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这首歌的故事(浩缘散文朋友是首歌)

朋友是首歌北 京:韩文建

朋友这首歌的故事(浩缘散文朋友是首歌)(1)

昨天晚上一老朋友邀请我去聚餐,说都是我熟悉的老同事,朋友邀请,说明心中有我,欣然同意。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其中大部分都是既亲切又熟悉的老友。

码头跑多了,圈子自然而然也多了些,在众多的圈子中,诸如学友、麻友、笔友、摄友、亦或战友,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老同事聚会的圈子。如今都年过七十,退休好多年了,一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重逢久别,不能说激动滴不能自已。这种没有丝毫利益瓜葛的畅所欲言,不如说放纵更确切,侃侃而谈中似乎藏着久违的压抑,酣畅淋漓。

老话题拖出来捋了又捋,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可以愉快地从当年胆战心惊的人际关系压力里解脱出来,这心态于是乎形成了老同事圈中一道另类风景线。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不觉得岁月的沧桑在我们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小城风水决定了同事间的良莠不齐,上至“局座”“主席(书法家或者摄影家)”和“总裁”,下到下岗待业退休居家的无业游民。都曾经同事过,年轻时看不出价值与使用价值,光阴荏苒,岁月蹉跎,一晃几十年过后,已不能同日而语。显出参差和温差,若是叙叙支离破碎儿时的破事,大家尚可平起平坐,不着边际海阔天空。若是论起现今现状,混得好的多多少少不甘心被些混得差的连累和“刮蹭”,混得差的又喜欢揪住拽着老朋友们的旧情依依不舍,攀龙附凤。

当然,此时我不会感到自卑,你地位再高是属于你的,你荣华富贵,我最多多看你一眼而已,我不会巴结你,这种心态还是占主流。可话又说回来了,同事间真正混得多么好的也是凤毛麟角,真正混得多么好的谁又愿“落入寻常百姓家”呢?不说人家懒得理会这同事一会,说躲闪不及一点也不为过。试问,朋友中出了个“局座、市长”的,哪个会把这老同事聚会当成一回事呢?

这一点我就感觉不如我的马兰战友圈,院士也好,将军也好,这校那校,通通无校,战友更看重的是当年默默无闻隐姓埋名地砥砺前行。

当然,老朋友老同事圈中确实有着为数不少念着旧情,铁杆坚贞不渝的朋友,这多在历经无数次洗牌,建立在或是经济,或是趣味,或是社会地位的门当户对的氛围上,俗称“小范围”。“小范围”里有些人在同事中具备着“一览众山小”资质,而且这“一览”会将昔日的老同事甩开一大截,若恭维他是个“领导”,人家也乐融融接纳,习惯于看到大家聆听他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而更多的还是觉得今天相聚更是一种缘分,缘分让我们今日重逢,我们真的该找点闲暇,经常聚聚,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重拾往日的欢笑,回味一下当年那样的风风雨雨和工作的坎坷。不论我们目前境遇如何,都要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珍惜友情。

老同事今天的相貌,就是过去职场的写真,虽然曾经有那么点怀才不遇,有那么点缺憾,有那么点不尽己意。各类圈子形态不尽相同,战友追寻的是芳华,驴友寻觅着野趣,笔友体会着文人相轻,摄友采撷风景百态,老同事圈子里是拿陈谷子烂芝麻的过往当着消遣的话题。

朋友这首歌的故事(浩缘散文朋友是首歌)(2)

【作者简介】韩文建,自诩老兵,现居北京。1969年2月入伍,服役新疆马兰中国核试验基地警卫团。平日勤勉,习作散文、诗词和摄影,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浩然文学顾问。我把当年看成一句格言,一种风采,一段佳话,纵情沉醉,率性今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