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

76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务大臣重光葵及军方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盟国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华民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

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告,规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21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76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而在84年前的12月5日打响的南京保卫战是最为惨烈的抗日战役之一。在南京保卫战中,紫金山的战役打得最为惨烈,而在紫金山战役中,又以老虎洞、钟山第二峰、陵园新村、西山(现邵家山)的战斗最为惨烈。紫金山现在依然有很好保存完好的碉堡,上面斑驳的弹痕仿佛向我们诉说当时战况的惨烈。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2)

​​一、紫金山保卫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悍然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战争爆发,日军进犯上海,空袭南京。11月7日,日军攻陷上海后随机向南京方向进攻。12月5日,日本军队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第一一四师团十余万人进犯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的中国军队有十三个建制师又十五个建制团,加上首都警察部队,近16万人。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3)

12月7日,国民政府宣布南京为交战区,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蒋介石关键时刻留下唐生智指挥南京保卫战,自己仓皇坐着飞机飞往重庆了。

负责紫金山一带防卫的是当时有着“国军铁卫军”称号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全部为德械装备,战力强悍。淞沪会战爆发后,教导总队扩编为有三个旅和三个特种兵直属团的甲种师,约有官兵43000人。而参加紫金山保卫战的是三个步兵旅共六个团加上工兵、通讯团和特务营共计30000余人。具体布置如下:“教导总队辖下第一旅,附军士营及工兵一连,担任工兵学校左侧、孝陵卫、西山及中山门一带防御。第二旅,附工兵一连,防守陵园新村,中山陵西侧、灵谷寺至老虎洞南侧一带。第三旅守卫紫金山第二峰、老虎洞至岔路口一带。炮兵营位于富贵山地区。其余各部编为预备队,驻于太平门、富贵山一线。”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4)

教导总队于1933 年就已驻扎孝陵卫,官兵十分熟悉周边的地理状况。而紫金山既是南京的门户,又是南京的制高点,当年燕王朱棣和朱元璋一起游览紫金山时曾说:“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中午朝门”,可见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日军来犯,需要突破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紫金山,所以才会布置既熟悉地形又战力强悍的教导总队担此重任。事后证明这个布置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老虎洞战役

从南京保卫战要图中可以看出,日军几乎是从南京的四周成包围状向南京城进攻,而突破麒麟门防线的扑向紫金山的是日军的第十六师。而首先面对日军的就是老虎洞阵地。时任教导总队参谋处第一课作战参谋的刘庸诚先生在《南京抗战纪要》中写道:“紫金山的最高处称为第一峰,次高处称为第二峰。山之东麓突起的小高地,俗称老虎洞。要控制南京城,必要占领第一、二峰,要夺取第一、二峰,必须要先攻击老虎洞。故老虎洞之得失,颇为重要。”如果说紫金山是南京的门户,老虎洞可以说是紫金山的门户。此地便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5)

12月8日凌晨,负责守卫老虎洞阵地的第五团首先发现 有日军部队从宁杭公路方向向教导队总队防区前进,随即使用榴弹炮向敌人进攻,敌我双方正式交火。凭着地形的优势和坚固的工事,老虎洞阵地的守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9日拂晓。日军在眼看强攻不能得手的情况下,开始采用大量投掷燃烧弹、烟雾弹、穿甲弹,战况更加惨烈。到9日下午,守护老虎洞阵地的五团三营牺牲大半,营长罗雨丰殉国,由于老虎洞阵地过于靠前,不易增援,入夜后,剩余守军奉命退守到紫金山第二峰东侧,老虎洞阵地遂告失守。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6)

(二)陵园新村巷战

日军攻占老虎洞阵地以后,于12月10日拂晓,开始逐段炮轰紫金山第二峰、陵园新村以及西山阵地,日军飞机也不断前来轰炸扫射。炮击后,日军坦克分两路引导步兵向前冲击。其中左路由孝陵卫街向西山阵地进击; 右路由灵谷寺向陵园新村发动进攻。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7)

陵园新村在当时是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别墅区集中地。据《总理陵园小志》: “陵园新村在总理墓之东南,占地千亩。除道路、溪涧、园林及游憩地外,划成二百余住宅区,每区占地三亩,均有小道可通,自来 水、电灯、电话均已装置。”此外,陵园新村内还有邮局、小学、园林及合作社等。孙科、汪精卫、林森、张学良、何应钦、张治中、陈果夫、陈立夫、冯玉祥、唐生智等都曾先后在此建造公馆别墅,有的别墅内还有亭台楼阁、游泳池、网球场等。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8)

由于当年陵园新村初具规模,房屋众多,发生在陵园新村的保卫战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残酷巷战。当时守卫陵园新村的是教导总队第二旅步兵第三团第二营,而来犯的日军则是十六师团第十九旅的第二十联队,双方在陵园新村展开了残酷的巷战,据日本老兵东史郎的回忆: “12月10日下午,他们已经攻占陵园新村的一处西式场馆,接着侵占一家有游泳池的色彩美丽的人家,附近还有一座西洋式的场馆没有竣工,他们就在这幢建筑过夜。”12月11日凌晨3时左右,第二营对这栋建筑进行了一次夜袭。天亮之后,双方战斗就更加激烈,各自占据有利建筑位置相互射击,敌我战线犬牙交错,战况异常惨烈,一直持续到11日下午,我方守军把每一座建筑都变成了碉堡,从建筑里不断射击并往外扔手榴弹,把日军一直阻滞在陵园新村的战场上,随后日军用重炮轰击,守军且战且退,日军逐步进逼,到12日7时左右,日军在飞机和装甲车的掩护已经推进过陵园新村向四方城逼近。陵园新村阵地也宣告失守。

(三)西山保卫战及紫金山后续战斗

西山就是现在的邵家山,是钟山南麓唯一一条南北向起伏的高地,也是守卫南京中山门的最后屏障。西山保卫战和陵园新村战斗以及紫金山第二峰的战斗同时打响。当时负责守卫西山阵地的是教导总队步兵第一团,12月11日至12日两天,围绕西山主阵地和紫金山第二峰,中日双方展开激烈争夺。面对敌人的凶猛进攻,教导总队步兵第一团的战士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几乎整夜不停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反击,尽管天上有战机,地上有战车,守军毫不畏惧,都在猛烈地攻击,战况惨烈,守军伤亡过半,至12日晚,步兵第一团官兵已不足千人,晚 12 时各部队开始逐次由阵地撤退,第一团奉命放弃西山阵地,后撤至卫岗、中山门一带继续战斗。至此,西山阵地也宣告失守。

第二旅第三团放弃中山陵东侧阵地,退守天堡城、明孝陵东侧高地、梅花山高地及其以南地区。而据守紫金山第二峰的第三旅第五团,直至撤离前一直在峰顶固守,凭居高之势,与敌血战。直至13日凌晨,“中山门外的阵地上,一片沉寂,惟独紫金山上的守军,与敌鏖战正酣,火光冲天,呼声震地。”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9)

从12月8日,老虎洞打响紫金山阻击日军第一枪,一直到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紫金山上的守军一直在战斗。在紫金山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的这场为期五天的战斗,教导总队官兵毫不畏惧,在紫金山各阵地舍生忘死地进行最后的抵抗与反击,在日军突破的地方进行反冲锋,力图夺回丢失的阵地。参加攻夺紫金山顶峰战斗的日军第9师团在其战史中记载:“据守紫金山的敌军的确很勇猛,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明知结果肯定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一直奋勇地阻挡我军的进攻。”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唐生智对据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官兵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守紫金山之部队,亦能沉着勇敢,迨我军退出南京之翌日,犹有一部官兵死守阵地,作壮烈之牺牲。”教导总队官兵没有被凶残强大的日军所吓倒,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存亡,他们浴血奋战,在抗战史上写下了悲壮而辉煌的一页。14日,经过渡江劫难的教导总队在滁州集结,清点人数共计不过4000余人。后据统计,参加南京保卫战的35000人,战后伤亡及失踪者达7000人之多。

二、紫金山在抗战中的破坏情况

有史以来,紫金山共经历五次比较重大的战役,分别是581年杨坚攻伐陈后主、1936年朱元璋与元军的大战、1864年天平军与清军的战斗、1911年革命军大战张勋和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而最为惨烈也是对紫金山影响最大损毁最为严重的就是这最后一次。

南京保卫战中,紫金山是南京城东的第一道屏障,教导总队守军利用其复杂的地形和至高地的优势,顽强的阻击了日军,但是也遭到了日军无所不用其极的疯狂进攻,除用坦克、飞机、大炮外,还采取了火攻,各种燃烧弹、穿甲弹倾泻在紫金山老虎洞、第二峰、第一峰、西山等阵地上,使陵园遭到很大破坏。据战后统计,“除陵墓工程及纪念建筑等损坏较微尚称完整外,其余房屋、道路、林木、苗圃等悉为日寇全部毁为平地”,“陵园财产损失总计三百三十八万九千零八十三圆九角六分整,其中建筑物财产损失计三百三十万九千七百四十二圆整,器具损失计七万九千三百四十一圆九角六分整。”

(一)森林环境及陵园道路、水电损坏情况

全陵园森林原划为七区,总计森林面积达3万余亩,至抗战前已蔚然成林,全山蓊郁美丽可观,诚为一优良森林公园。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0)

1、林木

经此一战,紫金山上林木破坏惨重。其中,陵墓区损失三分之一,南区损失三分之二,东区损失五分之四,东北区损失净尽,西北区损失十分之九,西区损失五分之四。陵园大道行道树全路缺少20余株,明陵路行道树自中山门迄城墙转角处一段约损失三分之二,又由明孝陵至紫霞洞一段约损失四分之三,灵谷寺路行道树全线约损失三分之一,中央体育场路行道树略有损失,东新村干路行道树完全无存,西新村干路行道树仅存残余20余株,环陵马路行道树破坏无余。

2、园圃

全区庭院布景面积达1000余亩,观赏树木、绿篱、行道树等除陵墓范围内损失轻微外,其余大半损伤。南区计200余亩,山后各分区计760亩,所有苗木完全损失。花圃40余亩所有栽培花木花草苗秧全部损失。植物园分植于明孝陵西一带面积1000余亩苗木完全毁灭,苗圃140余亩亦遭损害。

3、道路及水电

陵园大道柏油路面自中山门至卫岗一段损坏约500米,明陵路弹石路面自城墙转角处至石柱子一段损坏约500米,环陵马路弹石路面自太平门至岗子脚一段又由板仓起至流枪一段,此两段损坏距离共约1000米。各水电路线自来水管悉数挖掘,无一段可寻,高挂电线、地下电线尽为日军清除。

(二)陵园内各项建筑损坏情形:

1、中山陵、明孝陵轻微损毁。据《总理陵园战后损坏情形调查报告》称:“陵墓方面,灵堂屋脊东端琉璃蓝如意头受炮火击毁一个,现暂用水泥修补,色彩终难一致,勉强应用,石级平台置有铜鼎一对,右有一只经炮弹损伤两处”。明孝陵“依然如昔,但内部墙壁局部倒塌颇多,东厢势将倾塌”。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1)

2、陵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小茅山脚下)的全部被损坏、陵墓西侧的警卫处办公室及其他各分区10处派出所全部被毁坏。位于四方城附近的园林组办公室及各分办公室房屋共约150余间,除3间存轮廓外,其余全部毁坏。在这些办公区内的器物也全部被毁。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2)

3、中山文化教育馆、奉安纪念馆、永慕庐、永丰社、桂林石屋等纪念建筑全部被毁坏。永慕庐被炸后,仅剩下一段残垣断壁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题写的“永慕庐”石楣一块。桂林石屋被完全被毁,仅剩地基。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3)

4、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内纪念馆与纪念塔、藏经楼、中央体育场、革命历史图书馆等纪念建筑大部分被毁。藏经楼主楼由钢筋水泥构造,得以幸存,而其附属的僧房、碑廊因为木结构建筑而被付之一炬。主楼两侧碑廊,镶嵌刻有孙中山《三民主义》全文的嵩山青石碑138块,碑文出自民国元老及名家之手,经过日军炮火后,仅残存碑廊9间,碑刻也多有破坏。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4)

5、美龄宫 (原小红山官邸)得以幸存。因其为钢筋混凝土构造,整体建筑框架得以幸存,但建筑外观亦被炮弹炸的一塌糊涂,建筑内部的客房、卧室、洗澡间等均遭破坏,到处都是碎砖烂瓦和纸屑,面目全非。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5)

6、被誉为“远东第一”的中央体育场损毁严重。“田径赛场之门窗及内外铁木质设备俱无,国术、篮球、棒球、足球各场木质设备殆尽,外廊依旧,游泳池一切装置竟毁,外貌仍巍然可观。”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6)

7、谭延闿墓损坏稍轻,范鸿仙墓的牌坊、墓道、祭堂、碑亭被日军炮火击毁。据《魏特琳日记》中的记载:“谭延闿纪念墓未被损坏,只有一个朝东的窗户有破损。但是,那些漂亮的瓷骨灰罐已被人残忍地用石头砸碎了,那些放在前面的旧的白色大理石骨灰缸也被无情地砸碎了”,“纪念物品均为日军取去”。

(三)紫金山其他建筑受损坏情况

1、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位于中山陵园区与卫岗处,在日军向南京进攻时,师生被迫内迁。日军的狂轰滥炸毁坏了该校的许多重要建筑。

2、陵园新村(国民政府要人别墅区):经此一战,陵园新村的公馆别墅全部毁于战火,所有家具、衣物、珍贵物品等付之一炬。

3、德国侨民施梅林在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附近的建筑及埃克特博士在陵园区内的住宅被日军焚毁。1938年4月30日魏特琳去中山陵时,也证实陵园区内很多房子被烧毁:“H.H.孔的房子已被烧了,还有许许多多其他人的房子也被烧了。马夫人的房子屋顶有一个炸弹窟窿,屋里完全是一幅遭抢劫的样子,钢琴已被砸得没剩下什么了,所有装潢的家具已被砸成碎片。”

三、紫金山中的抗战遗迹

距离炮声隆隆、子弹横飞的紫金山保卫战已经过去了80多年,如今,钟山风景区常年游人如织,这里有视觉震撼的林荫大道、这里有巍峨壮观的中山陵,这里有秋季最美的明孝陵翁仲路,这里有风景如画的灵谷寺……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平和、宁静。但是当你漫步在明城墙下,穿行在景区森林中,你或许能够注意到那些散落在紫金山角落的各处碉堡,似乎还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惨烈战斗。

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前全国建成的碉堡数统计,南京、南京东南附近、南京江西北岸有533座碉堡,数量最多。而紫金山碉堡群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当年战斗激烈的地方。这些碉堡呈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高约2米,直径4米,周边3个狭小孔洞组成扇面3个射击孔,底部连隐蔽体,留有水平、垂直进出口。

据统计,目前已在紫金山地区发现了64座碉堡,陵园界内58个,陵园界外6个,其中包括2个独立的掩蔽部和1个大型地下室。紫金山附近的碉堡中,有16个属双层大型连体碉堡。紫金山碉堡群是中国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抗日碉堡群。

(一)老虎洞阵地碉堡群:老虎洞阵地最先打响了紫金山保卫战,如今依然保存有3个碉堡,后面有两个战壕相连。战壕长约50米,应该是用炸药开辟出来的。3个碉堡中间居中那个位置最高体型最大,后面有个坚固的掩蔽部,可以容纳十余人。掩蔽部有两个水平出口和一个垂直出入口。除这三个碉堡外,在范鸿仙幕东北约300米、正南约200米、西偏南约800米处还各有一个碉堡。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7)

(二)陵园新村抗战遗迹:在老邮局西北200米,道路西侧的山腰上,有一个大型连体碉堡,其南部为圆柱体碉堡,底部直径4.6米,北部是掩蔽部,长5.5米,宽3.5米,高2米。此碉堡保存较为完好。

在老邮局东侧还可以看到一个水泥构件洞口。构件长约120厘米,高出地面约90厘米,已经露出钢筋。从洞口向下探望,内部空间较大,可能是应对空袭而修建的地下掩体工事,在地面上残存的水泥构件就就是掩体的入口。经初步判断,由于现存构件所在位置在原陵园新村内,而且掩体入口建造风格与其他同时期军事掩体不同,可能是别墅主人在战前自己修建的。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8)

(三)西山碉堡遗址:西山即为现在的邵家山,民国时期称为西山,现在山上有4处南京保卫战遗址,包括1个营连观测所和3个机关枪掩体。营连观测所位于西山头山顶,为半个圆柱体和1个长方体的混合建筑,共有3个观测孔,其防雨檐皆为炮火所毁,甚至部分外壳已经脱落,可以想见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将士之英勇。以营连观测所为中心,分布了3个机关枪掩体,各有3个射击孔。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19)

(四)梅花山碉堡遗址:外观呈圆形、平顶,四面都有机枪射击孔。从碉堡门进去,可以看到两条通道,里面有两个小房间,可以放桌子也能摆床,更可作为守军存放弹药的仓库和临时的战斗指挥所。当时的梅花山碉堡群互相支援,构成火力网。同时与钟山北高峰、茅山、天堡城的地壕火力点遥相呼应,迎击进攻钟山的日军。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20)

(五)城墙上的碉堡。在紫金山外围的明城墙,目前已知的有至少12座碉堡,计13个射击孔。这些碉堡呈长方形,位置都比较高,射击孔长约120厘米,高约30厘米。具体包含:从中山门至太平门一段南京明城墙上4座碉堡,分别是:紫金山龙脖子城墙拐角处、前湖东南方向城墙拐角处、中山门北面400米处和中山门南面50米处;前湖西北面城墙拐角处、琵琶湖西侧城墙拐角处、龙脖子与太平门之间城墙上三处。这些已知或未知的陵园保卫战遗址遗迹,静待人们去挖掘和保护。

紫金山最惨烈战役(84年前紫金山那场惨烈的保卫战)(21)

结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时14年的抗战我们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南京城陷落之后,更是发生了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在这样一个纪念抗战胜利的日子里,我们再次回顾84年前发生在紫金山里的惨烈保卫战,回顾一下紫金山当年遭到破坏的情况,梳理一下现存的战斗遗迹,就是希望能够铭记历史、守护和平,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居安思危、砥砺前行。

本文参考文献包括:苏艳萍《抗战中的中山陵》、​丁进《紫金山南京保卫战遗址知多少》《南京陵园新村保卫战初考》《南京陵园新村保卫战初考》《南京西山保卫战初考》《紫金山老虎洞阵地初考》、费仲兴《南京保卫战紫金山战场遗迹初考》、邸皓《南京保卫战殉难将士及其档案研究》、符云川《国军铁卫军——抗战中的教导总队》、朱煊《紫金山古战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