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电荷产生的场强(电荷密度波的形成机制之谜)

在一维体系中,Peierls机制很好地解释了电荷密度波的机理。由于电荷密度波这个想法就是Peierls提出的,无论在教科书上,还是实际材料中,讨论电荷密度波首先就要考虑这个机制。

不过,这个机制的核心并不是电子声子耦合(electron-phonon coupling)。

从peierls给出的公式 中可以看到,当式子中的q接近q~2Kf时,式子右边的分母无穷小,于是右边那一项的值就趋于无穷大。在这种情况小,不管电声耦合强度g有多大,式子的值都将小于0,使得instability出现。其实,peierls 没提到的一点就是,q=2Kf实际上就是1维体系的费米面嵌套矢量(Fermi surface nesting vector)。因此,在这种机制中,电荷密度波来源于费米面的nesting。在研究中提到这种机制(Peierls机制),人们常常会称之为Fermi surface nesting机制。不幸的是,这种机制不足以解释很多真实材料中发生的电荷密度波现象。而还有一种机制,叫做 “q-dependent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induced period-lattice-distortion”机制(与q矢量相关的电声耦合导致的周期性晶格畸变机制)。这种机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电声耦合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电荷密度波。

一、什么是电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CDW)

为了让大家对电荷密度波这个东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先给大家看两幅图。 下面的图1是典型的电荷密度波材料1T-TaSe2中的电荷密度波畸变的示意图。在未发生电荷密度波相变时,TaSe2中的Ta原子彼此距离相同,原来的晶胞是图中那个较小的发亮的菱形。而发生了电荷密度波相变后,原子位置发生了畸变,形成了一个一个被称为David star的六角星结构。这种结构也具有周期性,对应的新的晶胞就是图中的大菱形。

单个电荷产生的场强(电荷密度波的形成机制之谜)(1)

图1: 1T-TaSe2中的电荷密度波相中的晶格畸变示意图

不过,电荷密度波的核心在于周期性的电荷密度调制(charge-density modulation)。它应该是这样的:

单个电荷产生的场强(电荷密度波的形成机制之谜)(2)

图2: 1T-TaSe2中的电荷密度波相的电荷密度示意图

电荷密度波是一种电子的集体激发态,peierls机制和声电耦合机制是已经提出来的两种解释。关于电荷密度波的成因一直是凝聚态物理中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多体系统中的强关联现象一直都是凝聚态物理的重大挑战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