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客家围龙屋文化研究 客家围龙屋的史记

客家围龙屋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是客家围屋特色民居建筑,其于外围围合部分和内中重要的核心部分组成,围屋主要于祠堂、堂间、横屋、天街、天井、禾坪、池塘等构成。

粤东客家围龙屋文化研究 客家围龙屋的史记(1)

客家围龙屋的建筑由来,是因当时的人们颠沛流离所形成的“防御心理”和当地丘陵地貌的“自然条件”所形成的。当年因战乱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几次南下大迁徙,先后定居于广东、福建、江西、香港等地。因为离开中原故土,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意为客居他乡之意。

古代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亦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及野兽的骚扰,客家人于聚族群居,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并于当地丘陵地带的特点建造围屋,主体结构多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本族人同住在一个空间,共用一个天井,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小社会群体。

粤东客家围龙屋文化研究 客家围龙屋的史记(2)

客家人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的山区,普通的围龙屋占地在8亩或10亩左右,大围屋的面积可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屋需要五至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

广东梅州、深圳、惠州、河源以及江西赣州、福建龙岩、香港等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粤港地区的客家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以围龙屋、城堡式客家围、深圳碉楼、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

粤东客家围龙屋文化研究 客家围龙屋的史记(3)

你对客家围龙屋了解有多少?欢迎-起留言探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