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

新闻背景:昨日(6月19日)晚间,对艺术拍卖界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沸点,中国嘉德2017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黄宾虹绝笔《黄山汤口》以3亿元落槌,加上佣金以3.45亿元成交,刷新了春拍记录。

汤口位于驰名中外的安徽黄山风景区南麓,因汤泉而得名,背倚黄山,面临逍遥溪。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1)

汤口镇

此地仰可观黄山莲花、天都、青潭、紫石、朱砂、桃花诸峰,云凝碧汉,辟地摩天;俯能瞰逍遥秀水,清澈如镜,倒映山峦。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2)

黄宾虹 黄山汤口

作为黄宾虹的弟子,著名艺术家邵洛羊先生曾经深入解读过这幅作品。今天我们就借邵先生之口,一同往这幅画中走一遭,体会这幅作品的魅力之所在吧!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3)

写生中的黄宾虹

1954年,摄于杭州灵隐寺

从某一角度讲,画人和运动员有相似处。有些画人早年就崭露头角,才华锐发,在百米、二百米的一、二十秒间即见优劣。

有的要人到中年才渐入佳境、四、五十岁方见驰誉画坛,颇如中距离的赛跑运动员。有的大器晚成,年届六、七十岁始呈精妙,仿佛运动员跑万米,在最后一千米冲刺时才见分晓。

尚有极少数的人,要到八十开外,始见内蕴外发,轴射光华,黄宾虹在绘画征尘中跑的路程最长,他跑的是“马拉松”,到寿登耄耋才突破旧框,创立新貌,登上了新的巅峰。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4)

傅雷与黄宾虹

黄宾虹艺术路程如此之长,不是拖沓,而是积累。傅雷说他:

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常理,窥自然之和谐,悟万物之生机。饱览饫看,冥思遐想,强年累月。……(《观画答客问》)

黄宾虹认为:

造化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见。

江山的内美,必须在静中参悟,五、六十年时间算不得长。

黄宾虹学养深厚,对考古、金石、书艺、印学、诗文、鉴赏、教育和纂编出版,无不深有造诣,这就大大有助于他的画和画论。

他第一个明确指出“中国画艺术之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

他说“气韵生动,是从骨法用笔中取得的。骨法用笔中透露出生动的气韵来。”(《黄宾虹专辑年谱合编》)总结出“五笔”(平、留、圆、重、变),“七墨”(浓、淡、破、泼、渍、焦、宿,聚气墨之法,成“积墨”)。

自叙习画历程:

必须如蚕之为蛹,三眠三起,吐丝成茧,缚束其身,最后必须钻穿脱去,栩栩而飞,要不经过这样的艺术生活,由渐变到突变,反复蜕化,就不可能体会这样的艺术真谛。

黄宾虹主张“求脱”不宜过早。他自己的破壳振飞,严格一点讲是在八十岁。《黄山汤口》是黄宾虹九十二岁最后一件精品,此图五笔七墨具备,是他画论主张在纸上“用兵”的有力例证。

/

黄山有两湖、三瀑、二十七溪、七十二峰、集天下名山之美,徐霞客赞叹“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宾虹九上黄山,迭入烟云,画过无数的黄山题材,《黄山汤口》是他最后一幅精美大件。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5)

“资深黄山导游”黄宾虹留下的线路攻略

汤口,是游黄山的前山入口处,作者画题写道:“黄山汤口,三十六峰,天都、莲花、浅海胜景由汤口入。”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6)

照片中的莲花峰与画中的你喜欢哪个?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7)

黄宾虹 黄山汤口

《黄山汤口》,作者移动云壑,搬迁山林,作过一番艺术剪裁。

看来图的下端似桃花溪,其左侧长松高植,老藤缠绕,侧边有屋一楹,当为观瀑楼,长松下坐两幽人,作晤谈状,松树植处为一隆起丘陵地,土石丰厚,杂草丛生。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8)

黄宾虹笔下的桃花溪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9)

实景中的观瀑楼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10)

黄宾虹笔下的观瀑楼

溪涧上面为画幅之中端、有水流三道下泻,应为人字瀑和百丈泉,其上该为紫云峰了。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11)

黄山 人字瀑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12)

黄宾虹笔下的百丈泉、人字瀑、九龙瀑

(三条泄流而下的瀑布)

作者略去了上山必经之慈光阁、半山寺诸景,把一座主峰突出,小峰簇拥,高耸入云,宛若一朵初放的荷花——莲花峰,拉近放在画幅上端的部位,再在峰后抹上几应错落有致的远山,组成了一幅雄伟峻峭的山水画,画得严实坚厚,给人有重量感。

画中的莲花峰

整座莲花峰际、无半丝云彩,全以笔胜,全以墨胜,画得苍莽雄伟,郁郁葱葱;却在流泉和溪涧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淡荡空灵,用来衬托莲花峰的实体。

这使人忽生奇想:画幅之上端似乎是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士;下端宛如娥眉蝉鬓之美女,颇具相彰之趣。由于长松作柱,并无上重下轻之弊。构图平中出奇,实处见虚,足见黄宾虹冥心玄化之匠心。

全图用笔飞动,全以草篆狂草笔法出之,或钗头鼎足、拂索飞毫,或蚓走龙行、放逸淋漓,昔人形容上乘之草书有“腾云度秋月,老木挂寒藤”之句,宾老得之矣!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13)

溪畔泉边

溪畔泉边有一段山石,乃破墨和渍墨并用,铺水恰到好处,画得美嫣潮润,水石俱活。乔松下一片绿荫之地,用浓墨、宿墨,层层堆积,显得郁郁苍苍,实中透气。

粗看莲花峰若乱石堆砌,细察则石块有大有小,有竖有横,有亮有暗,组织有序。色彩在浅绛的基调上,却于峰巅之一块竖石上,敷以淡青之色,顿使莲花峰出现“万般赭红一点绿”,产生了轻快感,似不经意,却见慧心。

在安徽歙县黄宾虹故居,有林散之所撰之楹联曰:

九次上黄山,钩奇峰,钩枯木,作画似狂草,洋洋洒洒,浑浑噩噩;一生堕墨池,写金文,写古籀,以斜为正则,点点斑斑,漓漓淋淋。

对黄氏之山水画,此联甚可概括,亦具形象。风貌独具、笔墨俱佳的《黄山汤口》,足以印证潘天寿对黄氏的评语:“孟轲云,‘五百年期间必有名世者。’吾先生之画学有焉。”

国画大师黄宾虹介绍 深度解读黄宾虹3.45亿绝笔黄山汤口(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