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碉楼风情在舌尖上回味(行走的课堂鹤山宵南鲜卑族古村上课记)

让碉楼风情在舌尖上回味(行走的课堂鹤山宵南鲜卑族古村上课记)(1)

暮秋时节的宵南古村,宁静而舒适。

池塘边的一棵大榕树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榕树下的课堂”。少年们在树下一边阅读一边抄写着“源氏家训八则”,他们认真思考的样子令人感动。

这一节在鹤山宵南鲜卑族古村里所上的户外采风阅读写作课,不仅开拓了学童们的视野,我的视野也被拓展了,获益匪浅。

在这里,不仅仅这一棵大榕树是我们的课堂,整个霄南古村都是我们的课堂。我们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一边寻找着古老的祠堂和牌坊,一边思考着“Why”,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由厚重的历史文化所积淀而成的文明长河里。

站在宏伟的祠堂面前,仰视着祠堂上精美的砖雕、石雕、灰雕和木雕,其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瑞兽仿佛穿越百年,正站在面前和你对话。那些人物、花鸟、瑞兽是圣洁祥瑞的,而少年们的心是纯洁美丽的。两厢汇聚,正是心与心的交流,美与美的相聚。

让碉楼风情在舌尖上回味(行走的课堂鹤山宵南鲜卑族古村上课记)(2)

让碉楼风情在舌尖上回味(行走的课堂鹤山宵南鲜卑族古村上课记)(3)

祠堂和牌坊大门上的楹联是霄南村历史文化的精粹,少年们乐于辨读。告知他们不认识的字并讲解楹联的意思及其历史背景后,少年们表示,平时感觉枯燥的对联竟然那么有趣,而且里面还蕴含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真的是大开眼界。

让碉楼风情在舌尖上回味(行走的课堂鹤山宵南鲜卑族古村上课记)(4)

孩子们对采风游的课堂形式非常感兴趣,其活跃性和积极性都很高。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叫“今天真是乐此不疲、获益匪浅”!

作为主讲老师,我所留意的是孩子们观察景物的状态和反应,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吸收,以及自然人文之美带给他们的熏陶和内化。这样的自然人文之旅最能陶冶情趣并提高孩子的身心修养。

这是一个静静的过程,如花开般宁静、美丽。孩子的成长本是花开的过程。

孩子们一边阅读着事先设定的问题,一边“寻宝”,认真、投入。当他们找到问题里的答案并确定无误时,其兴奋的样子都能感染枝头上的鸟儿,看,连小鸟都跟着他们一起唱歌了。

在村中凉亭写作期间的空隙,我和村中一位83岁的老翁闲聊。老人家身材硬朗,很帅很有英气,其脸型神似村中广场上的那座铜像——霄南村鲜卑族的始祖源贺(秃发破羌)的模样。这位老人有着典型的鲜卑人的特征,身材高大,肤色偏白,褐色眼珠,牙齿白净。老人家用本地话讲着年轻时在沙坪求学的经历,我则用普通话回应着,有一搭没一搭聊得还挺开心。他说的鹤山话我只能听懂一半,不懂的,学童们则在现场同声传译,学童们的语言优势立马得到了发挥,真好!

当孩子们了解了“鲜卑”一词原是古代的一种猛兽(瑞兽)、后作为鲜卑族图腾崇拜时,当他们仰头凝视古老的祠堂上那些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栩栩如生的图案是什么并有什么作用时,当他们读懂祠堂或牌坊上的金字楹联的意思和历史文化渊源时,当他们知道牌坊的建筑样式和用途时,当他们学会查看村中的地图片并按图索骥以节省时间统计数字时,当他们知道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尖尖角”是什么东西并亲眼见到实物时,当他们知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床原来是鲜卑族三宝之一的“胡床”(俗称“马扎”)而不是睡觉用的床时,当他们寻访到了“源氏祖训八则”并解读其意义且能关联思考当今的社会问题时,我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孩子们那种笑逐颜开、醍醐灌顶的样子,更多的是带给孩子们仔细观察、认真阅读、自由发问、独立思考、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学习效率和思考能力。

当我给孩子们讲荷花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状态时,其实是在讲生物学和美学的常识,当我在讲祠堂或房屋上的青砖与红砖在烧造时温度不同导致颜色和质地不同时,其实是在链接化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当我在讲楹联上“瓞”的意思和蕴含的寓意时,其实是在输出汉字的演变历史和社会学的知识。这些都是在训练学童们贯穿、综合各学科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各个学科都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具备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习惯和能力是靠教导的,一开始不求通透,只求开启。

让碉楼风情在舌尖上回味(行走的课堂鹤山宵南鲜卑族古村上课记)(5)

让碉楼风情在舌尖上回味(行走的课堂鹤山宵南鲜卑族古村上课记)(6)

孩子们一旦拥有了这些习惯和能力,并能持续保持到初中时期,那么,家长们所普遍焦虑的孩子们不爱读书、作文写不出、不懂得独立思考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行访古村一圈之后,我们设定了二十五分钟自由写作的时间,题材不限,字数不限,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写出四五百字的一篇短文。先不论其文章水平的高低,最起码他们知道了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还可以在现场短时间内完成并且不感到枯燥。

这就可以了!这,就是文化知识的内化,是美的熏陶。作为老师,我已经很知足了。

让碉楼风情在舌尖上回味(行走的课堂鹤山宵南鲜卑族古村上课记)(7)

以自然之道来化解孩子们在学校里养成的问题,走出来,开启了,孩子们的“内卷”才能逐渐被抻开。

这些孩子们的身上都有灵光和无限的潜力,只不过需要家长和老师们慢慢地引导和开发。点亮他们,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去做的事情。

芽蕾初现,静待花开!

2021.10.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