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

睢州之变后不久,在安徽方向刚刚有一点进展的史可法就迅速跑回了扬州,这是为什么呢?按理说史可法也是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老人了,睢州之变虽然对北伐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高杰的本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此时难道不应该像从前一样直入高营中安抚将士,平定乱局吗?他为什么非要一直跑回扬州呢?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1)

史可法画像。

咱们还是以史可法幕僚应廷吉的笔记《青磷屑》为主要的参考资料,看一看高杰死后,史可法面临着怎样的乱局。

弘光元年的正月十八日,高杰在睢州被许定国杀死的消息就传到了史可法的大营之中,史可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遂如彭城”彭城就是徐州,到徐州去干什么呢?当然是安抚高杰旧部“”兴平既没,诸将互相雄长;下弦之夕,几至血刃。公环甲戴弁,坐以待旦,兢兢不免。昧爽,与诸将盟,以兴平嫡甥李本深为扬州提督、嫡弟高某为副将,以胡茂桢为阁标大厅,李成栋总兵徐州,其余将佐各有分地,立其子为世子,请恤请荫”这么一通操作“于是,众志帖然”高杰旧部的骄兵悍将们又被按下去了。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2)

明军骑兵。

然后到二月十五日,史可法由徐州返回扬州,为什么突然返回扬州呢,因为黄得功又开始闹事儿了。这位大大咧咧的爵爷对着史可法派来的中军将领马应魁大声说道“吾乃朝廷大将,累立战功,僻处仪征小邑;番山鹞一贼耳,有何功绩,占据名邦!今既身故,今将泰兴兴化、通泰二州行盐地面,尽归于吾。念其死于王事,权分高邮、宝应、江都等处养其妻子。如拂我意,誓不罢兵!”黄得功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把高杰的地盘让给老子,不给老子就不干了!”最后还是南京朝廷发来了皇帝的谕旨,黄得功才带兵引去。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3)

明朝皇帝。

所以有时候看史可法、高杰、黄得功这三人之间的各种事,总感觉这三个人不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而是幼儿园老师和两个熊孩子之间的关系一样,高杰、黄得功两个人为了地盘,为了人马如同小孩子一般胡搅蛮缠。前文也提到过史可法要求高杰赔偿黄得功的战马,高杰只赔了100多匹,然后就死活不赔了,任凭史可法派来的人说破了嘴皮子也没用,最后还是史可法自己出了三千两银子,强行让高洁出了一千两银子,把这四千两银子塞进黄得功兜里,黄得功这才作罢。史可法先哄这个,后哄那个,真是又滑稽又心酸,真就宛若当时老百姓编的歌谣一样“谁唤番山鹞子来,闯仔不和谐。平地起刀兵,夫人来压寨;亏杀老媒婆,走江又走淮。俺皇爷醉烧酒全不睬”这里面的老媒婆就是史可法。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4)

明军骑兵。

这里必须再提一个史实:高杰的妻子邢夫人在丈夫死后请求史可法收高杰的儿子高元熙为义子,史可法虽然不乐意这么干,但最终这件事还是办成了。应廷吉记载说“高藩邢氏夫人虑稚子之孤弱也,恐独立不足以有成,知阁部无子,欲为螟蛉。公怪之;谋诸将佐,佥曰:无伤。公心不然,毅形于色。辄有献策者曰:是不难,渠系高氏,有高监在;公盍为之盟,令父其父、子其子。公可其议。次日,邢夫人设宴,将吏毕集。公备隆意,语高监。监忻诺,受其子拜。邢夫人亦拜,并拜公。公不受,环柱而走,高监止焉。宴毕各散。又明日,高监设宴宴公,并宴高世子。公甫就坐,令小黄门数辈俱围有衣蟒者,挟公坐,不得起;令世子拜,邢夫人亦拜,以父称之。公无可奈何,勉强尽欢,怏怏弥日”所以说,高元熙最终还是对史可法“以父称之”在高起潜的协助之下认他为义父,史可法虽然不乐意,也只能“勉强尽欢”。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5)

明军骑兵。

不过回报是丰厚的“靖南罢兵,高营将士皈命投城,惟阁部是听”高杰部官兵接受了史可法的统帅。后来,史可法准备移兵泗州,以便更好的指挥各军北伐,但是在此同时,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在武昌起兵反叛,局势更加的混乱了,弘光朝廷被迫召回史可法返回南京组织抵抗左良玉部的叛军,等到史可法到达草鞋崖的时候,黄得功已经打跑了左部叛军,而此时清军的兵锋已经直指虚弱的南明政权,于是“马士英以淮、泗急,促可法驰还守徐州、泗州”史可法只得再次返回前线。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6)

满洲八旗军。

到四月十五日,局势彻底崩坏,这一天史可法到达了滁州天长,下令各路明军火速救援盱眙,结果南明盱眙守将李遇春见清军势大,居然直接打开城门投降,前去救援的泗州将领侯方岩全军覆灭,史可法于是在此时又跑回扬州,此处才是顾版南明史中所谓的“史可法南窜”。为什么他要往回跑呢,而且是在一天一夜之内我从天长跑回了扬州,应廷吉接着写道史可法跑回扬州之后“(扬州)城中哄传许定国领大兵至,欲尽歼高氏以绝冤对”城中的高杰旧部和官兵家眷十分惊恐纷纷夺门而逃,城中陷入了一片混乱。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7)

高杰旧部瓦解。

因此按照应廷吉笔记的上下文,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史可法的“南窜”主要原因是两个:侯方岩的全军覆没和扬州乱局。

咱们再看《清世祖实录》的记录“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等奏报:大军于四月初五日,自归德府起行。沿途郡邑、俱已投顺。十三日、离泗州二十里。令固山额真阿山、率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富喇克塔、及将士前夺泗北淮河桥。其守泗总兵焚桥遁。我军遂夜渡淮。翌日、追五十余里不及。十七日遣尚书宗室韩岱、梅勒章京伊尔德、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署护军统领杜尔德等率师至扬州城北。获船百余艘。是日、大军距扬州城二十里列营”清军从归德府到泗州再到扬州不过十二天的时间。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8)

满洲八旗军。

我们再理一理时间线:四月二日,史可法奉南京朝廷的命令返回南京准备抵御左良玉叛军,不久南京方面要求其返回,四月五日,清军自归德府(今商丘)出发,四月十一日,史可法到达天长,下令诸将救援盱眙,总兵侯方岩被清军打得全军覆没,然后史可法就带人在一天之内跑回扬州,四月十三日泗州府城失守,四月十四日,扬州城内的高杰旧部发生骚乱,夺门而逃。仅仅三天之后,清军就推进到了距离扬州府城仅仅二十里的地方。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9)

明军彻底完了。

不难发现,在此留给史可法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直到江苏的盱眙,这么长的距离,清军只用了八天的时间,无论是高杰旧部还是一大批其他的明军都没有组织起来哪怕一场有效的抵抗,他们要么投降了,要么逃跑了,逃跑者逃得无处可逃的时候也选择了投降,史可法从南京返回前线的时候,南明军队的防线已经被清军无情地撕开了。而侯方岩的全军覆没最终成为了压垮史可法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他最终跑回了扬州,这个时候再继续待在天长或者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因为所有的军队都在溃败和逃跑和投降,史可法手下的军队几乎全部失去了控制,所以当他在扬州要求各镇来援的时候,只有总兵刘肇基带领4000人进入了扬州城。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10)

明代武将。

所以可以这么说,高杰死后,史可法虽然名义上收服了高杰部,但实际上早就已经失去了这支唯一的北伐劲旅,因为能压制该部将领,凝聚该部实力的只有高杰一个人,当初真正把史可法劝说的话听进心里的也只有高杰一个人,现在高杰死了,高杰部将领也就没有理由继续听史可法的话了,更何况这些人畏清如虎,在清军南下之时就一哄而散,带着自己的部众四散逃命。史可法在不到十天之内就成了光杆司令,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带着自己为数不多的亲信南逃。在这样混乱的局势之下,史可法会陷入彻底的绝望之中,也就不难解释了。

史可法是葬在梅花岭吗(史可法南逃的真相)(11)

此时扬州南明守军兵力不过6000人。

所以到这里不得不感叹一句,史可法被黑得是真惨,只要看一看弘光政权存国这一年多的史事。就会发现史可法可能是少数的几个干事情的大臣,什么调节军镇之间的关系,组织北伐,忙里忙外,跑来跑去,结果史可法现在竟变成了“误国误民之臣”,史可法要是误国之臣,那“逆辅”马士英又是什么?所以还是回到最初的那个结论:弘光政权在一开始就把国家的基础安放在反复无常的南窜败将之上,一旦这些骄横跋扈的武人不听调遣,四散而逃,抑或是直接反戈相向,那南京朝廷是多少个史可法都救不回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