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

金庸武侠翻拍成影视作品最多的,应该就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

看多了就有情怀有念想,所以王晶时隔多年炒了《倚天》的冷饭,虽然全网一片吐槽,还能靠着观众的情怀滤镜,卖出去近7个亿的票房。

谁敢断说武侠过气矣?大IP的余热不容小觑。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2)

“倚天”和“屠龙”到底是什么意思?

“射雕”三部曲从南宋写到元末明初,洋洋洒洒几百万字,自江湖到庙堂,纵横宋、金、元、明。从靖康之耻,写到元末起义,《倚天屠龙记》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的名字本身就很有深意。

都知道倚天是剑,屠龙是刀,是掀起江湖惊涛骇浪的宝物,为何叫这个名呢?金老喜欢掉书袋,他书中的物名人名,好多都有典故出处。

曹操有两把宝剑,名为“倚天”和“青釭”,他自己佩戴的就是倚天剑。青釭剑给了夏侯恩,长坂坡之战被赵云所夺。倚天之名应该是出自“长剑耿耿倚天外”。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3)

在《神雕侠侣》中,襄阳城破,为了延续中原武学,郭靖黄蓉夫妇在襄阳用杨过的玄铁重剑和西方玄铁,打造了一双刀剑,取名倚天和屠龙,分别传给郭襄和郭破虏。

倚天剑一直在郭襄手中,留在峨眉,襄阳城破,郭破虏也战死,屠龙刀流落江湖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针锋”这句话也就随之流传江湖,开篇的时候武当三侠俞岱岩曾经这样解释过:

“那是当年神雕大侠杨过杀死蒙古皇帝蒙哥,大大为我汉人出了一口胸中恶气。自此杨大侠有什么号令,天下英雄‘莫敢不从’。‘龙’便是蒙古皇帝,‘屠龙’便是杀死蒙古皇帝。难道世间还真有龙之一物么?”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4)

全书最后的时候,张无忌也对徐达说出了他理解的倚天剑:

“我体会这几句话的真意,兵书是驱赶鞑子之用,但若有人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君首级……”

屠龙刀中藏有武穆遗书,是驱除鞑虏之刀;倚天剑中藏着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是悬在掌权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其根本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当然这只是郭靖黄蓉的一厢情愿,没有权利愿意接受制约,屠龙少年最终多半会变成恶龙,贝奥武夫的诅咒也挥之不去。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5)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6)

张无忌为啥出场那么晚?有何深意?

《倚天屠龙记》金庸写了一年多,铺垫特别长,全书一共41回(新修版),写到第8回, 婴儿张无忌才出场,相当于书写了5分之一,刚刚进入主题。

你以为郭襄是主角时,郭襄死了,你以为张翠山是主角时,张翠山又死了……

98万余字的小说,难道前边的16万多字铺垫都是废话?金庸既然身为武侠泰斗,对于剧情拿捏自有考量,《倚天》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和上一代有些脱不开关系。

小说出场人物众多,结构复杂,所以金庸晚年进行了3次修改,整本书大体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来看: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7)

  • 第1段, 何足道闯少林寺。

何足道出场,是为了引出《倚天》战力天花板张三丰,也为几十年后的江湖新势力——武当、峨眉,乃至昆仑,做出了铺垫。

这一段看似多余,甚至很多改编影视剧都没有讲述,其实承接了《神雕》的剧情。初读之时,很是感慨,读过《神雕》的人,感觉很温暖,仿佛神雕大侠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然而转眼间白云苍狗,已是百年之后。张君宝变成了一代宗师张三丰,而郭襄也只留下了峨眉。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8)

  • 第2段, 屠龙刀出世

江湖中人为了一个他们谁也不知道的秘密,抢夺屠龙刀,妄图号令天下。结果就是一场场腥风血雨,这背后也有元朝朝廷的影子。

武当派也被卷入其中,俞岱岩起初是想把屠龙刀带回武当,他下意识地觉得这把屠龙刀必会引起无数江湖浩劫,认为交给战神张三丰就万事大吉。

不得不说,愈三侠当得起一个“侠”字,但是他低估了人性的恶。

从后文看,光是谢逊的下落,就能让各大派聚集武当山问罪,假如他把屠龙刀带回武当,武当山即使有张三丰坐阵,也不得安宁,何况还有成昆在背后搬弄是非。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9)

一个“乱”字,为将来平定纷争的大人物(张无忌)出场,埋下伏笔。

  • 第3段, 六大派围攻光明顶

这是本书第一个高潮,张无忌神功大成,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但是这一场围攻光明顶的大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去西域围攻明教呢?当然不是一句魔教中人,人人得以杀而诛之就能解释的。

六大派中有些人是跟明教有仇,比如峨眉派,灭绝的师兄被杨逍所杀,纪晓芙又跟杨逍私奔,让她颜面扫地;谢逊杀了少林空见神僧,抢了崆峒派的七伤拳谱。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0)

但是这些仇恨也不是刚结下的,很多都十几二十年了,而且另外四大派,也没有必要趟这趟浑水。诛杀魔教这种事,就跟“起兵造反”一样,口号喊得再响亮,本质上都是利益。

之所以在哪个时间节点围攻光明顶,究其原因,首先是明教衰落!

“行侠仗义”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打得过别人,而不是送人头,明教阵容鼎盛的时候,他们怎么不去铲除魔教?因为没把握……

其次,江湖辈有人才出,习武之人是有争斗的内在欲望的,苦练十年,为的就是扬名立万。回想郭靖在襄阳城下对杨过所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高下立判。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1)

一个个自诩正派人士,不去驱除鞑虏,还我河山,万水千山跑去西域耍狠,打人家一个残阵,实在是有点下作,而且明教却在反元,这就非常讽刺。

以六大门派之“虚伪”,衬托张无忌的“纯良”,为全书立意,所谓的善与恶,不应该流于表面,说得漂亮,不如做得实在

  • 第4段, 万安山救六大派

很多人不喜欢张无忌的优柔寡断,感情上也不清不楚,但是不可否认,他从小就是个善良的孩子,而且一诺千金。

为了一个承诺,就不求回报送杨不悔去西域,途中千难万险,也从没想过放弃;身负血海深仇,也没有变得恶毒;备受寒毒折磨,而没有心生狠辣,心境平和,这是他身上闪光的地方。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2)

六大派败走光明顶,被赵敏算计,被俘大都,其中很多人可以说都是他的杀父仇人。为了保全中原武林,张无忌不计前嫌,前去相救,属实不易。

张无忌有十几个版本,然而不像杨过,说起来我们就会想到古天乐,说起乔峰就是黄日华,没有一个演员的张无忌能让人一致认同,他性格不是很鲜明,杨过潇洒、乔峰豪迈、令狐冲不羁、郭靖憨直,很难用一个词准确形容张无忌,抄一首《浣溪沙》送给张大教主。

血雨腥风千万重,情仇恩怨势难容,倚天出鞘共屠龙。

气荡乾坤存大义,力扶社稷并烟烽,丹心无忌任西东。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3)

  • 第5段, 少林寺屠狮大会

这是一场成昆最后的阴谋。同样是在少林寺,同样是阴谋,同样是一方无辜被利用,我总觉得这一场武林大会没有天龙八部的那场精彩。

天龙的那一场,萧峰以一敌三,荡气回肠,扫地僧出场,让人目瞪口呆。而张无忌却在金刚伏魔圈下屡屡受挫,看得有些憋屈。最后的结局都是在少林寺出家了,但是成昆这个人太坏,而且他也没有解脱的基础,和丁春秋一样是被囚禁在少林寺的,只能说佛祖也不是谁都超度的,有些人坏的佛都嫌弃。

虚竹在天龙中曾经暗自抱怨:为什么大恶人可以留在少林寺修行,他自幼一心向佛,他却不可以。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4)

放下屠刀为什么就能立地成佛呢?从佛教的视角看世界,是没有善恶的,都是空。假如极端的恶是负100,普通人是0,佛是 100,普通人要修炼成佛,需要积累100功德,而魔只要放下屠刀,就积累了200功德成佛了。似乎很不公平,但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很好用。

金庸的小说几乎本本都有少林寺,给坏人一个归宿,也是跟自己和解。

理解了这5个部分,基本就看懂了《倚天屠龙记》。

为什么张无忌出场前的铺垫那么多呢?因为他跟所有其他金书主角都不一样,他代表了宽恕。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5)

张无忌这个人物的意义是什么?是化解武林恩怨,武林恩怨是什么?谢逊和屠龙刀!所以,前面的铺垫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整部书的情节和架构决定的。

赵敏问张无忌“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手下个个对你这般死心塌地?”,他回答:“我们是为国为民、为仁侠、为义气”。

金庸小说总有一股正气穿行其间,极力在复杂的人性中,树立出一个正向的价值观。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6)

写在最后

相对于金庸作品里的其他男性主角,张无忌的性格有很多缺点。少了豪气干云的不羁,雷厉风行的果敢。他为人优柔寡断,对感情拖泥带水。游走于4个姑娘之间,不知道究竟选择谁。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7)

正因为张无忌这不完美的人物形象,才与我们普通人更贴近。虽然一生为环境所支配,大多数选择都带着被动的不得已,但依旧保持一颗从善之心,做无愧于良心的事。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抱有的“侠气”。

以张无忌的人生际遇,叙写人情江湖。诚如金庸在《倚天》的后记中所说:

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和张翠山之间、谢逊和张无忌之间父子般的挚爱。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后来怎么了(为什么金庸写了快17万字张无忌才出场)(18)

明教的口号中有一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

在金庸创造的武侠世界里,少年热血有了归处,知个人之气节、民族之大义,影响了诸多书迷。从这点上看,即便它并非严肃文学,也是“文以载道”的。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