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处死和珅的经过和策略(罗列二十条大罪)

嘉庆处死和珅的经过和策略(罗列二十条大罪)(1)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日, 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几天后,嘉庆赐和珅家中自尽。

和珅真的罪大恶极,有二十条大罪,条条致死吗?我们先来看看正史记录的罪状:

  • 《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
  1.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
  2. 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大罪二。
  3. 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大罪三。
  4. 取出宫女子为次妻,大罪四。
  5. 於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有心欺蔽,大罪五。
  6. 皇考圣躬不豫,和珅毫无忧戚,谈笑如常,大罪六。
  7. 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迹间有未真,和珅辄谓不如撕去另拟,大罪七。
  8. 兼管户部报销,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大罪八。
  9. 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贼番肆劫青海,和珅驳回原摺,隐匿不办,大罪九。
  10. 皇考升遐后,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大罪十。
  11. 大学士苏凌阿重听衰迈,因与其弟和琳姻亲,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在其家教读,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大罪十一。
  12. 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大罪十二。
  13. 所钞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大罪十三。
  14. 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大罪十四。
  15. 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於大内数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顶,大罪十五。
  16. 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於大内,大罪十六。
  17. 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
  18. 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大罪十八。
  19. 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
  20. 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嘉庆处死和珅的经过和策略(罗列二十条大罪)(2)

  • 其实,嘉庆杀和珅的真正原因,根本不在二十条大罪中。

让我们先看看这二十条大罪都有什么。第一条就是乾隆宣布嘉庆为皇太子时,和珅給嘉庆送如意,以邀拥戴之功。这看起来算不上重罪;二三四条说和珅骑马越过皇宫规定的界限,娶出宫女子为妾,乾隆生病期间谈笑自如等,不过是违制,也够不上重罪;还有其家人揭发和珅夜间偷戴正珠朝珠,也属违制,但嘉庆说是图谋不轨;随意任用军机处记名人员,包庇同僚等等那是和珅的权利,他是领班军机大臣,相当现在国防部长,一把手任用手下合用之人,难道还要和谁商量吗?至于管家家产过多,也列为和珅大罪,不由得让人想到是凑数而已。

惟一算重罪的应该是贪污,也就是《清碑类钞》上所写的“和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抄了和珅家,抄得白银八亿两。 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收入,但真正贪污多少肯定没这么多,都知道和珅是敛财能手,绝大多数都是和珅自己挣得。

嘉庆处死和珅的经过和策略(罗列二十条大罪)(3)

和珅的财富让嘉庆眼红,是其必死的原因之一,那另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还要从英国使臣 马戛尔尼的回忆录说起:

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后,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暗中反对和珅。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乾隆以及揣摩圣意的和珅。

乾隆、嘉庆两帝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随从身边的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嘉庆侍读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一例。

和珅权倾朝野能掌握官员的生杀大权,所以刘墉装老,董诰装傻来瞒骗和珅,但是两人仍被和珅一党孤立。

嘉庆处死和珅的经过和策略(罗列二十条大罪)(4)

就连嘉庆也得小心行事,因为和珅曾在即位初期赠予嘉庆玉如意,所以嘉庆写下《咏玉如意》数首,故意扔给太监小德子。小德子便将《咏玉如意》献给和珅,和珅看后即说:“嘉庆智不及我!”但是嘉庆仍不放心,下令和珅除了公开场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

又赐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就连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嘉庆亦不能流露感情,七日之内嘉庆每天焚香三回,就连眼泪亦没有流。和珅倒台后,嘉庆写他当时恨不得立刻斩了和珅。

和珅权大欺主,所以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于回忆录写:“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已经威胁到皇帝的权威,又不知进退,不死又能如何?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他留下的这首绝命诗, 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终年50岁。

此诗却耗尽了无数小说家的心血。意测引申到和珅的前身和后世上,说和珅的前身是乾隆宠爱的妃子马佳氏,而后世便是霍乱大清的慈禧太后 。当然此说法毫无道理,只是编故事之人的痴人说梦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