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之死与李世民 大唐开国后第一宗冤案

公元626年7月,也就是李唐平定江淮(唐朝统一战争的最后一站)后两年,李世民发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喜欢唐史的朋友对玄武门之变的理解多半是李世民跟李建成、李元吉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最后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导致玄武门事变的爆发。

然而却忽视了李世民与父亲李渊之间的微妙关系。

早在唐朝建国之初,李世民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直到李世民的亲信刘文静被杀,他们父子间的矛盾渐渐公开化,而这一切都源于刘文静与裴寂之争。

刘文静之死与李世民 大唐开国后第一宗冤案(1)

裴寂剧照

晋阳起兵的首功之臣

隋朝末年,刘文静担任晋阳县令,裴寂担任晋阳宫监,他俩私交甚好,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后来他们一起追随太原留守李渊。

刘文静一直非常赏识李世民,很早他就劝李世民起兵,他还常常对裴寂说李世民将来定能成大事,但是裴寂却不以为然。

李渊晋阳起兵时,刘文静、裴寂都是核心成员,他俩在整个唐朝建国战争中,都立下大功。

李渊在起兵前面临两大难题。

第一、如何解决隋炀帝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后来刘文静配合李渊解决了这一难题。

第二、如何稳固后方,万一突厥趁机来捣乱怎么办?刘文静出使突厥,解决了外交问题,李唐创业的关键期,突厥很安分,没有来捣乱,这是李文静最大的功绩。

到了唐军建立后,刘文静、裴寂都是首功之臣,他俩与李世民都得到了李渊“免二死”的特权,只要不是犯下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可免死两次。

然而手握免死金牌的刘文静却没有逃过被杀的命运。

刘文静之死与李世民 大唐开国后第一宗冤案(2)

刘文静剧照

刘文静与裴寂之争

唐朝建国以后,形成了三股势力。

第一股,以李渊为首的皇帝派;

第二股,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派;

第三股,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派;

裴寂是皇帝派的核心成员,而刘文静则是李世民的亲信。

刘文静与李世民私交很好,当初李渊派李世民征讨西北的薛氏政权,唐军被打得大败,李世民作为主帅应该负主要责任,但是刘文静、殷开山替他承担了责任。

刘文静的悲剧要从他与裴寂之间的微妙关系开始说起,晋阳起兵前他俩可是志同道合的挚友,所谓“兄弟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用这句话来形容裴寂与刘文静之间的关系再贴切不过了。

遇到困难时,为了消灭敌人大家可以同心协力,到了大敌消退,共享富贵之时,却变得斤斤计较,吃一点亏都不干。

李渊称帝后,裴寂、刘文静的政治地位相当,他们的官职都属于宰相一类,渐渐地裴寂成为李渊的最信任的人,而刘文静受到了冷落。

刘文静觉得自己比裴寂有才干,而且还有军功,为什么地位不如他,于是他感到愤愤不平。

刘文静之死与李世民 大唐开国后第一宗冤案(3)

刘文静剧照

刘文静有个毛病,喜怒哀乐容易挂在脸上,他常常在朝堂上与裴寂吵架,有的时候刘文静还故意找茬,总是跟裴寂对着干,《旧唐书·刘文静传》记载:“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久而久之李渊、裴寂都非常厌恶刘文静。

后来李渊任命刘文静为礼部尚书,让他跟随李世民出征打仗,自此刘文静被排挤出了权力中枢。

刘文静之死

刘文静被调出权力中枢后,并没有收敛。

一次他与弟弟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刘文静开始发牢骚,他拔出腰刀向柱子砍去,非常愤怒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裴寂。”

这句话被刘文静的小妾偷听到了,这位小妾以前很受刘文静宠爱,后来不知怎么地失宠了,她对刘文静心怀不满。

过了几天,刘文静家中闹鬼,他神神叨叨地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请来巫师作法,在古代皇帝很忌讳巫术,有诅咒他人之嫌。

刘文静失宠的小妾借此机会报复他,她把刘文静扬言杀裴寂,以及巫师作法一事上报了朝廷。

刘文静之死与李世民 大唐开国后第一宗冤案(4)

李渊画像

李渊立即派裴寂、萧瑀审理此案,刘文静却非常坦白地说:“我跟裴寂都是元老功臣,而且我有军功,但是待遇却迥然不同,我心有不甘,所以才会酒后失态,但我绝无谋反之意。”

其实李渊派裴寂审理此案就表明了他的意图,他想置刘文静于死地。

让人失望的是刘文静却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说出这样一番话,这不明摆着指责李渊封赏不公吗。

李渊本来就想借此机会除掉刘文静,听到刘文静心傲气高质疑他的用人政策,更加下定了决心,不过在判案之前,他还是想听听裴寂的意见。

裴寂本来就对刘文静恨之入骨,他说:“刘文静有谋反之意,他是属于那种有才无德之人,留下他必有后患。

此时以李世民为首的一些大臣竭力为刘文静辩护,尤其是李世民,他说刘文静没有谋反之意,只是失意之时发发牢骚。

但是李渊最终却采纳了裴寂的意见,以谋反罪叛刘文静死刑。

刘文静之死与李世民 大唐开国后第一宗冤案(5)

裴寂剧照

关于李渊为什么杀刘文静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最普遍的说法如下:

第一、兔死狗烹。

其实这点不成立,因为李渊杀刘文静是武德二年,此时李唐王朝只占领关中、山西和刚平定不久的西北等地,在北方、河南、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很多强敌,李唐的日子并不好过,统一天下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所以不存在兔死狗烹的现象。

第二、刘文静之死与突厥有关。

刘文静一直是李唐与突厥往来的重要联络人,当初突厥提出希望李渊称帝,刘文静主张采纳突厥的建议,但是李渊怕树大招风没有采纳,最终引发了兴国寺之乱。

李渊认为是刘文静致使驻扎在兴国寺的部队叛乱,逼李渊称帝,有些学者认为李渊杀刘文静是为了向突厥示威。

其实在笔者看来不然,刘文静去世的当月,李唐与突厥的关系还算和睦,而且当初裴寂也建议李渊称帝。

刘文静之死与李世民 大唐开国后第一宗冤案(6)

李渊剧照

在笔者看来,李渊杀刘文静恐怕有两点原因。

第一、刘文静的性格悲剧。他公然批评皇帝分封不公,在中央集权专制社会,想要封赏只能静静等待皇帝的赏赐,不能伸手要,更不能批评,公然挑战皇权是大忌。

第二、杀一敬候。刘文静是秦王集团的核心人物,他的一言一行代表整个集团的利益,他对李渊不满,代表秦王集团对李渊的不满,而以李世民为首的几个大臣苦苦为刘文静辩护,更加证明了这点。

一位精明的政治家都善于玩平衡术,当李渊发现秦王集团很有可能是潜在利益集团,而且这个集团开始对自己不满。

所以他想趁机打压秦王府集团,一来可以平衡皇子之间的势力,二来可以此来警告李世民不要挑战皇权。

李渊杀刘文静立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此以后李世民父子间逐渐产生了裂痕,“刘文静案”拉开了唐王朝内部分裂的序幕,很多史学家认为这是玄武门之变的起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