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推没通过还可以投简历吗 聊聊第一期内推专区的效果并推荐三位候选人

点击上方「张记杂货铺」可以订阅哦

内推没通过还可以投简历吗 聊聊第一期内推专区的效果并推荐三位候选人(1)

这周正好是和内推展开合作的一个月,那么来说说4周前的第一期内推职位的一些小数据吧。文后会推荐3位候选人,如果有兴趣,可以留言给我,说明公司、招聘职位以及收件邮箱,我来转发简历。

今天的题图来自于Pixabay.com,摄影师photo-graphe

今天的文章会很短,因为只是show一下数据而已,而且这个数据是真的很小啦。

2016年9月18日,第一篇与内推网合作的招聘信息放上了「张记杂货铺」。

当日,发布的JD涉及5家公司,分别是:

北京:马拉马拉、易到用车

上海:七牛云存储、驴妈妈

杭州:蘑菇街

这5家公司,涉及到体育、用车服务、云存储、旅游OTA以及导购电商。

5天之后,我已经拿到了统计数据,不过当时还没怎么注意看,今天正好,内推网本周的职位因故会推迟到明天发布,那么咱们就来看看9月18日-9月22日,也就是招聘发布5天之后,效果如何吧——说实话,这也是第一次需求方提供了相关数据,吓了我一小跳。

以下,开始罗嗦数据咯。

首先,5家公司里,除了「七牛云存储」在信息发布后5天内,并没有收到任何简历之外,其他四家,都收到了简历。

其中,马拉马拉8份简历,蘑菇街2份简历,驴妈妈2份简历,易到用车2份简历。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北京的工作机会多,而找工作的人也很多。

而另一个比较纠结的事情是:

马拉马拉的简历投递比较集中,所以,竞争相对来说也会很激烈,尤其是其中某个岗位,如果马拉马拉这个岗位只需要一个人的话,那么仅从亮哥渠道投递简历的同学们,你们的命中率也最多20%——竞争真的激烈。

然后,这13份简历,工作年限大多集中在1-3年。

这里也很好玩:

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新机会。

对比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我发现:

北京的工作机会多,但工作相对上海来说,更加不稳定,由于新概念近年在北京层出不穷,所以对于住在或者漂在北京的年轻人来说,机会成本很低,但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却并不那么低。

第三,相比13个直接投递简历的同学,还有4个读者通过QQ和微信的方式去和内推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有趣的是,通过QQ联系的比通过微信的多。

这里其实会让人有另一个联想:

QQ果然还是更适合陌生人的初次交流,但微信已经开始接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了。

对了,更好玩的事儿是:

我数了数姓氏,13位投递简历的同学里,有3个人和亮哥一个姓,有2个人一样姓刘,其他8个人,居然没有重复的姓氏了。

可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百家姓确实不止100个姓氏也不能囊括所有姓氏。

好,内推的职位,我明天放上来。

接下来开始卖人。

候选人A:

90后,河北女生,3年工作经验。

擅长:新媒体运营与社群运营。社区产品上有不少心得,最牛逼的事儿是用1年不到的时间,把一个App里的社区UV提升了60%,PV提升30%,社区UGC每日2-3条内容生产增长到8-10条内容生产,同时管理了3个近500的微信群,掌握了产品100个核心用户,并定期组织活动。

候选人B:

85后,东北女生,刚要毕业。

有热情,胆子挺大,敢发产品运营分析报告给我看,当然我还在看,从报告上看,细致有余,但经验肯定不够,属于可塑之才,如果北京有公司需要的话可以聊聊看,期望游戏行业入行,从事运营,我只能说,这妹子挺聪明的,挑行业挑的不错。

候选人C:

男生,经历非常牛逼

腾讯、微软实习过,在香港念书时开始创业之路,作为创始人搞过1家公司,作为联合创始人搞过另外一家公司,并且完成2轮来自IDG、SIG的融资,正好,最近从之前的公司里退出了,家里人希望他可以不要那么拼命继续创业,最好找个公司待一待——不过说实话,我认为这样的人,是闲不住的,但是,如果你能搞定他,我想应该可以从这位兄弟身上获得非常好的收益。

介绍完了,如果你对哪一位感兴趣,记得后台留言,说明你目前所在的公司和招聘的需求以及,希望了解哪个候选人的简历,我会和你说悄悄话的。

嗯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