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隐士有哪些(三国为何多隐士)

  •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他必须是个士,士就是知识分子,如果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他隐居了那也不叫隐士,不仕就是不做官,但也有一些隐居于庙堂的,那是隐居的最高形态,之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中国历代都有无数的隐士,如战国的鬼谷子、东晋的陶渊明、晋宋时期的宋炳、元末的刘基等。
  • 三国时期隐士更多,比较出名的有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庞统、名士司马微,竹林七贤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 形成三国隐士众多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 1、躲避战乱。三国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分裂,军阀之间相互兼并,发动战争,攻城略地,一部分知识分子远离尘土,他们在相对和平的地方冷静客观的审视尘世发生的一切,并在恰当的时候出来参与世事,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虽躬耕陇亩之间,却已为刘备规划好三分天下,制定好联吴抗魏的基本国策,只待时机成熟,便脱离隐士队伍。

三国隐士有哪些(三国为何多隐士)(1)

  • 2、未遇明主。水镜先生司马微是三国最有名的隐士,当刘表还是荆州牧时,就有人推荐给刘表,刘表也亲自上门请他出山,但司马微认为刘表是庸主,所以当刘表向他请教救世之良策时,他故意隐瞒自己的学问,刘表也认为他没有世人说的那么厉害,就放弃了请他出山。后来刘备投靠刘表,也被婉拒,再后来曹操夺取荆州,也慕名而来,但可惜,还没来得及重用他,他就因病去世了。

三国隐士有哪些(三国为何多隐士)(2)

  • 3、被逼迫的。这个可能大家有点奇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没能施展大才而被迫投靠曹操的徐庶。徐庶初期跟随刘备,也打了几次胜仗,后因曹操使用诡计,骗的徐庶离开刘备,徐庶其母看到儿子弃刘降曹,一怒之下自杀身亡。母亲死后,徐庶也无颜再回到刘备身边,故而隐居庙堂,投奔曹操后未献一计。

三国隐士有哪些(三国为何多隐士)(3)

  • 4、愤怒辞官。田丰,袁绍的四大谋士之一。原本就是东汉的官员,因性格耿直,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耻于专权的宦官为伍,愤而辞职,直到后来袁绍起兵,应邀做了袁绍的别驾。为其攻打城池,出谋划策,并实现自己匡扶天下的愿望。
  • 其实,隐士很多,隐居的原因也很多,不是单一的一个方面,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造成当时众多的士隐居的原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也是当时的世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多方面的原因了汇聚在一起,造成了三国时期众多的隐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