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写给弟弟的第一首诗(苏东坡临终之时)

从前鲁迅写《秋夜》,开篇就是:我家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写作文不是讲究“避复”吗?很多学生觉得奇怪。难道因为他是大文豪就可以乱写废话吗?

其实鲁迅这样的事儿,有一位古人也干过,那个人就是苏东坡。他有一首诗名叫《观潮》,相传是他临终前留给儿子苏过的诗偈。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第一首诗(苏东坡临终之时)(1)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四句话中首、尾两句一样都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中,到底有什么玄机。

一、苏东坡《观潮》诗赏析

《观潮》——宋·苏东坡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是一首充满禅机的诗偈,当中包含了苏东坡晚年对佛学思想的感悟。它的大意是说:庐山烟雨和浙江的潮水,都是我心心念念想要去欣赏的美景。

一天不去,我心中就遗恨难消。现在我已经到过庐山,看过了烟雨,又去浙江看过了钱塘潮,好像一切不过如此。但真实的“庐山烟雨浙江潮”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苏东坡早年经历过“乌台诗案”,坐了一百多天的牢。曾经以为必死,还给兄弟写诗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后来侥幸脱难,从此不再执着于政务。虽没出家,却开始研究禅道,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第一首诗(苏东坡临终之时)(2)

从前,中国的诗人有一种“照见”的观念。柳宗元的说法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也就是说:风景很美丽,山水很美,是因为有人见到了它们,它们才美。

早期的苏东坡持有同样的看法,可是到了苏东坡晚年,他悟出了另一个境界,就是佛家所说的,万事万物的美是自然存在的,不管你看不看它,它都在哪里。

所以,这首《观潮》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以前想看风景没去成,我就一直挂念着。后来我终于看到这些风景,但我并没有特别地高兴。这是因为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水不好看吗?其实不是这样。不管我去不去看它,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水就在那里,它们和从前一样美。

“我”,被想去看它们的“执念”套进了一个“囚笼”。在没去之前,我已经在心中给“什么是美丽”定了一下标准,自创了一个“尘境”;等我见到真实的风景后,这个“尘境”就被打破了,产生了失落。

永离爱恶,就是苏东坡后来悟出的思想。“天地万物不能感人之心,而人心自感于物。”那些遥远的风景,不过是你没见过,你才会觉得非见它不可。其实见与不见,有什么重要呢?原来一切不过是人在自作多情。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第一首诗(苏东坡临终之时)(3)

一旦一个人受到欲望的推动,内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执念”。于是就会“趁兴而来”。可是由于在来之前,已经对它们的美丽做了无数次的假设,期望已经远远脱离了现实;等到真正见到它们时,就会“败兴而归”了。

结果你忙活了半天,做的都是无用之功。“庐山烟雨浙江潮”还是像原来一样矗立在那里,它的美丽,并不会因为你的好恶而增减半分。

二、苏东坡诗词风格的转变

苏东坡早年经历过“乌台诗案”后,对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因为一场文字狱,导致他在后面的诗词创作中,基本不再谈政治上的思想和抱负。

虽然他还是写豪放词,但是词中更多谈的是个人生活与禅学思想。到了晚年时,苏东坡创作了大约400多首诗歌,其中四分之一都和禅学有关。

我们读他的早期的诗词,比如1072年的《吴中田妇叹》,会发现他也会像杜甫、白居易等前人一样,感叹江南雨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会写下像“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这样的诗句。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第一首诗(苏东坡临终之时)(4)

“乌台诗案”一出狱,他就只写“自笑平生为口忙”了。之后的诗也多谈风景,不再提政治。主要写一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类,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兴高采烈的东西。

再看他的词作,在《水调歌头》里面那个苏东坡是狂放不羁的,像唐朝的李白一样,纵酒高歌,时不时还幻想“乘风飞去”揽日邀月。到湖州当知州,路过扬州平山堂时,还曾写下“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十年不见老仙翁”,仿佛是一个道家信徒。

“乌台诗案”发生前几年,苏东坡在密州乡下当打猎老翁,常常“左牵黄,右擎苍”,心中惦记着为国出力。结果“乌台诗案”出狱后,他就填词劝自己“莫听穿林打叶声”。

被贬官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开始学着煮“东坡肉”,赏菊花,有时候也会趁着月夜跑到酒家痛饮解愁。

醉了就在桥边一倒,醒过来天就亮了。然后在桥栏杆上题一首诗。还会叮嘱自己的马儿说:这一溪的水月多么美丽,你的蹄子小心点,别踩碎了这块玉石。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第一首诗(苏东坡临终之时)(5)

结果到了晚年,他就不再写这些句子,开始写禅意的诗,比如前文提到那一首,以及“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类的东西。

结语

苏东坡晚年在禅学上有非常深的造诣,他从来没有出过家,但是自学成才,有了一套独特的禅道理论,因此也影响到了他的诗歌创作。

这一首《观潮》,想要表达的就是一种禅境的思想,他是想告诉他自己的儿子,一个人不要被自己的执念和情绪牵着鼻子走。

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抱有太大的执念,就会通过自己的大脑去刻意地美化它,然后编造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你见到的就不是它本来的样子。假如这时你见到了它本来的面貌,你就会非常失望,这就是你自寻烦恼了。

比如从前有一个笑话就说:有人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婆,有一次他看到他老婆上厕所,就非常失望。他认为这么美丽的人为什么会干这么俗的事呢?这也太不美好了!后来他们就离婚了。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第一首诗(苏东坡临终之时)(6)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庐山观潮”事件,因为这个人的想象中,他老婆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罔顾事实,产生了过分的期望(期望娶一个仙女),最后导致了他们两个人分开。

在整个事件中,他老婆有错吗?其实一点都没有,他的老婆就是诗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