宗李旦立侄子李隆基为太子。她为上官婉儿平反,暗含着为了打击李隆基的声望,目的就是让天下人都认定李隆基滥杀无辜,将来无法做个明君。甚至还多次劝唐睿宗废掉李隆基的这个太子,一切都是她争权夺力的策略。

公元712年,唐睿宗直接退位让位给太子李隆基,第二年,即公元713年,眼见自己的目的无法实现,太平公主纠集党羽发动政变,直接武力推翻李隆基,但李隆基早有准备出兵镇压,太平公主死后,据历史记载,太平公主驸马武攸的墓也被毁坏,上官婉儿的死又是因为李隆基而死的,所以李隆基在镇压了太平公主叛乱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迁怒于上官婉儿。很有可能会损坏上官婉儿的墓。

一代才女,从官奴攀到权力核心,曾经权倾朝野,风光无限,但在纵横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命运多舛。

上官婉儿是唐朝杰出女诗人、文学家。同时呢,也是一位政治家,一生坎坷,她可能更没能想到,她死之后,依然无法摆脱权力斗争的影响,以至于死后都不得安宁。

那么,上官婉儿的骨骸最终去了哪儿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