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的科学依据(生活中的一见钟情)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见钟情”的经历。据美国研究人员的调查统计,美国的离婚率高达50%以上,但一见钟情的两个人的离婚率只有20%。可以说,“一见钟情”是一种寻找最佳伴侣的特殊能力。科学家发现一见钟情有科学依据。

一见钟情的科学依据(生活中的一见钟情)(1)

生活中的“一见钟情”现象

很多人一生中可能会多次恋爱,包括别人给你介绍对象,按照世俗的标准,他(她)或许是很好的对象,但你就是不满意。你觉得对方总是对这个或那个不如意。也许你无法用语言表达,但你就是无法产生共鸣。

但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街上,在朋友或同学的聚会上,在工作上的交往中,你突然发现眼前的异性是你追求的对象。也许他(她)长得不太好看,但你只是喜欢他(她),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的科学依据(生活中的一见钟情)(2)

事实上,这是因为你们之间有一种性共鸣。这种共鸣不需要性经历。它只是一种在黑暗中的感觉,它是相当强烈的,所以它产生了积极的追求。在这个时候,没有传统的男尊女卑的习俗。因为害怕对方突然消失在你的视线之外,你再也找不到它了。因此,双方会出于各种原因主动沟通。这种性共振实际上是一种信号,只有通过接收对方才能进行交流。因此,一见钟情是看到你所爱的异性时产生的感觉。

一见钟情只需数秒

美国格拉斯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只需要500毫秒(0.5秒),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足以决定对方的性格特征。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University of Carlton)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要求志愿者根据他们的视觉印象快速浏览预先选定的各种网页。研究发现,人们通常只需要“扫描”网页就可以得到喜欢和不喜欢的结果,这大约需要500毫秒。此外,志愿者的最终结论与研究人员仔细检查后的视觉评价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一见钟情”所需要的时间比人们想象的来得更快。

一见钟情的科学依据(生活中的一见钟情)(3)

爱尔兰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所有的判断都是在看到新面孔后几秒钟内做出的。这项研究是第一次研究大脑在真实约会中做出浪漫判断的速度,并告诉我们快速的决定似乎没有那么准确。

在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心理学家库珀招募了78名女性和73名男性进行速配,她们都是三一学院的单身学生(正常的性取向)。然而,在活动之前,他们向其中39人展示了即将参加活动的人的照片,并接受了核磁共振成像扫描。

之后,志愿者们被要求根据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将照片按1到4的比例排列。同时,志愿者们描述了图片中人们的可爱。在约会结束时,志愿者在表格上填上他们想再见的人的名字。在比较了两种选择的结果后,研究人员发现志愿者确实很擅长快速判断谁对他们感兴趣。即使他们只是根据照片,预测和实际结果符合63%。科学家发现,在看一张照片的头几秒钟里,大脑似乎能够计算出别人对自己的吸引力有多大。

心理学家说,人脑可以在没有任何视觉线索的情况下迅速得出结论。科学家认为,这种能力可能是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谁值得信赖,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物种的生存。

一见钟情的科学依据(生活中的一见钟情)(4)

一见钟情由大脑和基因决定?

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会一见钟情?科学研究表明,这一切都是由你的内侧前额叶皮层决定的,它在做出浪漫决定时起着重要作用。这个位于大脑前部的区域,可以草率地判断这个人是你理想的丈夫还是妻子。

一见钟情的科学依据(生活中的一见钟情)(5)

此外,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一见钟情也存在。通过仔细的调查和研究,科学家发现人类通过嗅觉、味觉、视觉、触觉和听觉与自身的基因是互补的。换句话说,人们可以找到与自己基因最匹配的人。因此,当他感觉到他的声音或行为时,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都不能让她感到快乐。这种能力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本能。

动物的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的科学依据(生活中的一见钟情)(6)

昆虫和其他低等生物在遇到异性的那一刻会有“爱的行为”。如果你不马上行动,你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他们不像我们人类那样拥有手机、社交软件和其他通讯工具,他们不可能交换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以备将来联系。我们人类通过“适应性无意识”与异性“一见钟情”,这可能是动物本能的一种表现。

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基因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关于果蝇的研究表明,一些雄性和雌性在遗传上更容易匹配和匹配,这对择偶、交配结果和未来的繁殖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一见钟情的科学依据(生活中的一见钟情)(7)

在对果蝇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雌性果蝇在交配前会进行某种基因“筛选”,它们似乎能够识别出哪些雄性在基因上比其他雄性更匹配,从而选择这些特定的雄性进行交配。研究人员还比较了雌性果蝇的RNA(核糖核酸)。最后的结论是,雌蝇在交配前已经将遗传因素列为“择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与雄蝇相遇,就可以判断雄蝇是否是“好配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