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姑娘经常抱着老二怼妈妈(我那超级温柔的二宝妈好友)

大家都听说过“国际不打小孩日”吧?这个名头本身能成为节日就很奇葩,我想至少咱们慢成长的读者都有共识:不该打孩子,打孩子有各种不好的影响。

可是人非圣贤,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自己压力本身就大、还要天天和孩子们大眼瞪小眼、管网课管吃饭管睡觉、反复催反复讲道理还不行的话……

有股洪荒之力,就不自觉地想要爆发出来了……

东北小姑娘经常抱着老二怼妈妈(我那超级温柔的二宝妈好友)(1)

我的一个二宝妈好友,最近就是啊。

我觉得她已经很模范了,俩孩子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家里没老人没阿姨,她在家照顾孩子的同时,自己还有兼职工作要做

她对孩子一向温和,发誓要当一个温柔有爱的妈,各种育儿方法、心理学也学了好几年了,结果最近“破了功”:

在发现三年级、上了一个多月网课的儿子最近变得越来越懒散、丢三落四、睡懒觉、房间乱七八糟、作业经常全错、去朋友家玩还不肯回家以后

她和儿子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用她的话说——

“揍了一顿以后,他乖乖地把房间整理好了,说了两周都没做的事情,我发了脾气他10分钟就搞定。”

东北小姑娘经常抱着老二怼妈妈(我那超级温柔的二宝妈好友)(2)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枪杆子出政权,简单粗暴有效~

可是自己内心又很担忧,会不会今后的亲子沟通,都需要上升到粗暴级别才愿意合作?对孩子的心理是不是也会有啥不好的影响呢?”

看完好友的文字版倾诉,我很想抱抱她,也不能更理解:

我相信关注我们的大多数妈妈,不是没有觉察,而是太有觉察了,以至于揍孩子本身可能只发生在一瞬间,孩子都很快翻篇儿了,但是她们却可以事后翻来覆去地想上好半天,各种后悔、自责、反思——

这其实是比揍孩子本身,更让人低落消耗的啊……

东北小姑娘经常抱着老二怼妈妈(我那超级温柔的二宝妈好友)(3)

作为一个同款“学习型”、“爱好自省”的妈妈,我本能地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苛刻”,也常会想我需要是个“完美”的人啊,才有“资格”和这么多朋友分享育儿、情绪管理的心得。

可我也有破功的时候,对孩子发脾气、吼叫甚至生气到扔东西、打屁屁,这都有过,我也写过。

频率虽然很少,但一次就够我心情down到谷底、琢磨个半天的,而孩子的反应若是受伤、眼泪汪汪、很委屈,我就更自责了。

其实这不是说我们越学习就越倒退,而是对情绪的觉察和感知变得更敏锐了,也会对挑战破坏边界、原则的行为从一味的忍让包容,到想要更多的去表达和设立界限

相比以前,我能感觉到现在自己针对“偶尔破功”的自卷,要比之前少很多了。

好像就上个月,因为小叶子骑滑板车在小区门口过马路时不看车、嗖嗖嗖骑过去,被邻居看到了告诉我,我很生气,大声地、非常严厉地说了她。

东北小姑娘经常抱着老二怼妈妈(我那超级温柔的二宝妈好友)(4)

过程中应该也有几句“口不择言”,连带着前后几日对她的不满……不过没有那种消耗和自责感了。

我想了想,发生了啥啊?

好像是两方面的微妙合力:在我增加了“自我慈悲”;以及这事儿发生就发生吧、减少纠缠和沉浸以后,孩子的“委屈剧情”也跟着减少、甚至消失了:

我依然会说她,她也会不高兴,但各自冷静一会儿再来个拥抱、甚至道歉,我和她解释我为啥生气,你的啥啥行为让我有了啥啥感受,我们来商量下这件事的规则应该是怎样的?下次可以怎么办?偶尔再来点幽默感……

我们俩都可以更快地翻篇儿,也反而更像真正的朋友了:

孩子和我们、和她的同学、闺蜜、亲弟弟……也会有生气等激烈情绪、甚至想要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

但是,

我们可以聊。

我们可以修复连接。

我们可以找到比对彼此暴力更好的、发泄情绪的方式。

东北小姑娘经常抱着老二怼妈妈(我那超级温柔的二宝妈好友)(5)

打孩子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你们本来连接还行,只是偶尔——偶尔没有控制住,早点出来、放下,反而会让彼此都更轻松

我觉得我的老师李敏(公众号:李谜团),在看待“揍孩子”这件事上的观点,非常地有启发。

他说,“每个人都是完整的,允许自己各种能量流动,包括愤怒的能量。”

“各种元素也是完整的,即便是温柔的水,也会有大浪滔天的时候,即便是剧烈的火,也会有温暖驱寒的时候。”

“一个家庭系统里,也是需要这样的完整的,太过粘滞的系统,需要拿火烤一烤,太过干涸地系统,需要拿水灌溉一下,不能一概而论。”

“就连一个孩子,也是需要完整的,要连接,也要秩序,只不过有时候孩子没有秩序有可能是因为没有连接;有时候连接不上是因为秩序不对,需要深入体会……”

总之——我们觉察就好,去尝试连接自己、接纳自己、重建自己的新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发现,就能带来一些新的改变了。

东北小姑娘经常抱着老二怼妈妈(我那超级温柔的二宝妈好友)(6)

是不是很疗愈:)

现在的大环境里本身就有很多的压抑和悲伤,孩子反而是最能活在当下、也显得最“没心没肺”的那个。

我们的焦虑、烦躁、愤怒,不过是希望孩子不要给自己已经快要炸掉的瓶子里、再来添些我们不想要的东西罢了。

我们会希望他们能够管理好自己、至少不要总是让我们来擦屁股什么的吧?

尤其是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我们是多么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啊,从来没有让父母辅导功课、吃喝拉撒睡全面负责一说……

——我们本身也在“妒忌”孩子啊,妒忌他们可以真的像个孩子,无忧无虑,无法无天:)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感谢自己这些年所创造的安全的有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可以坦荡荡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当个纯粹的、可以犯错的孩子

东北小姑娘经常抱着老二怼妈妈(我那超级温柔的二宝妈好友)(7)

当然,他们也需要成长,需要有更多的责任感、建立更多的秩序,只是,慢慢来吧。大面儿上,ok的。

至于咱都有的那股“洪荒之力”,在舞动中、在静心、心轮静心中,都可以发泄出去:)

我还曾经通过这样的方式,平息了我妈对我爸的怒火:爸妈在家吵起来,为了灭火,我带老妈做了一件她从没做过的事……

真的,生而为父母,咱已经很不容易了,偶尔破功的那一点点自我慈悲,就慷慨地给到自己吧,和自己说:

我已经很棒。

我已经很了不起。

我值得一个抱抱。

我接纳我所有的做不到。

我拥抱完整的我。

爱你们啊

东北小姑娘经常抱着老二怼妈妈(我那超级温柔的二宝妈好友)(8)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