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

陈文令 艺术家

通过历史能够更好地鉴别今天,通过别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这是我一直喜欢看全世界好展览的原因。

程然 艺术家

为什么看展览?因为我们在展览中可以摆脱现实。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4)

陈可 艺术家

我是特别喜欢看展览的人。看展览类似一次精神出游,离开此时此地,进入另一个时空,在那个时空里,有机会跳出局限,从一个更远的距离看自己。

蔡雅玲 艺术家

艺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使人能触摸到生活,感受真实事物的触感。看展览如同观看话剧,我们能真实的感受到演员的回声、场内的灯光、换场景时窸窸窣窣的脚步的震动。这些真实感受需要现场体验,通过屏幕是无法感受到的。在看展过程中,进入到展厅,灯光、展场的动线、作品的嗅觉、触感和尺幅都是艺术家想要呈现给观众的,而这些也是图像无法传递的。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5)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6)

蔡志松 艺术家

对我来说,常看展览意义不是太大。为什么呢?作为艺术家,我们受过专业训练,作品什么样?作者的水平与能力怎样?刹那间就会感知到,所以好多展览其实没有必要去看或者待太长时间。但是我发现我挺喜欢艺博会的,尤其喜欢巴塞尔艺博会,每次去都感觉会得到好多启发。因为有很多职业艺术家跟我们在学院或者体制内的艺术家不一样,他们以艺术为生,必须要不断有新的作品出来,还要考虑到作品的完整性,能够被大家接受等,这让艺博会更有一种鲜活的气息。另外,每次去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总能遇着好多平时不常见面的朋友,而且艺博会上大家都穿戴整齐,赏心悦目,人跟作品都是风景。

杜若馨 艺术新生代

著名艺术评论家鲍里斯•格罗伊斯在《时代的同志》里提到:“21世纪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不仅仅是大批量消费艺术,而且大批量生产的时代。艺术在今天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实践。”这也有力地解释了为什么广大接受者需要观看展览,以及在艺术世界中展览是整个艺术生产闭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观看展览对我们艺术创作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一名初生的艺术工作者都是在一次次近距离接触成熟完整艺术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技法、逐渐体会艺术的意境与格调,从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和创作观念。当然展览也是有优劣之分的,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甄别,寻找优质的举办方,比如故宫、国博、中国美术馆、UCCA等优秀机构和画廊的书画展览。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7)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8)

何汶玦 艺术家

你说看展能有什么意义呢?它没有什么意义。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消遣,对于专业的人来说,更多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吧!看别人的创作思路,看他思考的问题和表达方式。

华成 艺术新生代

起初去看展是因为爱好,喜欢去看一些著名美术馆的展览,打卡拍照彰显一些艺术修养。想当职业艺术家后,看展更像是一份工作,好的展览基本都会去看,看展也是自我审视、检讨的过程。成熟艺术家就像是标杆,需要好好学习研究,看展的同时也是了解艺术潮流的动向和梳理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看展比在学校里学习、思考来得更直接、深刻。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9)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0)

凌健 艺术家

我们参加艺术活动是现场的体验,当然因为近期的疫情我们往往会在手机里看展,但是这更说明了我们应该在现场对原作进行深入地了解,同时经过对原作的观察和感触,才能感受到艺术的潜质和多方面的直接影响,也就更加明确现场体验和隔空体验的区别。当你在现场时才能感受到它的质量和潜在的、无法通过屏幕感受到的东西,你是面对现实和真实的,也是在以最理想的方法观赏艺术。

李贵明 摄影师、策展人

我们每个人都会去看风景、看动物、看植物,但这些都是这个世界已经创造好的。所以看看其他人头脑里想象的东西会很不一样,尤其我们和某件作品产生某种共情时,已经不仅仅是观看别人的思维,也是反观自己。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1)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2)

蒙志刚 艺术家

看艺术展是一场精神巡游吧!让人能跟随不同的原创视角,进入众多别样灵魂的精神世界,并时不时穿越意识空间和历史空间,不独独活在这一世上。

马得 艺术家、摄影家

我想现在的视觉艺术展对于不同的观众而言是社交的,时尚的,交流的,提高审美的,有综合需求的。就我个人而言,看展览像交朋友,全看缘分。我不刻意看,也不刻意回避。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3)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4)

缪晓春 艺术家

为什么看展览?一时语塞,只能反方向问自己,为什么不看展览。确实,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展览可看的。我们这儿习惯出去看个展览,也就是这三四十年的事情吧?而人类正儿八经去画廊美术馆看展览,不也就再往前推一二百年?再往前推一万年,原始人肯定没有展览可看,那时连个像样的建筑都没有,更不用说展厅了。但设想一下,某些幸运的原始人,看到了,或者是洞穴中的壁画,或者是崖壁上的岩画,再或者是旷野中的巨石阵,一定瞪大了眼睛,心中震撼无比。哪怕只是看到了把自己的身体当临时画布、移动展厅的巫师巫婆,浑身涂满画满,头上还插着各色羽毛,也一定会心醉神迷,手舞足蹈的。再想想,如果家里的狗狗,哪一天也能弄出些类似的东西,我们的反应是欣喜若狂,还是惊慌失措?难道任由它发展共情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不逆天了?!还能带它去看展览吗?

那危 艺术家

看展览在某种程度上与恋爱差不多,是一种非必要、且需要的行为互动与内心关照。试想这个世界没有爱情会是什么样子?很多对不完美的恐惧将不再有旋律的解读,很多幸福的记忆将没有画面感的归宿,人性的柔软与暴烈也将没有情绪的出口。当然,这比起阳光、水、空气,艺术显得并不重要,艺术也不会教会你什么,它只是心灵在某个时间窗口的安置地。你理解的艺术家就是刚好与你同频的那个人。看展就是去感知艺术家和自我的随行,你并不孤独。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5)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6)

齐毓杰 艺术家

看展览就像要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融入现场才能充分体验。传统的艺术作品注重的是视觉体验,对作品大小,色彩的直观感受。展陈空间本身也是艺术家传递思考的一部分。现在新兴的艺术在高科技的参与下,更加注重观者的感观体验,声光电甚至气味温度都可以身临其境去感观。

宋琨 艺术家

看展览一方面是可以跟朋友们聚聚吧,另外就是有的时候会有些惊喜。每个展览感动的点不一样,对于我来说,直觉本能有感觉就爱了,不爱的就不爱,不需要什么理由。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7)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8)

史金淞 艺术家

看展览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吧,对!开心!就是心被打开,或是把心打开,许多生动的灵魂和精神能量,在这里邂逅。我常常说“展览就是被精心设计的心灵偶遇现场”。

唐钰涵 艺术家

总有你不知道,但应该知道或者需要被人知道的世界或者世界观——无论是考古发现的过去,还是被艺术家以他独特的视角所呈现出来的现世。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19)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0)

谭天 艺术家

就像走进一家精心布置的餐厅或是高档商店一样,我们在进入美术馆或画廊时,都会不自觉地优雅起来,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田龙玉 艺术家

通过看展览能看到艺术家不一样的观看世界的方式。有些作品听就可以,但有些作品必须得看现场,只有到现场才能感受到强烈的物质感。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1)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2)

吴笛笛 艺术家

看展的过程是主动拥抱陌生,忘掉自我的过程;是体验别人体验的世界,扩大感知边缘的过程。有意思的展览,世界将再次在此处打开,会让你的世界再多出一个世界或者说把你拖入另一个世界。“物质体”永远在彼岸,我所体验的世界必定是经由我介入,是由我的自我意识建构的。而不同艺术家的不同作品都是“他者”,他以不同的角度在表述和揭示这个世界,他的判断和呈现都有可能是我崭新的支点。表象和内部同在,每个人都在经历不同的表象,抵达不同的内部……由此,我们各自离内部更近了一些。

王迈 艺术家

观看展览是一种好习惯,这种把需要被展出的“物”仪式化地在特定场域呈现出来的方式非常有趣。和动态的舞台艺术不同,这基本是静态呈现的,大部分展出物不需要和观众互动,这给视觉留下了大量想象空间,把我们从平凡庞杂的生活中暂时疏离出来。如同一次野炊、一次边疆旅游、一次难逢的欢聚。展览里的作者用漫长时间打造的结果用一个瞬间呈现给你,你相当于在当下的时间中收获了一个“完美的完整时间”。多看展览能让你成为一个眼中有光的人。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3)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4)

王维思 艺术家

展览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它似乎将我们无往不经、无处不在的时间和空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重组。置身于不同的展览中,每一步位移、每一寸空间,都让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它是重整、颠覆,或者说超越经验之外的真实时空。

当然,我个人偏执地认为,对于艺术家而言,展览是灾难。当你看着诸多的呈现的可能性,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王一菡 艺术新生代

看展览是很重要的艺术学习方式,除了能够亲临现场看原作,许多与展览空间互动而产生的能够更好地诠释作品的布展方式也只有线下观展才能够看到,不同的策展人对作品与展览理解上的不同也可以在展览中体现。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5)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6)

黄莺/在峰(Y&Z)

跨媒体艺术家

看展览如看世界,了解他人的精神世界,每个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看展可以吸收、学习、拓展思考和想象的疆域。

于瀛 艺术家

对“展览”,我一直有种非常建筑学的定义:展览是使人与人相遇的媒介。我想借卡尔维诺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在浓密森林内部有一座城堡,为所有途中不及避夜的人们提供庇护。疲惫的我,自从进入森林后,已面临无数次的决战,来到城堡与许多不相识的过客共处一室,我们开始交换彼此的冒险传奇……”(《命运交织的城堡》)——观看展览,对我而言就是进入这样观者和创作者彼此交换故事和情感的过程。不过,我过去喜欢当代艺术博物馆那种空白明亮的城堡,现在更喜欢故宫武英殿那种幽暗迷离、繁华耽美的城堡。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7)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8)

郑达 跨媒体艺术家

“观看的实践”看展对于我来说就是艺术的实践工作之一。走进熟悉的艺术家或者朋友的工作展示场景,更换日常的话语,听听艺术家们面向公众的对话,会更清晰地理解他们/她们。对于不熟悉的艺术家或群展的时候,更像打开一本新书,去了解创作者的思维与视角,看懂每个章节,看看有没有真正的不同之处。好展览的呈现不容易,观看展览是我从事这个职业最享受的部分。

张小涛 艺术家

看展览是一种需要,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并没有多么神圣;看展览也是一种休息,一种交流,一种观众与创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把一个展览神话,或者是把它放大、缩小。看展览就是日常行为,这个状态是很真实的。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29)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0)

赵露 艺术家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看展是生活中唯一能够近距离接触美术类作品的机会;对我个人来说,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展览可以得到不同层面的收获——看艺术大师的展览,可以系统了解此人或此画派的具体演变过程;看当代艺术热门展览或艺术博览会,可以了解当下美学流行的方向,获得一个可比较的坐标系,更加明确自己从事的创作的价值与意义;还有一些质量一般甚至不好的展览,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到场了,就用专业且批判的眼光去看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问题,所以看展览也是最佳的练眼力的机会。

臧坤坤 艺术家

为什么看展览?“吃饱了撑的”,这里不是贬义,欣赏艺术就是在吃饱饭基础上对上层建筑、对精神的追求。看展览、猎奇、见熟人、交谈,本身也是体力活动,帮助消化。看看原作,感受气息,体验社交。不过现在很多展览可看可不看了,对我也没有什么损失。对很多人来讲看一些可以不看,却不得不看的应酬式的展览也是“吃饱了撑的”。注:这里可能是贬义。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1)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2)

最近有哪些展可以看?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3)

装置《竹涧》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

展览日期:

即日起至10月30日

展览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B1层展厅,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无数的竹条形成幅度与曲率不尽相同的“曲线”,竹的流动描画着摇曳的螺旋,映照出竹林错落的光影,营造出一个像是突然出现在静谧竹林中的茶室空间。穿过“竹曲”的入口,开启一扇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

二十世纪的城市和建筑随着工业的发展不断进步,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便捷,与此同时,混凝土和工业制品构建出了高效的人工环境,却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总有一天会剥夺我们的五感。

“尤其在新冠疫情中,我们被困锁在巨大的混凝土和钢铁森林里,这更使我们意识到拥有‘五感’的自由与生命力是多么重要。正因为是这样的时代,我想在如今重现‘五感的建筑’,营造有人情味的建筑与城市,宛如我们的先祖用自己的双手搭建的房子那样,有素材的肌理,有风声水响,有叶绿花香。”——隈研吾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4)

“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

展览日期:

即日起至10月30日

展览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二层展厅,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阿尔丰斯·慕夏(Alphonse Mucha),捷克国宝级的画家及装饰艺术家,他运用灵动的曲线单线勾边、强调色彩的涂抹、注重构图的节奏变化,成就了一种独特的流行之风。在《永恒慕夏——线条的魔术》展览中,可以零距离欣赏慕夏的代表作品,感受慕夏的唯美风格,更能在慕夏精心描绘的仙境中,找到心灵的憩园。展览通过五个展区的呈现,着重探究慕夏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艺术与设计以及插画与漫画作品的影响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最终形成了一种流行全球的“慕夏风格”。这是一场横贯东西的精神之旅,让人们穿越到那个文化碰撞融汇的璀璨时空,去感受一片流光溢彩的艺术世界。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5)

《桌面游戏:偶然事件》,2022,作品局部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娜布其:一切都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展览日期:

即日起至10月23日

展览地点:

西岸美术馆展厅0,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

“游乐场的设施是跟人的身体互动最多的,可能不是最亲密的,但却能打破这种相互注目和对峙的关系,使两者融为一体,平等相处。”

娜布其的艺术实践从对物体的关注开始,延伸至与身体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当人处在不同空间、 环境中感知的差异。此次展览中的全新作品将展厅转译为带有乌托邦式想象的“游乐场”——一个可以收获“愉悦感”,可以自主探索的沉浸式场域。在如梦似幻的虚构场景中,公众将一齐踏上娜布其的艺术之旅,藉由无限的想象力和游戏,探寻现实与虚构、艺术品与常用物品、私密与公共空间之间不断变化的界限。由此,公众从旁观者的身份脱离,成为了展览的参与者以及共创者。

“一切都回到了开始的地方”将延续娜布其对于“在场”概念的思辨与探讨。身体对于场所会做出何种反应 ? 人们的经验和记忆如何被带入当下 ? 如何理解和感知现实与虚构场景间的错位 ? 当身体处在公共空间中时,其与环境场所的关系会怎样变化 ? 艺术家通过具有建筑性、景观性和公共性的雕塑装置,构建出一个平等的互动空间,邀请公众用无穷的想象去激活感知体验,扰动既定认知下二元对立的秩序。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6)

《五彩纸人》,

2022,

不锈钢喷漆,

300×238×100cm

(图片由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工作室惠允,相关资料由今日美术馆与R Production提供)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欢聚!

展览日期:

即日起至10月23日

展览地点:

今日美术馆1号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2007年,一只高26米的巨型橡皮鸭驶入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口。一夜之间,“大黄鸭”风靡网络,成为无人不知的公共艺术符号。“大黄鸭”的创造者是荷兰国宝级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他于8月6日带领“大黄鸭”及它的动物朋友们从世界各个角落、各个时空出发,在北京今日美术馆集结,完成一场名为“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欢聚!”的展览。在这里,不仅能近距离接触闻名世界的“大黄鸭”,还可以邂逅参与此次“欢聚”之行的其它神秘动物。无论是喜欢买买买的“猴子、松鼠、蛇”,还是头戴生日帽的“鹦鹉”,亦或是信奉享乐主义的“胖熊猫”、感伤的“黑鼹鼠”,既给观众营造了走进巨型动物园般的沉浸体验,也暗含着艺术家对于享乐主义与快乐真谛的讨论。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7)

原版大黄鸭模型(复制品),

2022,

木、玻璃钢、喷漆、橡胶大黄鸭玩具,

83×60×11.5cm

(图片由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工作室惠允,相关资料由今日美术馆与R Production提供)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8)

《购物猴》,2022,玻璃钢,309×201×320 cm

(图片由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工作室惠允,相关资料由今日美术馆与R Production提供)

霍夫曼通过艺术作品盛情邀请每一位心存希望与童趣的人,将有限的展览空间延伸为无限的欢聚之所。节日的狂欢使人们超越了日常的种种束缚,摆脱了现实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不分性别、国界、立场、亲疏,以平等友爱、消弥差别的方式共同创造一种更为安宁和谐的文化氛围,并沉醉其中。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39)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40)

怎么经常看展(我们为什么看展)(4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