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陆秀夫后代(崖山之战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

陆秀夫,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后,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说真的陆秀夫的气节小编尤为敬佩,虽然他们策划和作战失败,但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小编多次说的崖山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就是春秋大义。

需要普及下,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海战陆秀夫后代(崖山之战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1)

明代,盐城西大街曾建“陆忠烈公坊”,儒学街立有“宋丞相陆公故里碑”,上镌“海国孤忠”。所建纪念坊碑,陆秀夫陵园屡经战乱,均已毁没。惟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建于盐城儒学街的“陆忠烈公祠”尚存,今已修复,供人瞻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山海战陆秀夫后代(崖山之战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2)

前几年《陆秀夫家谱》一经发现便引起轩然大波。此谱为建湖县影剧管理站工作的陆秀夫二十四世后裔陆正民同志所收藏。 该谱共二十二本,前两本一为《陆忠烈公全书》,是明末盐城人王梦熊编纂;另一本为《陆忠烈公全书续编》,是清道光年间盐城人陶性坚、陶式型父子增编。《陆忠烈公全书》简称《全书》,编者搜集整理的陆秀夫生平事迹、散文、轶事比较翔实。由于清初兴文字狱,编者未能刊刻,直到二百多年后的道光十五年( 1835年),才由陶性坚父子付诸梨枣,板刻行世。另二十本为陆氏谱系,介绍陆秀夫始祖及其后裔的世系分布情况等,是陆秀夫第二十世后裔陆家驹聘请盐城清道光戌子科举人陈玉澍所编纂,于宣统元年(1909年)刊刻。《全书》总目分八卷。卷一列传;卷二纲目,卷三著作,卷四为遗事,卷五论赞,卷六题咏,卷七崇祀,卷八议谥。《续全书》分两卷,前卷为年表、墨迹、谱序、谱跋、世系考、词联、题咏、议略、谱系辩、跋、后序、从祀录;卷二为《全书》、《续全书》校勘记。说实在的,陆秀夫在当时人们的心里是很敬重的,为纪念这位抗元英雄,后人将其遗著汇编成《陆忠烈集》。从古到今,像陆秀夫那样位居朝重臣,抗击异族入侵而英勇献身与国共存亡的范例实在太少,因而宋明以来文人名士,写下了大量的歌颂诗文。《全书》《续全书》题咏就有一百多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