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

说起叶下生珠的草药,很多朋友一定在路边或墙角见过它的身影,就是下图中的样子,这可爱的模样,让人难免不想仔细观察下叶子下面的这一串小珠子。

《纲目拾遗》云:“此草背有小珠,昼开夜闭,高三四寸,生人家墙脚下,处处有之。”而它便是今天素问药师要介绍的保肝良药——叶下珠。

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1)

叶下珠是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又叫叶后珠、珍珠草、日开夜闭、阴阳草。叶下珠属植物全世界600多种,中国有33种4个变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国家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多生长于田间、山坡路旁。一般夏秋两季采收。

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2)

叶下珠性寒,味微苦。归肝经、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消积之功效。主治痢疾、泄泻、黄疸、水肿、热淋、石淋、目赤、夜盲、疳积、痈肿、毒蛇咬伤等证。

1988年国外学者Thyagarajan 首次报道用苦味叶下珠治疗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有效率达59%,由此我国医药学界对叶下珠这味草药开始了更加详尽的研究。

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3)

植物形态

叶下珠是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茎直立,枝倾卧而后上升,通常带紫红色,枝具翅状纵棱。单叶互生,排成二列;叶柄短,近于无柄;托叶小,披针形。叶长椭圆形,长0.5~1.5厘米,宽0.2~0.5厘米,顶端钝或有小尖头,基部圆形或偏斜,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近边缘或边缘有1-3列短粗毛。

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4)

花雌雄同株,雄花2~3朵,簇生于叶腋,萼片6,雄蕊3,花丝全部合生成柱状;花盘腺体6,分离,与萼片互生,无退化子房;雌花单生于小枝中下部的叶腋内,萼片6,近相等,卵状披针形,结果后中部紫红色,花盘圆盘状,边全缘;子房卵状,有鳞片状凸起,花柱分离,顶端2裂,裂片弯卷。

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5)

蒴果无柄,近圆形,赤褐色,表面有小鳞状凸起物;种子三角状卵形,灰褐色。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6)

药材性状

本品主根不发达,直径约2~4 mm;须根多数,浅棕色或浅灰棕色。茎呈圆柱形,长10~40cm,直径1~4mm,表面棕色、棕红色、紫红色或绿色,有纵皱;嫩枝可见极狭膜质翅状纵棱线,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或淡黄白色,髓部中空。气微,叶味苦、涩,茎味淡、微涩。

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7)

化学成分

叶下珠主要含有黄酮类(芸香苷、槲皮素、山柰素)、鞣质类(老鹳草素、叶下珠素A、B、C、F、G、U)、香豆素类(鞣花酸、短叶苏木酚酸甲酯、短叶苏木酚酸乙酯等)、有机酸(咖啡酸、短叶苏木酚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等多种成分。

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8)

药理作用

近代研究发现叶下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护肝作用:

(1)抗乙肝病毒(HBV)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叶下珠在体内外均能够抑制乙肝表面抗原,具有清除乙肝表面抗原的作用。

(2)保肝护肝作用:叶下珠及其复方制剂均可减轻免疫源性和化学源性肝损伤,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3)抗肝肿瘤作用:叶下珠药液可促进人肝癌细胞Be1-7402正常表达和分化,从根本上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且叶下珠应用剂量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九龙吐珠叶子功效(昼开夜闭的叶下珠)(9)

叶下珠除了是护肝良药外,在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抗血栓等方面也有较好的药理作用。目前已有叶下珠片、颗粒、胶囊等制剂上市,用于乙肝等肝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药事健康超能团##健康大V创造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