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宫泽贤治的评价(便是那幸福的天堂吗)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世上是无人知晓的。但只要朝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不管途中遇到怎样艰难痛苦的事,攀登高山也好,爬下走坡也罢,都能一步步地靠近幸福。”——《银河铁道之夜》

我不敢妄言幸福,因为它太过于抽象了。世间万物对于幸福,都有着专属的定义。幸福于大地绿植,是柔风雨露的恩泽;幸福于遍山飞鸟,是跨越万水千山重获温暖与光明。如今再度拿起这本书,分量不重,却早已在我心中留下了炽热的烙印。于是我决定推荐这本已有点“年代感”的书——《银河铁道之夜》。

对宫泽贤治的评价(便是那幸福的天堂吗)(1)


之所以称其有些“年代感”,也并不是没原因的调侃。《银河铁道之夜》是日本作家宫泽贤治的精选童话,叙述一个贫苦而孤独的少年在梦中和好友乘坐火车畅游银河的故事。作者以其神妙之笔建构了一个繁华似锦的银河世界,美不胜收的景致下又隐含了一个悲哀孤独的情感世界。《银河》创作于1925至1933年。然而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民来说,那并不是一个平和安宁的年代。日本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出兵西伯利亚,还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为了满足军需,日本政府对内横征暴敛,资本家、地主趁机残酷剥削和压榨人民。

金融恐慌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造成空前的打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罢工浪潮此起彼伏。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给日本经济、文化、社会、人民生活各方而带来毁灭性损害。岩手等东北地区更是雪上加霜,常年受干旱、低温、暴雨、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歉收,学生担负不起学费中途退学者增加,贩卖女儿家离子散的悲剧相继出现。

《银河》体现了上述时代特色。主人公乔班尼家可以说是小市民的代表,家居陋巷、房屋窄小,一家之主的父亲被生活所迫,抛下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远离家乡去北方捕鱼。但是,父亲迟迟未归和谣传父亲进了监狱,都说明以捕鱼为生者的艰辛。学童乔班尼履行着父亲的义务。乔班尼早晚辛苦地工作,也仅能换来面包和方糖。对于作者宫泽贤治来说,那更是一段极为悲痛的时光。

1922年,妹妹敏子的去世让他悲痛欲绝,而这种痛失亲人的感觉让作家产生了一种想表达人类面对苦难时想拯救自我、拯救他人以及获得解脱的主题的愿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宫泽贤治还在对《银河》加工润色。可惜的是,还没完成,他就与世长辞了。所以,《银河铁道之夜》是一部“永远的未完之作”。

对宫泽贤治的评价(便是那幸福的天堂吗)(2)


作品以追望幸福为主题,但是过程和结局则带有一种悲剧性。和小主人公乔班尼最要好的朋友柯贝内拉最终溺水而亡——那个最能倾听自己声音的伙伴也不存在了。人生的这趟列车上,人与人没有百分之百的重合,最终留给乔班尼的依然是孤单。

融入社会生活、通过人际交往来充实自我和丰富自我、创建一个自我的社交网络是每个社会人的基本诉求。这一愿望很大层面上是通过与伙伴建立长久性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来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不可能离开与他人的交互与合作。换句话来说,人的幸福生活是个人与同伴共同建设而实现的。在《银河铁道之夜》中,列车带着孩子从三次元世界来到四次元空间,并且,伴随着乔班尼的是一张绿色通行证。虽然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往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但是,当他发现别人无法同行、特别是一旁的捕鸟人用一种艳羡的目光看着那个绿卡片时,他突然同情起对方来。他“感到虽然素昧平生,但自己愿意将身上所有吃用的东西全部送给他,帮他分担痛苦和忧伤。只要捕鸟人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己甚至可以站在闪光的银河河滩上,代替他捕捉白鹭,哪怕要站上一百年。”

然而,生活本来如此——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别人。这就像列车上来来往往的旅客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到达站点,因此,我们既不可能和别人分享过去,一也不可能和别人同向未来。孩子天真地想与捕鸟人分享漫游的梦想只能是一种奢望,因为,在每个人旅行的路途上担负的责任和给予的意图都是不一样的。人们只能在自己的站台继续开启属于自己的下一段旅程,而他人无法同行。如果说旅行让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到一个地方是属于戏剧性的,那么,旅程结束时,人们作鸟兽散则是带有悲剧性的。

故事笔触清新唯美,细腻又不失温柔,作者用精致的文字语句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而故事本身,却无不显露出一种若有似无的孤独。《银河铁道之夜》的主体背景本就是在光线较暗的夜晚。影不可能离开光独立存在,于是光与影的表现显得尤其重要。第四章中“他穿过黑乎乎的扁柏林荫道,从镇子高岗上走下来。斜坡下面一盏高大的路灯,放射出银白色的美丽光芒。乔班尼大步流星走到灯下,一直像妖魔一样跟在乔班尼身后的那道细长、模糊的阴影,逐渐变得清晰而浓重,捉迷藏般地转到乔班尼的侧面。”此处是本文关于影的较为重要的一处描写。漆黑的背景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光源,越接近光源所投下的影子浓度越深,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明暗反差。较强的阴影增加物体的厚重感,较弱的阴影体现物体的轻盈感。这本是一个孩子的童趣所在,但是唯一的光源、强烈的明暗反差,一个人的自娱自乐似乎并不那么轻松快乐,再次强调了人物乔班尼的孤单。这种孤独感贯穿了全文。这种孤独感应该是来自于乔班尼的身世,母亲卧床不起、父亲常年不在家使乔班尼倍受大家的排斥。即使是银河节这样的节日乔邦尼还得去打工、为母亲取牛奶等,这些热闹似乎都与他无关。其次,来自于唯一的好友柯贝内拉。原本和柯贝内拉一起进行银河之旅乔邦尼十分开心,但是旅途的终点柯贝内拉却消失了,最后得知柯贝内拉溺水身亡的消息。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这或许还带有作家自身的感情色彩。宫泽贤治一生只活了37个年头,自幼体弱多病,却心怀悲天悯人之情,与父亲关系紧张,不安于宿命,家中除了妹妹无人能理解自己,可谓深受孤独感的折磨。

对宫泽贤治的评价(便是那幸福的天堂吗)(3)


关于《银河铁道之夜》是否属于儿童文学,在日本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主张它是儿童文学的一派认为:它不仅是宫泽贤治的代表作,而且还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反对一派则认为:孩子们读不懂这个故事。确实,对于年纪小些的孩子们,《银河》我并不是很推荐。孩子们可能对于这个故事完全摸不着头绪,疑惑重重。它可能更适合成年人,它让我们经历风雨沉浮之后,仍对世界展开怀抱,诚挚地拥向那弥足珍贵的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