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什么不待你(成语唱筹量沙)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有一位叫做檀道济的将军,他有勇有谋,非常得到皇帝的重用。

成语什么不待你(成语唱筹量沙)(1)

当时北朝的魏国十分强大,经常出兵骚扰宋国,让宋国皇帝十分头疼。一天,宋国朝堂议事时,有人向宋国的皇帝报告说:“陛下,魏国的军队已经攻破了我们的边境防线,他们抢走了许多粮食,还撸走了百姓。现在正往咱们都城的方向逼近。”宋国皇帝听后,焦急地问身边的大臣们:“各位爱卿,现在情况危急,你们谁有办法破解这个危机呀?”这时候一个年老的大臣说:“陛下,这魏国甚是厉害,我们恐怕是打不过,以老臣之见,还是送他一些财物,哄他们回去吧。”这时,另外一个大臣说:“陛下,光送钱财可能是不够的,还是送给他们几座城池吧,或许这样,他们才肯退兵啊。”还有几个大臣纷纷点头附和。宋国皇帝忍不住叹了气,说道:“你们说的这些话,怎么都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啊?”提议的那些大臣低头不语。

这时,大将军檀道济走到朝堂前,环视了一圈刚才提议要给魏国送钱送城池的那几位大臣,哼了一声,便对宋国皇帝说:“陛下,魏国是何等的贪得无厌,今天送一车钱财,明天他们会要三车,今天送他们三座城池,明天他们就会要我们整个国家。我愿带兵去抵御魏国军队,请陛下放心,一定能击溃魏军,大获全胜。”大将军檀道济非常明白,要想保住国家的平安,除了打败来犯之敌,没有其他的办法。宋国皇帝听了非常高兴,对大将军檀道济说:“有大将军亲自出马,寡人就放心了,你们快去准备粮草,明天我要亲自送大将军出征。”

第二天,檀道济就率领军队出发了。在战场上,檀道济大军利用地形优势,从侧面攻击魏军的主力部队,声东击西,把魏军绕得团团转。魏军吃了个大亏,边打边撤。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檀道济率领的军队和魏军打了多场战斗,全都以胜利结束。檀道济心想,乘胜追击的好机会出现了,就在这时,副将急匆匆地跑来,向檀道济报告:“报将军,不好了,咱们的粮草让人给烧了。”檀道济思量了一下,再从后方调配粮草肯定来不及了,他对副将说道:“趁敌人没有发现,快去通知所有人,马上撤退,千万别声张,快去。”

没想到的是,檀道济的军队里出了个叛徒,这个叛徒偷偷跑到魏军军营里,把宋军没有粮草,准备撤退的事情,告诉了魏军的统帅,魏军统帅一听,大笑道:“这下可好了,没有粮草,看那檀道济还有什么气力来和我对战,真是天助我也,檀道济,想跑没那么容易。传令下去,三军给我一起追。”正率军撤退的檀道济闻听魏军追来了,他知道,粮草被烧的事情,一定有人泄密了,这可如何是好啊?他抬手拍在自己的腿上。突然,檀道济哈哈大笑了起来,因为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让士兵连夜用沙子装满粮袋,因为他料想,魏军肯定会派人来暗中观察。于是他故意让士兵用大秤来称这些沙袋,一边称一边大声的报数,一担,两担,十担,十五担,五十担,一百担。一直到快天亮了才称完。果然,魏军的观察兵就躲在不远的树丛里,他听到宋军在称军粮,又看到麻袋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连忙赶回军营,向魏军统帅报告。魏军统帅一听,怒道:“竟然敢骗我,来人呐,把那个来告密的宋国人给我军法处置,斩了。快,咱们赶紧撤。”就这样,魏军连忙撤退,大将军檀道济的计策得成,“唱筹量沙”一词由此得来。

成语什么不待你(成语唱筹量沙)(2)

那“唱筹量沙”是什么意思呢?唱,就是大声高呼;筹,就是筹码,本文指的是粮食。整体意思就是用沙子当做粮食,称粮时大声报数,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化解危机,稳定军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