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和管斑窥豹(管中窥豹和盲人摸象)

端粒老化理论时间表

头条的日活过了三亿,今天在广州海珠湖看到年轻和活力。也在上午的端粒文后评论里看到这个生僻的领域其实早有关注者。甚至还有很早期的实践者,互联网的连接在证实生活。

如果对端粒的认知,是聚集在抗老和生命修护上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神秘而好奇,当然,鄙夷者也多,毕竟,长生不老药在感性和理性的冲刷下,更多让位于生活的现实。

所以,科学的角度,有一条时间轴需要拉出来,还原一个大家没看到的视角。

管中窥豹和管斑窥豹(管中窥豹和盲人摸象)(1)

生命在微观里呈现更多的生命

1665年:

虎克(RobertHooke)发现,生物由细胞组成。

1889年:

夏尔-爱德华•布朗-塞加尔(Charles-Edouard Brown-S6quard),内分泌学先驱,表示将动物睾丸组织萃取物(天竺鼠、狗、猴)注入人体, 可使人重获青春,延长生命。

1917年:

亚历克斯•卡雷尔(Alexis Carrel)开始进行34 年的鸡心脏细胞体外组织培养,证明分离的细胞可以长生不死。卡雷尔的研究成为科学典范,然而在1961年受到质疑与反证。

1930年代:

塞尔•沃罗诺夫(Serge VoronofF)在人体内植入黑猩猩和猴子的睪丸和卵巢,作为抗老化治疗

1934年:

康乃尔大学的玛丽•高韦(Mary Crowell)与克莱夫•麦凯(Clive McCay),以严格限制卡路里的方式,延长实验鼠生命。但迄今为止,此实验尚未明确重现于人类或其他灵长类身上。

1938年:

赫曼•穆勒(HermannMuller)发现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结构。

1940年:

芭芭拉•麦可林托克(Barbara Mclintock)描述端粒功能为保护染色体末端。后来她赢得1983年的诺贝尔奖。

1961年:

雷纳德•海弗烈克(Leonard Hayflick)揭露卡雷尔实验的处理程序失误,导入了海弗烈克极限概念,显示任何多细胞物种的细胞变得老化和不正常前,都有分裂次数的极限(例如,人类纤维母细胞为40次)。

1971年:

俄国科学家阿列克谢•欧洛尼可夫(Alexey Olovnikov)公开发表假说,认为海弗烈克极限的机制在于端粒的缩短。

1972年:

德勒哈曼(DenhamHarmon)发表粒线体自由基老化理论。

1990年:

麦可•威斯(Michael West)创设基龙(Ger-on)公司,目的是利用端粒研究,找到干扰老化进程的方法

1992年:

卡文•哈雷(CalvinHarley)与同事发现,早老症患者(一种遗传疾病,儿童平均约在13岁会死于老化)天生具有较短的端粒。

1993年:

麦可•佛赛尔(Michael Fossel)根据基龙公司的 研究工作,开始撰写第一本书《反转人类老化》(Reversing Human Aging),讲述关于老化如何以及为何发生的现行发展研究认识。1996年出版

1997-1998年:

经同侪审查的首篇文章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上,显示可能运用端粒酶于治疗老化相关疾病,由麦可佛赛尔署名。

1999年:

基龙公司表示,端粒缩短不仅与细胞老化相关, 细胞老化就是源自于端粒缩短,而使端粒增长可反转细胞老化。

2000年:

基龙公司利用黄耆皂苷(astragalosides)作为端粒酶活化子(activators),已申请专利。

21世纪初:

基龙公司和其他研究实验室表示,延长端粒,不仅可反转人体细胞老化,也可反转人体组织老化。丽塔•艾弗罗斯(Rita Effros)主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免疫老化和端粒酶活化子研究

2002年:

基龙将端粒酶活化子对准癌症治疗,进行药物研发上市,将黄耆皂苷的营养医学补充品权利售予 TA 科学(TA Sciences )公司。

2003年:

新锐科学(Sierra Sciences )公司成立,开始研究筛选有潜能的端粒酶活化子。

2004年: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教科书《细胞、老化与人类疾病》(Cells, Aging, and Human Disease ),作者为麦可•佛赛尔。

2005年:

凤凰生物分子(Phoenix Biomolecular )公司开始 研究一种新技术,将端粒直接送入细胞。由于资金不足,计划提早腰斩。

2006年:

TA科学首度开始销售端粒酶活化剂的营养医学补充品TA-65。此补充品乃萃取自内蒙黄耆或膜荚黄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

2007年:

端粒酶活化子首度进行人体实验,TA科学开始 搜集关于TA-65使用者的资料。

2009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Elizabeth Blackburn )、卡萝(Carol Greider )•格雷德和杰克•萧斯塔克(Jack Szostak), 表扬他们的端粒酶学术研究。

2010年代早期:

有两间公司成立,首度进行测量端粒长度,评估老化和疾病风险:端粒诊断公司(Telomere Diagnostics 前任基龙公司首席科学家卡文•哈雷所创立,位于加州门洛公园)和生命长度公司(Life Length由玛丽亚•布拉斯科Maria Blasco所创立,位于西班牙马德里)

2011年:

荣恩•迪平荷(Ron DePinho)随后在哈佛表示,一些基因改造动物能够反转老化。

2011年:

基龙公司将所有端粒酶活化子权利售予TA科学

2012年:

玛丽亚•布拉斯科在马德里的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对多动物物种进行实验,反转各种老化状况。

2015年:

特络细胞(Telocyte)公司成立,这是第一间致力于运用端粒酶基因治疗阿兹海默症的生技公司细胞老化的主因,真的在端粒的缩短

《论语•述而十九》: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 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发愤用功到忘记吃饭,内心快乐到把一切烦恼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衰老了都不知道,这是人生颇高的境界吧?不过矛盾的是,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更不想老之将至吧? 否则生不如死的人生,何必长生不老呢?

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曾有名言:「人生唯一确定的事就是死亡与缴税。」这句话一点也没错,不过现在有很多富人懂得如何不缴税,所以话也只说对一半。然而最公平的是,人生唯一确定的事只剩死亡了,无论贫富人人平等。

老死对人而言,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再仔细探究,死亡前不见得要先老去,因为并非所有动物都会有老化的现象。咦,那么牠们莫非长生不死?非也,想找死难道还得先老去吗?传染病、意外、猎杀等等都和老化无关。像鳄鱼、乌龟、鹦鹉等等都是老化不明显的动物。在人为饲养的情况下,金刚鹦鹉活得比主人长寿许多已非新闻,因此有些饲主在逝世前立遗嘱成立基金会,让身后宠物鹦鹉仍能够获得妥善照料。

但是人类嘛,要区分老年人和中年人,其实一点也不难。不管妆化得多少,肉毒杆菌照三餐打,都难掩老态龙钟的模样。说穿了,很多医美行为,不过就是骗人骗己而已。

老化,有太多太多表观和生理解剖上的变化,是个复杂的行为。在动物实验中,我们怎么知晓牠们是否有老化现象,或者一些内外在因素如何影响老化呢?最简单的方式,是去看看牠们随着时间,在死亡率上的变化。那些没有明显老化现象的动物,随着年龄增长,牠们的死亡率并不会像有老化现象的动物,有大幅的上升。老化,简单来说,是一连串复杂的身体变化,让人的死亡率上升,也就是说,老年人的生存率大不如年轻人,这是衰老必然的结果。

既然老化不是动物界里普遍的现象,那为何我们人类这么倒楣呢?对我们更关注的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够避免老化吗?老化确实影响了生活质量!现代社会里,有不少人在退休后,仍然有二三十年的日子要过,这段时间都能让一个婴儿长成大人了。而社会的高龄化带来的众多问题,对大部分先进富裕国家来说,是不愿面对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当下我们国家,正是看得见的问题。所以,对于端粒知识的普及教育,或许就是一道光,只要这道光穿过保健品、营销、商业的重重霾罩,终会有惠及众生的时刻。何况,人类的终极需求里,总是有那么一颗求长生的心啊!

管中窥豹和管斑窥豹(管中窥豹和盲人摸象)(2)

长生不老是每个人心底的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