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改写成散文(黄刚但任黄叶逝流水)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改写成散文(黄刚但任黄叶逝流水)(1)

但任黄叶逝流水

□黄刚

旋风劲吹着失血的霜地,卷起一窝冰凉枯败的黄叶,迎头扑面。

不禁秋风的怂恿、蛊惑,黄叶嗽嗽。

叶与枝,厮摩纠缠,难舍难分。

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天道轮回千秋万岁。

依托枝柯,叶芽也葳蕤,叶脉也柔曼,叶片亦妖冶。

萧瑟、冷清的秋杀季,鞭风呼啸,粗皮皲裂。

累经白霜的挟风侵袭,叶绿渐黄,叶光渐暗。

斑点如沙的叶子,沧桑成颤颤巍巍的老妪。

退化的牙齿,注定无法咬紧精壮凌霄的枝柯。

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也经不起。

《断舍离》的曲调伴秋悲吟,叶子,无奈离枝,黯然落地。

一切挽留都将枉然。

任那凭依过的树枝,青睐过的看客,裁剪过的园丁。

谁能迟滞黄叶的脚步,更改花开花落的铁律?

这是造化,是命数,是必然。

雪夜里,燃点黄叶,婉约的微火舔舐锅底。

煮酒烹羊,大快朵颐,醉眼朦胧中,幻化出春叶的青翠,夏叶的蓬勃。

今夜,目睹老迈成柴,寂灭成灰的叶的现世,失落上头却心如止水。

一叶知秋,见微知著。

一叶,萌芽,青葱,凋谢;诞生,勃发,寂死。

一叶,风起而落,和土逐水,翩然入海,腐朽泯灭。

一生如斯,宿命难违。

聚散如此,生死平常。

离枝是新芽的契机,凋零又何尝不是丰沛的另一存在。

来也和,去也和。来时,冠绿地丰茂;去时,枝空天远阔。

薄霜照月,蝶舞庭院。别枝别地,幻蝶成泥。

从今夜开始,叶子修化着另一种人生,另一种境界。

一叶如菩提,菩提是经书。

“佛”隐叶之丛,“佛”住经之阁。

斟酒漫想,思若飞雪:佛者,不拂天,不悖道,不逆规。

一言以蔽之:天和、地和、人和。

霜消朱颜,风凋枯叶。叶离枝,莫强留,顺自然,遵天道。

但听黄叶随江水。

去吧,委身于地,飘然入海……

百年千年后,依附它物的叶之魂,许于觅获得另一“国度”——

涅槃。重生。

2021年11月3日夜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改写成散文(黄刚但任黄叶逝流水)(2)

一池苍荷住晚秋

□黄刚

游人入庵,我独踟躇。

邂逅一池素荷,干瘪地萎谢于枯塘。无痴,无嗔,无妒。

起风了,苍荷的枝叶摩挲出簌簌的轻吟。

是在絮叨从初夏走到暮秋的青涩、勃发,葳蕤、苍凉的一生?

是在慢捻数百年来进进出出、生生死死的青衣女子削发成尼的爱恨情仇?

还是忖思王朝更迭中的悲欢离合,盛衰轮回?

万物有灵,莲亦如是。

初夏,荷钱出水,日上日妍;

仲夏,中通外直,滴翠勃发。

及至夏末、秋初和暮秋,光艳渐褪,制躁归静。

受孕而出的一托饱满的莲蓬、莲子,不是累赘却似累赘的牵挂。让这一季光鲜、脱尘、清高、妩媚的风中尤物,在成熟、理智、开悟、淡然中,收敛了明眸善睐的勾魂光。它上牵莲子,下系莲藕,悄然消受耗却欲望之后的知足,既不艳乍,也不张扬。

疏离了昨日的痴情与嗔妒,以淡淡的怜爱,将自己修行成一池坦然、安然、泰然,澹然与超然。

清莲而苍荷,一生正是一种修行,但都朝着一个方向、一种境界、一个归宿生长——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纯洁、清静、智慧、大美。

莲如此,人如此。

每种生命的存续都有它的支持:理想与目标,心境与状态,寄托或信念。这一池素净的苍荷,它们赖以存在的理由蕴含着丰沛的思维和境界的启示。

莲开了,便生发莲的心境、莲的智慧。

纵是身处污秽的泥沼、繁嚣的尘世,也会独善其身、秉持操守。以其不辍的修行,在丰厚的莲花座滋长出一粒粒饱满的莲实。

面对莲花般美丽清亮的眼睛,那低垂的慈眉善目自然释放出善良的光芒,将你吸附,使你感染,甚至抛却恶念,放下屠刀。

莲花,人间洁美的感叹号。

莲花,众生修炼的参照体。

三千青丝,万缕烦恼。

尽在人欲,尽在人心。

静谧的莲花世界,不失为一片淘洗污秽、洁净灵魂、悔过自新、幡然醒悟的净土。

大唐才女薛涛进去过,那个叫武媚娘的才人,乃至万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亦曾缘结莲花,短暂修度,洗污纠错。

千年风云千年雨,梵音袅袅今未歇。

播爱使然,解疑使然,化结使然,心灵进化与精神依托使然。

而归宿,直指人心,直指开悟,直抵堂奥。

秋风瑟瑟,苍荷簌簌。

从明代到今代,红海湾内寮庵的梵唄延鸣了四五百年,一池莲花也明艳、枯萎了四五百年。

荷叶干了,荷花谢了,莲蓬落了。

莲根,一直在。

携一沓阴干的苍荷回家,濡水、笼蒸——

夏季的苍翠依然鲜活,荷月的清香依旧沁人心脾。

出尘入庵,痴,嗔,妒是否在消减?

出庵入尘,在抵达清、正、和的莲花境界中,是否仍会在污秽与浮躁里寻觅支持,炼达无痴、无嗔、无妒的莲品、莲德、莲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改写成散文(黄刚但任黄叶逝流水)(3)

作者简介:黄刚,祖籍陕西,笔名唐风,国家二级作家。广东省文艺精品签约作家、广东文学院重点选题签约作家。系中国诗歌学会、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广东省作协理事,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山高谁为峰》《阳光不锈》等9部。作品入选《新华文摘》《人民日报散文精选》《中国最佳散文》《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散文诗精选》等50多种选本。

作品曾获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报纸副刊年赛金奖、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以及“井冈山文学奖”、全国报告文学大赛一等奖、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大美青海”大赛一等奖、广东报告文学征文金奖、中山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和文艺精品一等奖,连续四届年蝉联广东散文诗年度作品一等奖。

编辑出版:@今日头条@中山文苑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张勇轩

运营人员:齐速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