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元指的是什么(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连中)

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元指的是什么(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连中)(1)

科举考试

在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最重要也算是最公正的方法便是科举考试了,从隋朝开始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一般我们认为,作为读书人能取得的最高荣誉当然是高中状元了,但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一项荣誉比状元更为光宗耀祖,那变是连中“三元”。

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元指的是什么(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连中)(2)

科举考试单间

当时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并不是孩童去参加考试,年长者比比皆是,考试地点在州县,考试成绩优秀者成为秀才,取得秀才的身份才能参加第二级的考试——乡试,乡试由省统一组织考试,三年考一次,机会很难得,考中的人称为举人,举人与秀才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最主要的便是举人具有做官的资格,秀才没有,在这我们也就能理解范进中举后为什么发疯了。在乡试中考取第一名的,便是三元中第一元“解元”。乡试考完之后,要马不停蹄的收拾笔墨纸砚准备明年二月份的考试,也就是第三级考试——会试。会试的挑战就更大了,面对的都是其他省份的举人们,都是精英人才,会试中的第一名就是三元中的第二元——会元。至此,三级考试算是告一段落,看到这,你可能会问,这才两元呢,还缺少一元呢,对,没错,还缺少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殿试,顾名思义,就是在皇上的金銮殿里参加考试,由皇上亲自出题,这份压力我们可想而知,如果考生的文采、应变能力、相貌等指标均能够得到皇帝赏识话,那三元中最难的一元——状元,就由皇帝钦点产生了。

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元指的是什么(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连中)(3)

状元及第

至此,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连中三元就诞生了,从考试的录取人数比例以及考试时间跨度等方面,我们不难看出,这份荣誉真是难于上青天的,因此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做到连中三元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一般。中国历史上仅有14人三元及第,他们分别为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棨、陈继昌。让我们记住这些伟大的先人,记住他们的毅力与执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