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副中心城市有什么影响(曲靖这座乌蒙山区城市凭什么)

9月27日,国务院通报表扬了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曲靖市聚焦产业链延伸全力打造产业集群入列全国被表扬的60项典型经验名单,曲靖作为云南省除昆明之外的唯一非省会城市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曲靖副中心城市有什么影响(曲靖这座乌蒙山区城市凭什么)(1)

从这份表扬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肯定的不仅是曲靖在打造产业集群方面取得的成绩,更是在延链、补链、强链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做法。那曲靖,这座乌蒙山区城市,是如何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这座城市在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方面又有着那些独特的“密码”,让我们带大家一同解码。

密码一:战略性思维谋划

科学布局培育 打造千百亿级产业集群

直视痛点,并将痛点化为机会的人,往往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曲靖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煤炭、电力、钢铁等传统产业一直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柱。在面对电力供需矛盾、宏观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曲靖意识到,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这条路行不通,转型、突破才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曲靖副中心城市有什么影响(曲靖这座乌蒙山区城市凭什么)(2)

近日,在曲靖,德方纳米年产11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正式投产,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项目一期顺利开工。这两个项目,一个有助于曲靖在全国抢占新能源领域战略发展的制高点,一个将与省内的正极、负极和铜箔等配套产业形成闭环,填补云南省新能源产业链中电池的空白。可以说,随着这两个有标志性意义项目的强势推进,曲靖在云南省新能源电池赛道上一路领先。

能实现在全省超前一步走,归根到底在于曲靖在世界能源格局深刻变革中,战略性谋划,明确了要走出“卖原材料”怪圈,把发展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兴市之要的发展思路

为此,曲靖市制定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聚焦产业转型主题主线,加快构建以“3 6 2”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所谓的“3”就是打造绿色硅光伏产业、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等3个千亿级产业。其中,在新能源电池产业版块,围绕“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再利用”产业链,着力扩规模、延链条、拓应用,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材料制造向全产业链拓展。在绿色硅光伏产业版块,围绕“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主产业链和“配套—封装—应用”配套产业链,大力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在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版块,形成“阳极炭素—电解铝—铝合金—铝型材—再生铝”产业链。

抓住机遇,还需乘势而上

这3条产业链只是曲靖市强链、延链、补链发展中的一个缩影。从曲靖全域布局来看,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专家组”的模式,曲靖分别建立了3个千亿级、6个百亿级产业链“链长制”,形成了具有曲靖特色的产业生态圈,并以此为基本,精准研究、精准招商、精准服务,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截止目前,曲靖已作为云南16州市中少数身兼三大产业集群的州市。2021年,全市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达到180.74亿元、绿色硅光伏产业达到71.6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达到43.54亿元。

密码二:专业化思维招引

研究锁定目标 “精兵强将”大抓招商引资

近年来,宁德时代、德方纳米、亿纬锂能等新能源电池行业龙头企业,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阳光能源等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今飞、万里扬、大长江、中铝国际等再生铝领域知名企业纷纷落地曲靖。

曲靖副中心城市有什么影响(曲靖这座乌蒙山区城市凭什么)(3)

在全省都在“大显神通”实施招商引资时,曲靖凭借独到的“招式”,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招式一,“一把手”带头招商。成立以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的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做到党政“一把手”带头一线招商、包保跟进招商,重要客商接待沟通,潜在客商登门拜访,优企良企入企考察,重大项目全过程跟踪问效。2021年,市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54次,主导产业招商专班紧扣园区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成功签约项目139个,协议总投资达1670.4亿元。

招式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按照“管行业必须抓招商”原则,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相应招商工作,实现了由过去的“一支队伍招商”向“千军万马招商”的根本性转变。与此同时,曲靖每个县区也根据自己的产业发展,从各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专业人士组成招商专班,专班工作队员首先对现有产业链进行分析研判,锁定重点招商区域、重点招商企业后梳理形成两张清单。招商工作队员按照清单,下沉到各个城市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和点对点招商。目前,曲靖共有21个招商专班、100余名工作队员,其中驻外天数不少于150天/年。

招式三,真考评。今年,曲靖市出台了《曲靖市招商引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招商引资产业链链长制,分解、细化全市各部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招商引资任务,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谋发展、抓招商、促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22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今年首次策划评选“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曲靖市在众多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成为投资热点城市,被越来越多的资本青睐,不断培育和壮大的市场主体,让曲靖打造产业集群的构想不会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有了“源头活水”

密码三:品牌化思维服务

大抓营商环境 打造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不久前投产的年产11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是德方纳米在曲靖市建成投产的第五个项目,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何艳艳感慨地说,从项目开工开始,曲靖经开区就成立了专班,专项为德方纳米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土地、供水、供电等相关问题。德方纳米在曲靖之所以能一连投产五个项目,正是源于双方积累了良好深厚的合作友情、有力有效的合作模式以及对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共同向往。

曲靖副中心城市有什么影响(曲靖这座乌蒙山区城市凭什么)(4)

引进来大项目,如何推动落地以及后续服务?曲靖坚持“硬环境、软环境”双向发力

为了让项目以最快时间落地见效,秉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曲靖,多部门联动协调,积极整合土地、资金、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强化项目落地保障。按照“落地项目抓建设、在建项目抓推进、建成项目抓投产”的思路,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给落地曲靖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同时,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前期工作经费,按照“大干大支持”的原则,根据项目推进等情况按月考核兑现,引导撬动各县(市、区)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工作良好局面。

“硬环境”不马虎,“软环境”也细致用心

相关部门贯彻“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一对一服务企业。“建立服务企业投资项目代办、企业联络员、涉企检查报审制度,有效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与此同时,针对投资项目审批,曲靖还实行“容缺后补”制度。该制度从原来“材料不齐不能办”的审批困境,变为“边受理边完善材料”的并联推进模式,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减少了企业后顾之忧。 同时,曲靖打造“审管联动”服务平台,做到审批提速与审管互动无缝衔接,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0%,曲靖经开区项目开工时间平均缩短180至240天。在2020年到2021年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曲靖市排名由全省第二上升到第一

曲靖副中心城市有什么影响(曲靖这座乌蒙山区城市凭什么)(5)

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一流营商环境的加持下,很多企业在曲靖不断追加投资,一批又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项目孕育、生根、发芽、结果……曲靖也在产业链延伸全力打造产业集群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曲靖道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