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作文500字(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都是作文技法之一,在写作中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作文500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作文500字(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作文500字

“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都是作文技法之一,在写作中经常用到。

先说“欲扬先抑”。

在描写人物时,有时为了"蓄势″,就会采用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欲扬先抑”的"扬″,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能够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我们学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茅盾的《白杨礼赞》、贾平凹的《丑石》等,就采用这种手法,从而更好地刻画(人或物)形象,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郑板桥写过一首祝寿诗的故事,就是对这种手法巧妙的运用,使祝寿气氛乐乐融融。 有一次,扬州郊外有位富豪陶员外六十寿辰,郑板桥应邀前往。恰遇这天大雨滂沱,天公不作美,弄得大家很是扫兴。 来到陶员外家,酒席开席后,宾主觥筹交错,气氛逐渐活跃,众人推荐郑板桥写诗祝寿。在众人盛情下,郑板桥拱手提笔,在准备好的红纸上写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连用三个"奈何”,令人莫名其妙。正在大家讶异之时,郑板桥接着写道:"奈何今日雨滂沱”。旁边人附声叹道:对,对,今日倾盆大雨实在讨厌。郑板桥继续写第三句:"滂沱雨祝陶公寿”。再写第四句:"寿比滂沱雨更多″。顿然使诗的主题突出,成为上乘之作。 据说明才子徐渭也写过一首祝寿诗,是为他人母亲八十大寿写的:

"堂上老母不是人,恰似南活观音。三个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寿母亲。”诗中悬念叠出,幽默诙谐,令人难忘。这与郑板桥的祝寿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在我们作文中,可以借鉴"欲扬先抑”这一写作手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写关于父母老师之爱、同学友情等的作文,可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懂到懂、从讨厌到喜欢等,最后升华了情感,揭示了中心,肯定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再说“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也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法。从字面上解释为:要按下、贬低,要先褒扬、抬高。它与"欲扬先抑″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的写作手法。 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或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假托的方式,先说其"好处",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美"转为指责。正如俗语所说:被抬得越高,摔下来就越痛。

这里先说一个笑话: 我在认识你之前,我的世界是黑白的;在认识你之后一,哇塞!我的世界全黑了。 这是典型"损人"的欲抑先扬。 如唐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这首诗就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主题。 杜甫《前出塞》(其六)也是这种手法。 "挽了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这首诗先讲如何练兵用兵,如何克敌制胜;再讲如何进行战争,如何要减少杀伐。欲抑先扬,是这首诗的最大特色。 像我们在八年级语文课本中学过李商隐的《贾生》,也是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欲抑先扬”,与相声中的"抖包袱"、小说或戏剧中设置悬念有相似处,都有引人注意、激发兴致、导入佳境、妙趣横生的效果。若用在口语表达中,在不"损人″的前提下,往往能活跃气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起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