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后汽车市场前景(万亿规模汽车后市场)

汽后汽车市场前景(万亿规模汽车后市场)(1)

早在三五年前,国内外各类资本大鳄已经看上“汽后“这块大饼,先后涌入国内亿万规模的汽车后市场,凭借着国内政策红利的驱使及市场的混乱,旧有格局被他们不断打破,试图重构版图的多方力量也在碰撞中不断融合,试图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寻找新的机会。

但汽车后市场都包括哪些领域?每个领域的现状如何?机会又在哪里?

汽后汽车市场前景(万亿规模汽车后市场)(2)

根据2017年中国汽车行业大数据显示,虽然中国汽车销量目前仍持缓速增长势头,但随着各地政府的限购限牌,以及对电动车企业的扶持,传统车企的利润已经大幅下降,汽车制造业也开始步入下行趋势。

尽管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后市场却仍以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长速度,成为汽车产业最耀眼的稳定利润点。

2020年汽配维修行业产值将超万亿元

业内人士一直在重复强调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在汽车后市场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据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汽车维修业的产值已达5000亿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维修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

放眼国内市场,全国约有44万家汽修企业,然而具有二类资质以上的不到1/3。其中包括汽车4S店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一类汽修厂,占维修厂总量的15%~20%;部分4S店所设立的维修服务网点,以及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二类维修厂占到总量的20%~25%;技术水平较低的三类维修厂则占到总量的55%以上。

而在汽配方面,据中国汽车配件用品市场协会2014年公布的数据,全国大大小小的汽车城、汽配城、汽车用品城已经超过1000家之多。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相关人士指出,洗牌将成为下一阶段汽配市场的主旋律。

汽车养护行业估值有望超7500亿元

汽车养护行业包括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等类别。随着以养代修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汽车已经逐渐从“大拆大卸”的维修方式向“以维护为主,视情维修”的方式过渡,汽车养护行业因此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的中高端车主有60%会给自己的爱车做美容养护,中低端车主30%以上会适时地给自己的爱车做美容养护。单汽车美容一项,每辆车平均每年的美容费用为1553元,行业总收入达250多亿元。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达300280590辆,如果按每辆车每年平均在美容养护上花费2000~3000元的话,汽车美容养护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到7500亿元左右。

汽后汽车市场前景(万亿规模汽车后市场)(3)

以车发发为代表的互联网汽车养护行业

随着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内一批互联网汽车养护企业也乘着市场的风口扬帆起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今年三月份刚拿到盈信资本、青松资本联合投资1亿元的深圳车发发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是继车发发成立初获得1000万天使轮融资、2015年6月获得青松资本3000万Pre-A 轮融资之后的第三轮融资。

车发发定位于为36个中高端品牌车主提供维修、保险、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前创维副总裁,现车发发创始人王海表示,车发发将以养护维修切入,用产业互联网模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适当的时机会将养车平台变成汽车平台,构建汽车后服务生态圈,未来四年内,公司计划将在全国300个城市拓展3000多家门店,到2020年实现100亿交易额、服务于1000万车主。

截至今年10月,车发发线下门店已达41家,服务覆盖深圳、广州、东莞等华南重要城市,注册用户即将突破20万,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养车直营连锁。资深投资人赖先生表示,车发发有望成为汽车后服务市场的独角兽。

汽车互联网行业: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超10%

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向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汽车行业越来越需要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根据国内有关机构预计,到2015年年底,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0%的临界值,届时,中国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而从目前的市场看,车联网技术在竞品车型的竞争中已然成为强有力的优势,这也使得国内众多自主车企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这场互联网汽车的研发赛中。

另一方面,IT企业从汽车行业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从谷歌的地图与自动驾驶技术,到苹果的Carplay车载智能手机嵌入系统,再到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图和腾讯的打车软件,IT业的巨头们对于汽车行业可以说是虎视眈眈。但是,相比于美国和西欧汽车行业IT投资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70%的数值,中国汽车市场IT投资占比不足4%,未来中国汽车IT行业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