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曾国藩的自律到底有多可怕)

近日偶读《曾国藩家书》,不禁慨叹此公绝非常人,传言其为巨蟒转世,因为其祖父曾梦到巨蟒缠柱,出生后,曾府一颗已死老梧桐,枯木逢春,重又枝繁叶茂,凡此种种迹象,表明此公前途不可限量,定会飞黄腾达。

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曾国藩的自律到底有多可怕)(1)

然而,一个人的成功,又岂是随随便便的?抛开这些传言,我们看看曾国藩的自律和勤奋,或许能解开人们常说的古今两个半“完人”(指同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者,孔子、王阳明各占一个,曾国藩占半个),那半个为什么是他了。

曾国藩上承老祖宗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的遗训,真是太巧了,曾子、曾国藩都姓曾,可以说曾国藩是践行三省吾身最彻底的一个人了。在他31岁的时候,自我订了个“日课册”,起名曰《过隙集》,“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字字用正楷,与曾子相比,更是对自己鞭辟入里。比如,其中一次,猛省与一个叫小珊的结怨,错在“一朝之忿,不近人情”,于是赶紧“登门谢罪”,最终,“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

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曾国藩的自律到底有多可怕)(2)

仅此一例,从中即可看出,曾国藩的三省吾身,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符合“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等的观念。当然,曾国藩的记录还不止如此,他甚至把自己的一些歪念丑事都尽情倾诉于弊端,这一点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由此可见,他对自己的确够狠,能够自我刺刀见红、剖析如此深入,真是让现如今很多人在自我批评、自我剖析中汗颜啊。

曾国藩是进士出身,不是什么武将,但他不走寻常路,先任礼部侍郎管文教,又任刑部侍郎管司法,等到太平军攻占南京,他居然辞去京官,回到湖南老家办团练,建立了湘军,并且于屡战屡败中,硬是不认命,反其道而行之,磨砺出了“屡败屡战”的不屈不挠精神!

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曾国藩的自律到底有多可怕)(3)

曾国藩的常诵格言是“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可以说一生谋虑深远、步步谨慎,他所追求的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这一点深得易经精髓,因为乾卦“飞龙在天”之后,便是“亢龙有悔”,能够急流勇退,才是大智慧。比如,在他知道他的一个弟弟升官当上了浙江巡抚后,他感觉花好月圆,于是,赶紧奏请将自己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的帽子减去一个让给别人,他说,“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隐退”。因此,当他灭了太平天国,封侯之时,感觉浑身不自在,两年后,奏请解除本兼各职以及所获爵位。

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曾国藩的自律到底有多可怕)(4)

曾国藩是勤奋的,即使戎马倥偬之时,“凡奏折、书信、批禀,均须亲手为之”,“每日仍看书数十页”,如此优秀之人,又如此努力,关键是能够知进退,他训子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尔等)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不得不说,曾国藩在“度”的把控上,简直炉火纯青。

曾国藩家书殷殷之情,令人赞叹其家风之好,其境界是比较全面的,他知道自己一生的目标追求,也知道适可而止,尤其是他的自律,非常人所能企及,我们若能得他两三分勤奋、两三分自持,想必也能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