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

如何只用一个词来描述深圳未来的发展目标,那这个答案一定是全球标杆城市。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到2050年,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1)

最近几年,深圳的风头很盛。国家层面给与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期待,勉励深圳要续写“春天的故事”。同时,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代表的一系列加持政策密集袭来,一时间给人一种“数风流城市,就看深圳”的感觉。

盛名之下,其实带来的除了荣誉感,也有使命感和紧迫感。除却医疗、教育、房价高企等长期困扰深圳发展的问题,还这些新的重大命题横亘在深圳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是何模样?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何以可能?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何以可为?

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2)

日前,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联合召开“全球标杆城市:国家战略与深圳使命”成果发布会,报告宣称建立了一整套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

深圳眼中的全球标杆城市到底长什么样?深圳又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

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3)

踏入全球城市的基础性“门槛”

“全球标杆城市”在近一两年里频繁得出现在深圳党政机关的报告文件里,似已成为统摄这座城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最高话语命题。

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前提是要成为全球城市。而在全球城市里,又分为一般的全球城市和全球顶级城市。

全球城市的“标配”主要来自于全球城市的主要功能,比如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配置中心、成为全球先进文化引领者、成为全球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等。

而成为全球顶级城市则对该城市的城市功能和辐射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球公认的顶级城市只有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四个。而在一些苛刻的排名机构看来,甚至只有纽约与伦敦才够格成为全球成顶级城市。这是因为这些城市具有其他一般全球城市不可复制、难以取代的全球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

所以,从现有的对于全球城市的定义和社会认知出发,成为全球城市意味着深圳要踏过一些基础性“门槛”。而形成一套关于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可以让深圳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参考坐标系,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优势又在哪。

例如,按照既有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深圳在某些方面有较为清晰的成长路径:深圳日渐增多的跨国公司、全球金融投资机构、全球研发机构、全球学术机构等等。

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4)

而在某些方面,深圳则似乎不具备成为全球城市的先决条件。比如,深圳并不是首都,并不能像伦敦、东京那样发挥其可以影响全球的政治决策影响力。

纽约的模式或许可以为深圳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纽约也不是美国的政治中心,但它却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拥有联合国6个主要机构中的5个,享有“万国之都”的美誉,其国际话语权无城可比。所以深圳可以效仿一些全球城市,通过众多的国际机构总部和举办大量的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也可以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5)

超越现有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

全球标杆城市是《意见》中提出的一个崭新概念,这是对现有的全球城市发展形态和依此形成的全球城市研究理论的突破,具有超越传统全球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含义。

有学者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是当代中国将要开辟出来的具有原创性的全球城市成长道路,是一条与西方道路起点不同、路程不同的独特道路,具有超越传统的全球顶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含义。

超越传统的全球顶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一方面,有着深圳对于自身发展现状的判断和考量。如果沿着既有的关于全球城市理论框架,深圳将长期扮演一个追赶者的角色。因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权始终不在自己手里,所以深圳很难在创造性和突破性上获得新的自我确认。

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6)

另一方面,拆解全球标杆城市这个概念。细分之,其包含着成为全球城市和成为标杆城市这双重含义。

成为全球城市很好理解,这意味着世界上的全球城市多了一个。而成为标杆城市则意味着更多:它不是简单得增加了一个全球城市的数量,而是增加了一种类型、提供一种生动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新模式。

所以,拥有一套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意味着深圳一定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文化伟力与全球城市发展的壮阔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创新引导世界维持城市财富递增、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彰显公平正义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力地位。如果没有这种号召力,深圳就不可能成为全球标杆城市。

同时,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还要具有理念优势、制度优势、社会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的榜样气质。如果没有这些优势,也不可能成为全球标杆城市。

事实上,全球标杆城市的提出也包含着要在实际上超越现有的全球城市的隐藏逻辑。全球标杆城市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从“中国范”向“全球范”的转变,需要符合新时代对全球标杆城市的新要求,全球标杆城市要比其他全球顶级城市做得更好、更卓越。

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7)

紧贴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动态课题

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给深圳勾勒了宏伟的发展愿景,但也给深圳带来了巨大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意见》要求全球标杆城市要在2035年基本建成,到2050年,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从2019年《意见》出台到2050年,留给深圳约30年时间。这30年时间对深圳而言,有巨大的可为空间,也让深圳可以按照现实情况,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得去实现全球标杆城市的建设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意味着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这个总体性远景目标被拆解分摊到深圳每年的年度工作和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里。与此同时,以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指挥棒,也可对现有的工作推进情况作出相应的绩效评估和方向纠偏。

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深圳为什么要自建一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8)

同时,全球标杆城市也是一个以我为主又面向未来的动态命题。

它源于深圳实践,具备全球顶级城市的一般特征,又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全球城市典范。

它面向未来,也就表明深圳形成的这套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它需要和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的方针政策紧密贴合,又需要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审时度势,及时作出相应的纠偏和自我调适。

把大的目标分阶段做细做实,在发展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形成的宝贵经验。这种共识也同样适用于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新征程。

参考资料:

1 《国穷国富》 戴维·S·兰德斯

2 《世界城市》 霍尔

3 《全球城市的发展新东西》 俞文华

4 《全球标杆城市:国家战略与深圳使命》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作者】 崔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