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讲的什么(汉语解说乒乓术语)

乒乓球可谓世界上技术最细腻和复杂的运动。而汉语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语言,其词汇之丰富,尤其是动词之丰富,令其他语言望尘莫及。当乒乓球遇到中国,当乒乓球技术遇到汉语,就注定诞生大量技术术语。这些技术术语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这也导致很多乒乓球爱好者经常会被一些技术术语弄得晕头转向。其实,技术术语再多,但由于汉语是一种很形象的语言,所以其实并不难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术语。

搓,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乒乓球术语。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搓为什么称之为搓呢?我们先来想想在搓衣板上搓洗衣服。搓衣板一头略高,一头略低地放着,衣服被放在搓衣板上,衣服在搓衣板上摩擦。而搓球,球板的板型和搓衣板又是何其地相似,只不过衣服换成了乒乓球。搓其实分为两大类——摆短和劈长。摆放这个词大家听过,而汉语类似这样的词汇,两个字的意思几乎是一样的,所以摆,其实就是放。我们放东西时,是不是拖着这个东西的底儿将其放到某个地方呢?既然是拖着底儿的,摆短的板型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的。而劈长的劈,本意是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既然是砍,板型肯定要比摆要立一些的。所以,面对同样转度的下旋,劈长时的板型其实比摆短时的板型要立一些,否则就无法称之为劈了。另外,我们摆放东西时,把东西放好后就不再对其施力。所以,摆短触球后是不再往前发很多力的,这样球才不会往前跑。而劈本身就是一个发力较多的动作,所以劈长需要在触球后适当加一些往前下方的发力,球才能够长。

摆短板型示意图

劈长板型示意图面对同样转度的下旋,以长胶为代表的颗粒胶皮,如果按照反胶搓球的板型去搓,球就会冒高。所以,长胶等颗粒胶皮搓球时,板型其实是比较立的。因为板型比较立,中国人似乎觉得这个动作如果再叫搓,显然不合适了,因为搓衣板的一头是不会摆得那么高的。于是,一个新的名次诞生了——切。切,大家应该熟悉,尤其对切菜应该很熟悉。切菜时,菜刀可是要立着的,就算不是九十度,也是接近九十度的。有时切得用力了,就好比拿起菜刀切肉,遇到肉筋时,就要加力往下切,这个动作就叫做剁了。所以加力切,我们可以叫做剁。尤其是横拍反手生胶选手在加力对付下旋时,横拍本来民间就叫大刀,拿着“大刀”用力往下发力,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剁了。 切这个词,不仅可以切下旋,也可以切上旋,只不过板型要垂直甚至再往前压一点才能回击来球。切是长胶回击弧圈球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借着来球的旋转,将球切成下旋。

乒乓讲的什么(汉语解说乒乓术语)(1)

切上旋来球反胶也可以切弧圈球,有些手感较好的选手,可以将对方回过来的上旋球推成下旋。但是由于反胶本身摩擦系数较大,所以当对方弧圈球旋转较强时容易吃转,所以一般都是采用避旋转,切球的侧面,侧切就是说的这个动作。侧切时,球拍接触球的左侧上部,拍子从右后上朝左前下方发力(以右手为例)。

乒乓讲的什么(汉语解说乒乓术语)(2)

推弧圈球侧切弧圈球(红色为击球部位,蓝色为发力方向)

我们在马琳的比赛中,可以看到反胶的侧切。不过,据说马琳当年打过长胶,无怪乎切用得这么好了。

相对来说,直拍正胶选手用侧切的比例更高,刘国梁的正胶侧切经常把对手的弧圈切得很短,对方只能赶快上步去搓横拍反手生胶,也可以进行侧切。侧切如果时间点特别早,球就挤在了拍子与台子形成的夹角中,那么,侧切就叫挤了。如果是直拍做这个动作,就叫推挤。而长胶的一个重要技术——磕,其实是切对付弧圈球的一个变种。因为磕的借力成分要多一些,接触球后的动作比切要小。

说到长胶,它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胶皮,所以它的技术名词也比较多。比如对付下旋球,直拍长胶除了前面所讲的切,还可以拱。拱是将下旋球直接推过去,攻击性更强。当然,如果手感好,直拍反胶的反手或者直拍正胶的反手也可以将下旋球推过去。但是,就不能叫拱了,拱是长胶或者接近长胶的一些胶皮的专有名词。拱的本意是用身体撞动别的东西,而长胶推下旋过去的动作确实有点去撞击球的感觉。而反胶推下旋其实带有摩擦,并不是完全的撞击。看来,拱只给长胶用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乒乓讲的什么(汉语解说乒乓术语)(3)

而反胶对付下旋球,则可以充分利用其摩擦系数高的性质。除了大家熟知的拉之外,拧是今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新技术。拧,本意是控制物体向里或向外转,比如拧螺丝。而乒乓球技术中的拧,是一种反手技术,主要用于对付台内短的下旋和不转球的技术。由于手腕需要向内旋,使球拍插入球的右下方(以右手为例),然后手腕外旋,向球的左上方或者前方摩擦球。在这个过程中,手腕有一个很明显的转的过程。并且这个转,较之乒乓球其他技术,转的幅度相当大,所以“拧”这个词给它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再来说说直拍反手的基础动作——推挡。推挡总感觉是一个动作,其实仔细分析起来,推挡其实包含两个动作——推和挡。推,是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力的方向移动,属于主动发力的范畴;挡则是拦住的意思,是借力的范畴。一个推挡,将直拍反手的发力和借力都涵盖了,真是不错的词汇。

而同样是发力和借力,换作横拍的反手,名词则又要改变了。横拍反手主动发力的回球叫拨,而借力的挡叫贴。拨,原意是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横拍横拍,可不是用球拍横着用力嘛。直拍的握法,确实不好叫拨。贴,是不是很像要用球拍往球上贴个东西。如果想把贴在球上的东西弄掉,就要撕了。撕是横拍反手对付上旋球的一项新技术,在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动作很小,有爆发力地快速摩擦球。这种感觉就好比将球上贴的一张纸撕掉一条似的。由于撕的击球点早、出手快、回球速度快,所以也叫快撕。

乒乓讲的什么(汉语解说乒乓术语)(4)

在球上撕纸条

而快撕的动作放大一些,慢一些,又成了带。带,有带领的意思,球拍借力摩擦球,球拍会跑到球的前面去,带领着球的感觉,所以叫带。带的速度虽然比不上撕,但是也比较快,所以也叫快带。和撕不同的是,不仅反手可以带,正手也可以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正手动作本身就比反手大,想做出撕那样的小动作不容易。再说正手力量比较大,遇到上旋球,反拉更有威胁。

很多朋友不明白拨和弹的区别,那我们就再来看看弹。弹的本意是由于一物的弹性利用机械使另一物体射出去。还有,一个指头被另一个指头压住,然后用力挣开,借这个力量触物也叫弹。无论哪种意思,都有个蓄势并加速度对物体施力的过程。弹也就比拨显得更加有力量和速度。所以弹比拨发力更多些,撞击的成分更大些,速度更快些。弹是横拍反手生胶最有威胁的技术,由于生胶本身速度就比较快,弹过去的球又沉,所以极具威胁。

拨,直拍虽然不能用,但是弹,直拍却也可以用。直拍反手加一点手腕的甩动,用力击球,因为有了一定的力量和加速度,也可以叫弹。当然,有时为了表示与横拍的区别,也叫作推弹。高军的反手就经常打出直拍正胶的推弹,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再来说说抹。抹,本意是涂抹、擦。而在乒乓球技术中,抹这个技术正手和反手均可以使用。在正手位,则是指在回接对方的弧圈球时,手腕外撇,吃住球的左侧上部(以右手为例),并从右向左摩擦球,球会到对方反手位大角。而在反手位,则是指手腕略内勾,吃住球的右侧上部(以右手为例),并从左向右摩擦球,使球到对方的正手大角。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都有一个球拍从球表面滑动的过程,并且不像拉球那样吃球厚,是很薄的一层,如同拿着一个刷子,往球上涂抹一层薄薄的涂料一般,所以得名抹。前面所讲的反手抹,换做横拍反手生胶选手使用,则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词——飘。这是由于生胶本身摩擦系数较低,当用生胶去抹球时,球会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使球脱板后飘飘忽忽的,所以得名飘。生胶之类的打法,特别怕旋转特别强的弧圈,而飘则避开了球的强旋转区,所以是对付旋转强的弧圈球的一个利器。王涛就是飘的高手。而长胶也可以飘,当年的朝鲜名将金云美直拍长胶横打飘弧圈球,更是怪异非常。

直拍的一个新技术,直拍横打,因为接近横拍,横拍反手的很多技术名词,它基本都可以使用。

其实,看似乒乓球技术的术语越来越多,并且一些特殊的胶皮还有其十分个性的技术术语。但是,仔细分析,其实它们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乒乓球最基本的几个技术——正手攻防、反手攻防、搓、挑等。只不过又将它们根据击球点的早晚、发力的大小、发力方向的变化等要素,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细化,所以诞生了很多新的技术术语。而同一技术,使用不同胶皮来实行,也赋予不同的名字而已。只要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并且通过形象化的汉语词汇去理解技术,就很容易理解各种技术的意思了。并且,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去击球,说不定你也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技术,就像直拍横打,也是业余选手在玩儿的过程中发现的。并且,结合不同地区的方言或者对某种技术的不同角度的想象,也许你也可以创造出新的乒乓词汇。比如有的球友将抹叫做抿,不仅很形象,也增加了一丝轻松感。反正汉语的动词多着呢,足够乒乓技术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