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浙江大学传来一个大喜讯。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获得大丰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有: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另还有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组)。

据此,2013-2017年浙江共获得 13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54项,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获国家高等级科学技术奖数量快速增长,浙江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近五年,浙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的数量比上一个五年期间增长了375%,从4项增加到19项。其中,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持完成的“以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开创了科学技术奖励的“四个第一",中国医药卫生领域第一个特等奖,中国高校获得的第一个特等奖,浙江省为主完成的第一个特等奖,浙江大学获得的第一个特等奖。

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日臻完善,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在浙江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项目占比为65.2%,企业主持完成的项目占11.2%,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企业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如浙江大学、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三是形成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效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获奖类别以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为主,占比达92%。如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特等奖首次花落浙江

“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这个奖项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零的突破",也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首次花落浙江。项目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汕头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1家单位组成的项目组展开,取得了六项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创建了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成功控制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避免了类似SARS的悲剧重演,有效阻击了MERS、寨卡等传染病的输入传播,成功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领衔、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浙江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该奖项,也是浙江省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陈耀武教授领衔的“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严建华教授领衔的“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蔡天新教授撰写的科普作品《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些项目

与你生活密切相关

浙大获奖项目的专家组成员,对获奖项目做了科普。这些高大上的项目,其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李兰娟院士领衔的获奖项目,有效控制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而在这场战役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将在今后防治突发新发传染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中,发挥重大的作用。高翔教授领衔的项目组,有效减少了燃煤污染物排放,为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陈耀武教授领衔的项目,为爱美爱时尚的你,提供更多色彩图案衣物选择。严建华教授领衔的项目团队,引领了我国危废焚烧处置技术进步、促进了区域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蔡天新教授写的书,对数学传奇人物,做了生动的解读,通俗易懂,得到莫言肯定。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完成人:李兰娟、舒跃龙、管轶、冯子健、袁国勇、高福、袁正宏、王宇、余宏杰、王大燕、高海女、王辰、郑树森、杨仕贵等

流感,人类头号杀手之一。20世纪,全球发生过4次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每次均造成数十万至数千万人死亡。2013年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威胁,很多人记忆深刻。

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

李兰娟院士与团队在会诊病人。右一为李兰娟院士-卢绍庆摄

李兰娟院士领衔的项目团队,突破新病原识别难题,创立新发传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识别技术体系。为早期发现新病毒,监测病毒变异提供了关键技术。2013年突发疫情后,团队在5天内确认了新型H7N9病毒,向全球公布全基因序列。

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

项目第一完成人李兰娟院士-项目组提供

团队还迅速明确了传染源,研究发现活禽市场禽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头。提出关闭活禽市场的措施,减少了97%的人感染风险。世界卫生组织赞扬:“中国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行动非常专业有效"。

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发病机制,并且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救治和流感疫苗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整个过程中,研究团队在发现新病原、确认感染源、明确发病机制、开展临床救治、研发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六项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因为这次疫情中团队出色的表现,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堪称“国际典范"。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奖要求,相应的成果需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并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经过2至3年的应用推广及实践验证并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才可参与推荐评选。李兰娟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摘得国家最高奖项的桂冠,更是为保障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获得这个奖项,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褒奖",李兰娟院士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于一个医疗科技工作者来说,保障人民生命重于泰山,而我有幸能够在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完成人:高翔、吴国潮、朱松强、郑成航、胡达清、岑可法

燃煤是造成区域严重灰霾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用煤量占了全球50%左右。尽管近年来新能源和天然气在消费中比例不断加大,但是短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根本改变,当下我国在燃煤电厂大规模实施“煤改气"困难,燃煤污染仍是主要大气污染之一,因此,通过技术降低燃煤企业污染物排放量来改善环境质量成了很多研究人员关心的课题。

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

项目组提供2-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应用现场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高翔说,“20多年来,项目组一直在努力,要通过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来推动能源行业的绿色发展,让大家重新认识煤电。"

经过20余年的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浙江大学和浙能集团等合作团队率先实现了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的突破。在这项成果应用的嘉华电厂,每小时发电量100万度电的燃煤发电机组,燃煤产生的烟气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就“跑完"了项目组开发的超低排放系统,最终,监测到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排放限值,在200多米高的烟囱上几乎看不到烟色,成功实现了煤炭在电厂的清洁利用。

项目团队研究成功,已经获得大规模运用,减少了火力发电厂燃煤污染,对改善大气环境做出贡献。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完成人:陈耀武、汪鹏君、周华、葛晨文、田翔、周凡

时装秀场上,模特身着色彩绚丽、印花生动、质料各异的华美服饰,发布新一轮流行趋势。几天后,紧扣潮流脉搏,印了相同风格花色的服饰已出现在街头……反应快、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快时尚"的时代已然到来。这背后,印花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

浙江大学项目组攻克了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核心控制系统和检测系统的多项技术难题(摄影:周立超)

中国是纺织印花大国,但传统印花工艺需人工刻网、调色,生产周期长、印花精度低、生产废水多。新出现的数码喷印技术,可以像打印纸张一样,在面料上打印出花样,为逐步取代传统印花提供了可能。然而,数码喷印技术,还是存在生产速度慢、无法批量生产的缺陷。

陈耀武领衔的团队,经过10多年努力,突破这一困扰超高速数码喷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发明了基于众核处理器和大规模FPGA的超大流量喷印数据实时并行处理引擎,让系统拥有了能够高效运转的“大脑",且研制出了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

新的设备,大大提高了数码印花的速度,细致逼真地展现颜色渐变、云纹等精美图案,实现即打即印,立等可取,圆了印花行业人的梦想。产品已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0多家印花企业得到成功应用。总体技术水平位于国际领先。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完成人:严建华、蒋旭光、李晓东、张文辉、池涌、陆胜勇、王琦、黄群星、马增益、李丽

如何对危废进行无害化处理?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严建华团队瞄准了这个重大课题。

2002年,我国非典爆发,短期产生的大量医疗废物只能被一些简易设计的小型焚烧装置应急焚烧掉。“医废是头号危险废弃物,怎么能进行开放式燃烧?!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缕缕青烟不知又产生了多少致癌二噁英啊!"严建华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领项目团队与危险废物展开了长期对决。

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

经过十余年的基础研究和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团队实现了回转窑连续稳定运行时间、焚烧底渣热灼减率、二恶英排放等核心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并率先建立了覆盖20大类900多个可燃危废样品、行业内最完整的危废焚烧特性数据库。

项目完成单位建设的杭州危废处置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投运的国家级示范工程,也是获得我国第一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项目。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

完成人:蔡天新

蔡天新教授是数学家,还是一名诗人。他出版了30万字的《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书本由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修订版(另有台湾繁体版)。

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

作者在南京北极阁气象台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塑像前(作者提供)

这本科普读物,讲述了20多位伟大的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成长经历和成才环境,描绘他们的科学思想、成就和个性。这些数学家,有的横跨多个领域,有的生活经历传奇。

蔡天新用新颖的随笔形式将这些看似难以企及的数学家,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数学大师的殿堂中间,与他们进行对话。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在推荐语中写道:“我读过蔡天新的诗和散文,很有文采,知道他是数学教授,更增几分敬意。其实数学与诗歌是有联通渠道的,这本书便是证明。"

2017年度浙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情况:

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清单

1、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以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4、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干坚果贮藏与加工保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7、工业排放烟气用聚四氟乙烯基过滤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9、《阿优》的科普动画创新与跨媒体传播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0、《数学传奇——那些难以企及的人物》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清单

1、聚集诱导发光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功能性吸附微界面构造及深度净水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4、黄酒绿色酿造关键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的创制及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5、构造强磁共振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成像方法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6、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7、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8、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9、中国松材线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控新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0、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的传播生态规律及其防控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1、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2、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3、吸附分离聚合物材料结构调控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4、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5、新一代运载火箭力学试验与发射测试厂房建造关键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6、气动元件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7、全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8、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记者胡信昌 通讯员 夏平 金云云 马宇丹 吴雅兰 柯溢能

综合自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编辑 李师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