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如何准备留学(从上海某211到悉尼再到多大)

主讲人:傅同学

大二转学,收获多伦多大学2个校区的录取

我之前是在上海读大学的一名学生,现在暂时在悉尼读大学。

一、为什么选择转入加拿大的大学?

我在国内上海的一个211就读,学校有知名的部分,我读的是金融,它在金融专业方面并不强势,在上海本地可能比较知名,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高,专业的认可度也不高,所以我不是很满意。

而且我在学校里读得也不是很开心,学校属于很中规中矩的学校,没有什么活动,上课也上得比较中规中矩,考试也就是考上课的内容,说实话肯定有很多学习很认真的人,但是我觉得课堂的参与感不是很强,没有让我学到特别多的东西。

我当时对比了国内外学校的差异,我有一个朋友在国外上学,他跟我说国外的教学模式会一步一步教着你做,更多会教你怎么样以后在生活、工作中运用它,比较实用一些。像我在国内学的经济类、金融类的东西,很多靠背诵,考前拿着复习大纲一晚上的背,背完拿个还可以的分数,其实不能锻炼能力。

同时我上了一年半的大学,可能也有我自己的关系在,跟同学也没认识,觉得氛围比较自闭,也没学到东西,过得不开心,就想着赶紧做一个改变。

为什么选加拿大这个国家?我有比较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4个国家。澳洲的offer很快就下来了,而加拿大要9月份入学,澳洲在南半球,2月份是他们的第1个学期,所以我就选择2月份先到澳洲来入学。

当时是这么想的,如果我加拿大offer没拿到,等于我得7月份来澳洲,这样我就得从大三开始再开始上大一的课,因为澳洲是不太允许转学的,到时我已经21了,再读三年大学,大家都研究生毕业了,我才本科毕业,我对年龄比较敏感,我就不愿意。当时就跟我父母说:去澳洲读半年。我父母相当支持我的决定,他们问相关的一些人做专业参考,他们说其实是可以的。

但是你在选课的时候注意不要选重复的课就行,只要你跟国外的人解释清楚为什么要转过来。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不喜欢国内的环境,不管是怎么样要先转过去。而且澳洲也是一个英语环境,这边华人比较多,可以提前适应一下。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学生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是考完高考的时候,我是在10月份考的雅思。当时说实话也准备了,题刷了,但是口语和写作考的不太好,课就稍微上了几节,考下来也还挺好的,尤其是听力和阅读,听力8.5。再往后大学里面基本上也没有复习,也没有很重视英语,就觉得英语的水平在退步,这样子下去再荒废半年,英语就要彻底告别,所以我觉得赶紧到一个英语的环境里面锻炼自己,同时也提前锻炼自己学术写作的能力,这样比较好,所以我就先选择到澳大利亚,因为华人多,也算是一个过渡和适应,所以我现在在悉尼先就读,学的也是经济。

二、关于择校与选择专业

我之前在国内读的大学,就是吃了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亏,所以我这一次选择学校就特别在意知名度,更看重综合排名。

我没有那么看重专业排名,我宁愿选择一些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不管它在我这个专业里面是不是那么突出,我比较喜欢综合性比较强的大学。

也不排除有些同学比较喜欢专业排名很靠前的学校,这样你就会有一个竞争的环境,这样子就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要看自己的想法。

还有选城市,比如我现在在澳大利亚,我选的是悉尼,你也可以选别的城市,像墨尔本、堪培拉,都有很不错的学校。为什么选悉尼?其实要结合我的个人情况,我比较喜欢在大城市待着,也比较喜欢在市中心的地方,所以选择悉尼;还有因为商科是跟商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我学经济也跟商科密切相关,肯定要在一个商业发达的地方学习,以后也方便找实习,这是我当时的一个考虑。

别的学科像机械工程,他们可能更觉得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的潜心做研究比较适合,可能会选小一点的城市,或者比较村的地方,那也是他们的选择。

还有一个是不可避免的,在大城市生活一定很贵,像我现在在悉尼房租很贵,这个要跟家里沟通一下,看家里更加愿意你在什么地方上学。我家里也更希望我在大城市,商业气息浓的环境更能帮助商科的学习。

还有就是女孩安全问题,大城市可能更加安全一点,可能比较村的地方没有那么安全,但是也看个人的理解,有些人觉得小城镇很温馨,风景很好,很安静,很适合做学术研究,也觉得他们那边挺安全,我觉得大家有不同的考虑,一定要好好的跟指导老师沟通。

对于你选择的专业,像我之前读的金融,现在读的经济,其实经济不在商科里面,在文科arts里面,但是经济说实话是偏理科的经济,在国外学的和我学校学的金融差不多,跟数学联系挺紧密。

我本来想逃避数学,结果没想到还是到数学的坑里,但是国外对数学要求高。有些同学本来就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才转学,那就可以考虑改变专业方向,也想一想自己更喜欢什么,想一想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有些同学高考考完了,可能父母安排的或者自己也没仔细想,就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样读起来会比较痛苦,正好出国可以做一个调整。

你更喜欢什么?你经过大学一年或者半年的学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比以后读完大学然后读研究生再来做改变,甚至工作以后再来做改变要好很多,所以一定要仔细考虑自己的专业方向。

转学的话,如果你读的专业差不多,就可以把学分转过去。但如果你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专业,比如原来是读金融的,现在去读土木,那么在国内学的学分就白学了,你在国外很多必修课需要重新开始学。

但是悉尼大学有很多选修课,你也可以选别的专业的课,可以跨专业,我还比较鼓励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选择双学位。如果你对原来的专业只是不喜欢,但也没有那么讨厌,你也可以试一下双学位。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是双学位其实挺好的。有些同学会觉得双学位太辛苦了,要不报个辅修有个minor,但是minor和双学位最大的区别是minor不会写在你的毕业证上。

我建议大家一开始都报双学位,实在觉得辛苦,再把一个没那么喜欢的或者觉得没那么有发展前景的转成一个minor。在悉尼是这个样子,大三或者大四几门很难的课程转成minor的话,其实大一大二的基础课都是一样的,你为什么不先选一个双学位呢?

三、大学生活中为转校做的准备

首先,学习和休闲时间的平衡。

我当时还有在申请美国的transfer,当时考SAT,对于我这种在普通体制内高中的同学来讲,其实挺难的,考了两次才考出来。第1次考了1320,因为我没有学之前做了一个测试,做出来也是1320,然后考出来一模一样,当时心态崩了,觉得我白学。

你要转学,肯定会比你的同学要付出多。肯定不能想出去玩就出去玩,要有该准备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平衡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我在大二上学期, 10月份以前一直在准备SAT,周末两天每天上8个小时的课,在新东方学,真得很苦,别人去徐家汇都是去玩的,我去徐家汇上课,现在对徐家汇还有点阴影。

然后对心理考验挺大,你跟一群高中生上课,他们都是国际学校读IB的,你默写单词对得还不一定比他们多,做题的正确率也没有他们高,所以需要你调整一下心态。

还有需要你在实在很累的时候,平衡你学习和休闲的时间。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我喜欢把所有的学习安排一起,所有的玩就安排一起,要考试之前预留时间开始学习,考试中间穿插时间拼命的玩。这样的话你休息好,也能学好,这是我自己喜欢的方式。但是好像家长不是很认可,家长比较喜欢你每天学一会玩一会,我妈是这个样子,我妈觉得:你一段时间一直在学,学的能牢固吗?从应试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太早学,学过的东西就忘记,最后还是要再回过去看,我还不如高强度的一段时间把它学好。

其次,心态的调整。

你实在心情很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要想,做你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像我如果心情真的很不好,就会去买东西吃、购物什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心情不好持续很长时间。比如这段时间事情特别多特别忙,心情不好,我就规定自己两小时或者半天,自己调整一下,打游戏、买奶茶喝,把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都一口气做完,不想任何学习的事情,把心情调整到好的状态。

我建议大家做一些能治愈自己身心的事情,可能吃垃圾食品也不见得健康,但是它能很快帮助你恢复心情,那么你接下来做事情就很高效。要不然你心情不好,学习是学不下去的,还会觉得自己特别悲惨,如果这样的话学我哭出来。

比如同学都在玩,我要上课去了,觉得心情不好,要怎么样安慰自己,我就可能会给自己奖励性的买甜点、奶茶,告诉自己努力一天了,已经很辛苦很不容易,我做得挺好。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间歇性的往下看一看,看一下自己已经爬上来这么高的高度了,会帮助恢复心情。

第三,大学活动的取舍。

我大学活动其实一项都没有少参加,因为是经济系的,在考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证书,现在考了5门课。我是学生会媒体部的,做平面宣传、海报、喷绘,然后活动真的没少办。

但是我是大一参加的学生会,有了在学生会工作的经验,你就知道怎么安排时间,这也挺锻炼能力的,而且在转学的时候也算是一个能写进文书的素材:你参加了什么活动,完成了什么事情,锻炼了能力。

第四,转学材料的准备。

这个要跟你的老师沟通,他会告诉你要准备什么材料,你去一项一项的办。我高中材料开得特别正规,但是大学有时候你要跑好几趟,有时候大学的老师也不是很清楚,我办一个材料跑了7八趟,我在高中一下午就能办好的,我在大学里面跑了一个多星期,还挺麻烦的。所以建议大学的材料尽早办,预留比较长的时间。而且主要材料是大学的成绩单、课程介绍,你要咨询大学的教务处,跟他们多说说好话,他们会帮你办的。

四、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自己现在的状况不太满足的,一定要快点去调整。

像我就是不满足,然后去调整。其实我转过很多次学,像我在初中的时候原来不是在上海的,我是转来上海;上了大学也是不满足就转学了,先到悉尼再到加拿大还挺折腾的,这个调整越早越好,你觉得晚的时候其实是你最早的时候,越往后拖,只会越来越错过时机,就根本没办法做选择,会越来越被动。

所以你觉得你想改变,觉得你的想法成熟了,一定要大胆去跟父母沟通。因为我本来想大一就出去,然后没有跟我父母好好沟通的想法,我就想着:你们不愿意我出去,那就算了!其实我父母他们是站在一个怕我辛苦的角度,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我自己可以在国外留学,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可能所有父母都把自己小孩当小孩子看,他们觉得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和父母的沟通很重要,一定要好好跟他们讲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跟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想法可能不是那么成熟,但是大家都已经十八九岁这个年纪,都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不是随随便便做决定的,然后跟父母说,其实父母也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

其次,不同专业的申请难度、申请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早点咨询一个专业的老师。

我觉得新东方老师都特别负责,我不懂的问题他们都尽量解答,感谢他们,毕竟我能上大学,他们的努力也很重要。然后所有的都东西尽快准备越好,越早你越占据一个主动的优势。

大三如何准备留学(从上海某211到悉尼再到多大)(1)

第三,国内外上课的差异挺大,有条件要提前适应。

新东方经常办讲座关于学术写作挺有用的,有些同学不是国际高中的,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你更早的积累经验,比刚到大学里面什么都不知道来的好。

第四,国外生活远比想象中的自闭,一定要好好调整心态。

像租房什么的都有很多的问题,面对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跟房东或相关的人去沟通,沟通非常重要。像我在这边租房子遇到问题,他们没给我清扫干净就让我住进来,房子有些地方不太好,如果你真的去跟中介吵架,其实他们是不能帮你解决问题的,不但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对他们发一通脾气对他们其实也起不到威慑的作用。

但是如果你具体的列出来123你要他们干什么,提出几个你能接受的选择方案,如果他们提出了你不能接受的,你再跟他们说你能接受怎么样的,你让他们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你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其实心里会明白原来要这样做,这是你的需求,而且你对他们提出的不能接受的都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压迫的作用,他们知道要去做事情。

像我这段时间在这边租房,确实是租到自闭,但是你真的去好好沟通,然后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之后,他们都会一件一件帮你去落实,因为你都提出要求了,他们不帮你去做,就是他们的不对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一定要提出来自己的要求,尤其是人在国外,毕竟华人在国外是少数,处于劣势,但是不能这么想,我们到了国外,跟人家一样是平等的,尤其在服务上面,我们要去享受这个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