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998年我国实施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住房建设和供给快速增加。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数据推算,当时全国累积的存量住房约179亿平方米、2.2亿套。按照当年常住人口家庭来算,户均住房就已经达到1.02套住房。随着我国大部分家庭住上新房,家庭室内装修污染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下图示意“室内装修污染的主要表现”。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

(1)你认为新装修的住房室内污染源主要来自哪里?

(2)人住新房前,为了避免室内装修污染的危害,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和不恰当的人类行为举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2)

(1)下表为图中部分不恰当的人类行为,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不恰当的人类行为

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

北美洲:过度捕捞

非洲:过度放牧

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

(2)分析澳大利亚土壤退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3)简述极地地区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及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4)简述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与南极洲冰川加速融化之间的逻辑关系。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七个重要湿地之一,也是候鸟的天堂,每年冬季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鸟。近年来,随着鄱阳湖附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湖泊垃圾污染日益严重,给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来源各异的废弃物在进入鄱阳湖后,受到水流等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湖面集结形成水面垃圾污染,等到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面垃圾滞留在堤岸上形成堤岸垃圾带,来年丰水期这些垃圾又会随着水位的上升进入湖泊,从而导致湖泊垃圾越积越多,以往并未引起大家关注的湖泊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3)

(1)根据材料,说出鄱阳湖堤岸垃圾带垃圾的主要来源。

(2)简述鄱阳湖垃圾污染的危害以及治理措施。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和排水条件较好的肥沃土壤。橡胶种植过程:砍伐原有森林,土壤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往往使用光谱性除草剂)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5~6年后开割橡胶。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出口国。中国天然橡胶仅占全球产量6%,但消费量占全球40%。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某老牌国企走出国门,在泰国建立相关橡胶产业(种植、加工、贸易、科研)。如图为泰国地理位置分布图。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4)

(1)从气候角度分析天然橡胶集中分布于泰国南部半岛的原因。(2)简述我国企业在泰国建立相关橡胶产业的原因。(3)说明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针对当地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提出合理措施。5.贡嘎县素有“西藏的空中门户”之称,拉萨机场即位于贡嘎县.每年的冬、春季节,拉萨机场经常会受到扬沙和沙尘暴等沙尘天气影响,导致航班延误,影响旅客出行.如图示意贡嘎县位置.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5)

分析贡嘎县冬、春季节沙尘天气多发的原因,并说明沙尘天气对飞机航行的危害.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咸海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两国交界处,地处图兰低地,是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尾闾湖。咸海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北岸地势高低不平,东岸和南岸地势较平坦,西岸较陡峭。 1978年,咸海分裂为南部的大咸海和北部的小咸海,1992~2005年科卡拉尔大坝的修建,将南北咸海完全分离。2006年,南咸海再次分裂为东咸海和西咸海两个部分。1990~2019年,咸海水量减少了2271.6×108m3,年均变化率达-78.3×108m2,水域面积的急剧萎缩使得咸海湖泊平衡系统失调,生态危机愈演愈烈。如图示意咸海地理位置(图1)和1990~2019年南北咸海水量变化(图2)。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6)

(1)指出咸海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2)分析南咸海水位比北咸海水位变化更显著的原因。(3)简述科卡拉尔大坝的修建给咸海水量平衡带来的不利影响。(4)说明咸海萎缩可能带来的生态危机。

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1)如图所示北冰洋永久性块状冰的区域分布特征见如表,填表分析原因。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7)

永久性块状冰区域分布特征

原因

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2)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冻土、植被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也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减弱。(3)任选一角度(温室效应增强或减弱),说明上述变化影响温室效应的过程。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湖南郴州矿藏富集,是享誉国内的“有色金属之乡”。随岁月流逝,因资源枯竭而废弃的矿坑也越来越多,成为一处处大地疤痕。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8)

列举郴州废弃矿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废弃矿坑的措施。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疏勒南山位于青海省北部,是祁连山系中现代冰川广泛发育并分布最集中的一条支脉。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材料二:干旱地区的内流河流域生态脆弱,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流域未被人类开发以前,水资源主要消耗于天然的生态环境系统,随着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图为疏勒河流域示意图。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9)

(1)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2)说出近年来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简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3)疏勒河流域先后修建了昌马引水枢纽、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等水利设施,有学者认为在该地区发展大型灌区弊大于利。试分析在疏勒河沿岸修建水库的弊端。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环境,在气温5℃以下易受冻害。我国西双版纳(如图)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68%,动植物资源丰富。自1953年科研人员在当地试种橡胶取得成功开始,西双版纳逐步发展为我国橡胶生产重点地区。早期当地单一种植橡胶树,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胶林 中草药”、“胶林 茶树”等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高考地理考前必做难题30题(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0)

(1)与同纬度沿海地区相比,分析西双版纳橡胶产区风灾和冷害较少的原因。(2)早期单一种植橡胶树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试分析原因。(3)简述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和解析

1.【答案】(1)瓷砖和洁具等陶瓷产品;石材类材料尤其是天然石材具有较高的辐射污染;各种人造板材;用于各种木器、金属、水泥表面的溶剂型涂料;内墙涂料;装饰壁纸等。​​​​​​​(2)入住前,特别是高温季节,在新房里各个房间放一些活性炭包,并定期更换;在各个房间摆放除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植物和空气净化装置来净化空气;保持新房开窗通风,时间最好半年以上;最好找有资质的权威机构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和评价,达到人住要求才人住。

【解析】 (1) 新装修的住房室内污染源主要来自于装修的材料,如:瓷砖、洁具等陶瓷产品;石材类材料特别是天然石材,易放射出核辐射;各种人造板材;用于各种木器、金属、水泥表面的溶剂型涂料;内墙涂料;装饰壁纸等。 ​​​​​​​ (2) 避免室内装修污染的危害可从除污、通风、净化空气、专业检测等角度分析;如可以在入住前,在新房里各个房间放一些活性炭包,并定期更换;在各个房间摆放除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植物和空气净化装置来净化空气,如绿萝等;保持新房开窗通风,时间最好半年以上;找有资质的权威机构对新房除甲醛,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和评价。

2.【答案】(1)见下表

不恰当的人类行为

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

北美洲:过度捕捞

渔业资源的枯竭

非洲:过度放牧

草场面积减少(草场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

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等

(2)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进一步影响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3)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陆地面积缩小,海洋面积扩大。(4)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雨林面积减少,其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导致南极洲冰川加速融化。

【解析】 第( 1 )题,根据题干和表格中“不恰当的人类行为”和“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展开思考即可。在具体填表时需要注意:人类某一不恰当的行为导致的环境问题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因为环境问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填表时可以把能想到的问题都填出来,以训练并提升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 第( 2 )题,思考题干中土壤退化可能导致的问题: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荒漠化。根据澳大利亚的具体情况,用规范的语言呈现土壤退化与畜牧业、种植业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 第( 3 )题,本题考查两个问题:极地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对海陆分布的影响。逆向思考极地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气温升高,全球变暖;再思考极地冰川快速融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海洋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 ​​​​​​​第( 4 )题,本题考查人类不恰当行为与环境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简述的答题要求,写出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与南极洲冰川加速融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

3.【答案】 (1)渔民及渔业活动带来垃圾;沿岸居民生产、生活产生垃圾;旅游业发展,游客带来垃圾;入湖河流带来垃圾。

(2)危害:影响湖泊水质,危害居民健康;破坏生物多样性,威胁鄱阳湖生态平衡;影响当地旅游景观;影响渔业的发展。(答出3点即可)

治理措施:加强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定期清理湖面及堤岸垃圾,在鄱阳湖丰水期对湖面垃圾进行清理,在鄱阳湖枯水期对堤岸垃圾进行清理;强化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政府加强监管。

【解析】 ( 1 )随着鄱阳湖附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湖泊垃圾污染日益严重,所以鄱阳湖堤岸垃圾带的垃圾主要来自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鄱阳湖周边的渔民及渔业活动会带来垃圾;沿岸居民生产、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带来大量垃圾;入湖河流也会带来垃圾。

(2)垃圾会污染湖水,影响水质,危害居民健康;垃圾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渔业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破坏当地旅游景观;影响渔业的发展。鄱阳湖垃圾污染的治理措施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减少垃圾的任意丢弃;在鄱阳湖丰水期对湖面垃圾进行清理,在鄱阳湖枯水期对堤岸垃圾进行清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等。

4.【答案】解:(1)依据材料,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条件等。泰国南部地处10°N左右,热量充足,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较长,多降水;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风力较小;纬度低,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 (2)结合材料,中国天然橡胶仅占全球产量的6%,但消费量却占全球40%,可知,我国市场对橡胶的需求量较大,而我国适合橡胶种植的区域有限,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出口国,种植经验多,时间长,种植橡胶的优势条件明显;我国在泰国建立相关橡胶产业包括种植、加工、贸易、科研等,泰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低;与我国距离近,产品的输出费用低;当地华人较多,文化差异小,生活、工作交流障碍少。 (3)依据材料,橡胶的种植过程会“砍伐原有森林种幼苗”,可能导致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往往使用光谱性除草剂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环境污染加重;“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导致土地利用率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气温变化增大,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剧旱涝灾害。 (4)该区域大面积种植橡胶会破坏当地的天然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损,过度种植会导致区域土壤肥力降低,大量种植需要使用农药化肥,也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注意调整农业结构,可以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控制经营规模;为保证经济收益可以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故答案为: (1)泰国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水热资源条件更好,适宜天然橡胶生长。 (2)我国热带面积小,天然橡胶产量少,但消费量大,市场需求量大;泰国位于热带,适宜天然橡胶生长,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原材料丰富;泰国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价格低,适宜橡胶产业发展。 (3)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能力、土壤质量明显下降;热带雨林景观出现较为严重的破碎化和片段化,病虫害出现大面积爆发。 (4)提高橡胶林的生物多样性;限制橡胶种植面积,并提供技术支持;对橡胶产业发展实施生态补偿费政策;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橡胶林的综合效益。

【解析】 ( 1 )影响农业的气候条件有气温、降水、光照、风力等。 (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 3 )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 4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方面考虑。 本题以泰国的橡胶种植生产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种植园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5.【答案】解:从材料中信息可知,该地东、春季节沙尘天气多发的原因植被稀疏、大风日数多、地表裸露以及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沙源丰富等因素有关.沙尘天气导致导致空气能见度下降,影响飞行;且此时风力较大,影响飞机起降;沙尘还易导致飞机发生机械故障. 故答案为:原因:冬、春季节贡嘎县风速较大,容易扬起沙尘.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冬、春季节,贡嘎县寒冷干燥,地面植被稀疏;农田处于休耕期,地表裸露,增加沙尘来源. 危害:空气能见度降低;风速大,影响飞机起降;沙粒和尘土易导致飞机发生机械故障,影响飞行安全.

【解析】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 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本题以贡嘎县冬、春季节沙尘天气多发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预防.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6.【答案】解:(1)咸海位于中亚,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很小,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由于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疏,区域荒漠广布,多风沙活动,沙尘灾害频发。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南咸海的水量远高于北咸海,南咸海水域面积更大,蒸发总量更大;结合左图信息可知,南咸海南部存在大面积的农业灌区,农业灌区灌溉用水量大,导致入湖水量变化较北咸海更大;根据材料可知,北咸海附近修建有科卡拉尔大坝,大坝对下游水量调节作用明显,北咸海入湖水量变化较平稳,所以南咸海水位比北咸海水位变化更为显著。 (3)根据材料可知,科卡拉尔大坝的修建将南北咸海完全分离,且之后南咸海再次分裂为东咸海和西咸海两个部分;由于南北咸海完全分离,导致南北咸海水量交换减少,阻碍了南北咸海水量之间的相互补充;北咸海面积更小,区域更加干旱,蒸发加剧;南咸海持续萋缩,湖泊面积缩小,湖面降水补给减少,湖面姜缩加剧。 (4)湖面萎缩,湖泊面积缩小,湖泊对区域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随着湖面水位下降,湖床裸露,春季蒸发大,湖床物质疏松,在大风的背景下,风沙灾害威胁增大;同时,湖泊面积缩小,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水质恶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 故答案为: (1)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荒漠广布,沙尘频发。 (2)南咸海水域面积大,蒸发量大,且入湖水量变化较北咸海大;南咸海南部分布有大面积的灌溉区,受灌区农业用水的影响大;北咸海受科卡拉尔大坝的影响,水量变化较平稳。 (3)阻碍南北咸海水量之间相互补充;加剧北咸海水量蒸发;导致南咸海湖面降水补给减少,湖面萎缩加剧。 (4)湖床裸露,受风沙威胁频率增大;湿地调节功能减弱,湖水水质下降;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 1 )自然环境特征从气候、植被、景观等角度进行说明。 ( 2 )南咸海水位比北咸海水位变化更显著的原因主要从入湖水量、农业灌溉、大坝建设方面分析。 ( 3 )科卡拉尔大坝的修建给咸海水量平衡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南北咸海水量之间的相关补充、蒸发、降水补给等方面分析。 ( 4 )咸海萎缩可能带来的生态危机主要从风沙、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咸海地理位置和 1990 ~ 2019 年南北咸海水量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咸海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南咸海水位比北咸海水位变化更显著的原因,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7.【答案】(1)①极点附近地区温度更低。②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增温。③与大西洋之间通道较宽,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2)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慢;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3)角度一:温室效应增强。①过程:冰川面积减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②过程: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角度二:温室效应减弱过程: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减弱。

【解析】 ( 1 )永久性块状冰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纬度高、气温低;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影响、大西洋间的通道使温度较低的海水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海水温度高,冰块少。 ( 2 )该岛屿纬度高,气温低,生存环境恶劣;气温低,热量低,生物生长速度慢;岛屿面积小,生物数量、种类少,相对封闭。 ( 3 )温室效应增强,冰川面积变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温室效应减弱,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削弱温室效应。

8.【答案】解:废弃的矿渣等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造成大气污染。开矿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废弃矿坑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有色金属为主,可能会导致周边区域重金属污染和水体污染。矿坑废弃空置,造成耕地面积方面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与周边景观的不和谐,会造成视觉污染等。 恢复矿区的植被,以恢复生态环境;及时填埋、复垦造田,增加耕地;建设矿坑博物馆,进行旅游开发,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填埋,建设为仓储用地、坑塘养殖场、垃圾处理场;建设成湿地、公园绿地等,挖掘其利用潜力。 故答案为: 问题:大气污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金属污染和水体污染;浪费土地资源;视觉污染。 措施:建设矿坑博物馆,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绿化与恢复植被,建设湿地、绿地;建设为仓储用地、坑塘养殖场、垃圾处理场;填埋与整治修复,进行复垦造田等。

【解析】 废弃矿坑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占用土地、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及生态问题等;合理利用废弃矿坑的措施主要从旅游资源开发、植被覆盖率、仓储、养殖、填埋等方面分析。 本题以湖南郴州废气矿坑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郴州废弃矿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合理利用废弃矿坑的措施,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9.【答案】解:(1)首先根据海陆位置,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由于温差较大,所以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地貌形成多戈壁、荒漠;降水较少,造成地表水贫乏,因此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因为温度问题造成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气候条件较差,土壤含水量少,造成植被稀少。 (2)当地最主要的问题应是土地沙漠化;成因从气候分析,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降水变率大,生态环境脆弱;距沙源近,北部有沙漠分布,风沙掩埋。人为原因:该区域以及附近区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给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该区域属于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区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破坏了该区域原有的植被;连年战争严重破坏了该区域的植被,使得大量的土地裸露,给该区域的荒漠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3)疏勒河流域修建水库,发展灌区,一方面会使库区蒸发量、渗漏量增大,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必然会导致扩大耕地面积,过度引水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小,进而造成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 故答案为: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多戈壁、荒漠;地表水贫乏,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植被稀少。 (2)问题:土地荒漠化。自然原因: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偏少(气候持续干旱);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库区蒸发量、渗漏量增大;河流下游水量减小;下游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解析】 ( 1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2 )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3 )弊端可以从湿地、水量、气候、气候角度进行分析。 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10.【答案】解:(1)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环境,西双版纳北部高大山脉、高原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气温高,利于橡胶树越冬;夏季风携带大量水汽,顺山谷进入,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位于内陆山区,夏秋季节不受台风影响,风灾较少。 (2)种植橡胶树早期需毁林开荒,导致原始森林破坏;橡胶树单一种植,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林区层次单一,林冠密度降低,截留降水、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土壤水分减少;植被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地表侵蚀加剧。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3)林下经营模式指的是“胶林 中草药”、“胶林 荼树”等经营方式,经济效益是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利用林地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单产;从生态效益分析,林下经营模式,使森林层次结构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林区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更稳定。 故答案为: (1)北部高大地形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利于橡胶树越冬;夏秋季节不受台风影响,风灾较少。 (2)种植橡胶树早期需毁林开荒,导致原始森林破坏;橡胶树单一种植,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层次单一,林冠密度降低),截留降水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地表侵蚀加剧。 (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单产。植被覆盖度增加(森林层次结构增加),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更稳定)。

【解析】 ( 1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静风环境,西双版纳成橡胶产区风灾和冷害较少,主要从气温、降水、风等方面分析。 ( 2 )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降水、植被覆盖率、土质等方面考虑。 ( 3 )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从经济收入、就业机会、保护植被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较大,通过橡胶种植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