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堆生僻字只认识两个(邮票上的那些生僻字)

都说邮票是百科全书

一张小小的邮票

上天入地无所不包

那咱们邮友就是读过百科全书的人啰~

今天小编就来考考您,

下面两枚邮票,

您能准确地读出票名吗?


一大堆生僻字只认识两个(邮票上的那些生僻字)(1)

读一读


一大堆生僻字只认识两个(邮票上的那些生僻字)(2)


问了身边几位朋友,多数读成了qi(二声)、gu(三声),您跟他们读得一样吗?要是一样的话看来您的汉字知识储备还得回回炉啦~

要说咱们汉语真是博大精深啊,有的字真心不常见,有的字似曾相识一读就错,这样的字在邮票上也屡见不鲜,今天小编就跟您聊聊邮票上那些读不出来的字吧!


生僻字


所谓生僻字,又称冷僻字,指人们不常见或不熟悉的汉字


《汉语大字典》里收单字达5.47万个,《中华字海》里收单字更是多达8.5万个,但它们里面绝大部分字都是当代书面语里不常用甚至是已完全废置不用的“死字”。


《新华字典》收单字8500个,相对于前两本书来说已经够少的了,但里面的现在常用字也仅只有3500个。因此,除了专门研究汉字的专家学者外,普通人常会遇到既不会认、有的在电脑里又敲不出、常规字典里还查不到的生僻字。


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这从我们可以通过我国邮票学到不少生僻汉字方面,即可见一斑。本文列举出一些一笔一画出现在我国邮票上的生僻字(主要出现在文物和动植物题材邮票上),但要撇开邮票上的甲骨文篆体字繁体字草书书法手迹中的异体字等。


因为后者在古代或过去属正体字异体字范畴,对于当时来说不算是生僻字。比如,对今天的人来说,甲骨文、金书、篆书等几乎个个都是生僻字,但在当时它们就是常用字


1

一大堆生僻字只认识两个(邮票上的那些生僻字)(3)

特9(4-3)“虢季子白盘”、1995-8“虢国夫人游春图”邮票


虢(guó) 我国周代诸侯国名或姓氏。此字现在不常用,但常规字典里可查到,电脑也可以打出。


一大堆生僻字只认识两个(邮票上的那些生僻字)(4)

2

一大堆生僻字只认识两个(邮票上的那些生僻字)(5)

特61(15-9)“朱砂罍”邮票


罍(léi) 我国古代的一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以青铜或陶制成。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罍”字现在不常用,但常规字典里可查到,电脑也可以打出。“朱砂罍”牡丹,现常被误写作“朱砂垒”。“罍”字后来还出现在T75《西周青铜器》(8-6)“蟠龙兽面纹罍”邮票中。


一大堆生僻字只认识两个(邮票上的那些生僻字)(6)

3

一大堆生僻字只认识两个(邮票上的那些生僻字)(7)

特63(8-3)“父乙觥”邮票


(yí) 也写作“”,是根据器物上铭文的字形而生出的字。属“死字”,现在的各种字典里均无此二字,电脑更是打不出。“父乙”是殷代人祭祀时对父辈的称呼。“觥(gōng)”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腹椭圆或方形,圈足或四足,有兽头形器盖,也有整器呈兽形,并附有酌酒用的小勺,以青铜制成。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4

特63(8-4)“斝”邮票


斝(jiǎ) 我国古代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或礼器。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多以青铜铸造。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斝”字现在不常用,但常规字典里可查到,电脑也可以打出。


5

一大堆生僻字只认识两个(邮票上的那些生僻字)(8)

特63(8-6)“戉箙卣”邮票


戉箙卣(yuè fú yǒu) 此卣因盖内铸有铭文“戉箙”二字,故名。“戉”,象形、小篆字形,象大斧之形,后作“钺”。“箙”,指装弓箭的袋子。“卣”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酒器,口椭圆形,足为圈形,有盖和提梁,腹深,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圆筒形等,多以青铜铸造。其具体出现时间未知,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戉”“箙”“卣”三字现在不常用,但常规字典里可查到,电脑也可以打出。其中,“戉”字易被误读、误写作“戊”(如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版邮票目录中就错写为“戊”);“卣”字常被误读、误写作“卤(lǔ)”。“卣”字后来还出现在编66-77《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12-11)“青铜提梁卣”、2013-9《景泰蓝》(6-5)“兽面纹提梁卣”等邮票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