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成语来源与谁有关(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是什么)

鸡鸣狗盗是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这个成语和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的孟尝君有关。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鸡鸣狗盗成语来源与谁有关(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是什么)(1)

孟尝君被齐王免官后,秦王对他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极力邀请孟尝君到秦国任相。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来到秦国。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鸡鸣狗盗成语来源与谁有关(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是什么)(2)

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