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1)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2)

51

圣母婊,顾名思义,当然是一个贬义词。

常用来指那些毫无原地包容、原谅他人,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博爱之心,却不讲求客观实际,一切行动都以“爱”为准则的人。

用西方最近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不顾客观条件限制,最终危及整体利益的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慢慢脱离丛林社会,不再为生存而血腥杀戮,开始讲“文明”。

于是,生命权利、平等自由等信念开始成为整个社会的追求。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3)

今天要讨论的这部电影《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片。

由于太阳活动异常,引发地球内部剧烈反应,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科学家预计,地球内部融化后引发的板块碰撞,会使得火山地震频发、海啸席卷全球,最终毁灭人类。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毁灭性灾难面前,人类科技束手无策。

为了延续人类文明,各国展开合作,集资建造了一批巨大的方舟(亚特兰蒂斯飞船计划),用来搭载逃难者、人类繁衍必需的动植物、粮食种子,以及相关的科技文化艺术遗产。

由于方舟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于是人们为了保命,采取各种办法登船。

期间遭遇各种挫折,但最终人们抛弃成见,互相帮助,开始了新的征程。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4)

电影中,男主角如何勇敢地带领家人逃生并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今天要写的对象是“亚特兰蒂斯飞船计划”的科技顾问——艾德里安博士。

作为最早发现地球内部急剧升温并且预示到灾难性后果的人之一,艾德里安对保护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博士工作严谨、睿智博爱,但如文首所说,博爱善良到忽视客观条件,就不再是圣母,而是“圣母婊”。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5)

在电影里,要延续人类文明,只能依靠巨大方舟的保护。

因为要抵御火山喷发以及海啸带来的猛烈撞击,方舟的建造工程浩大,集合了人类最尖端科技。

所以,飞船造价高昂,是真正的天文数字。

另一方面,浩大的工程导致方舟数量有限,最终能搭载的人数自然也有限。

哪些人有资格上船,哪些人自生自灭,必须有一套合理的分配方案。

同时,还得对整个计划严格保密,万一消息泄露,会引发人们蜂拥进入建造工地,导致计划要么停工,要么上船失败。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6)

针对工程造价问题,“亚特兰蒂斯飞船计划”小组给出的办法是:向富商巨贾们出售船票,十亿欧元一张,以弥补造船资金的不足。

而对于保密问题,行动小组监控了每一位参与者的电话,甚至暗杀了试图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真相的巴黎卢浮宫主管。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7)

至于上船者的资格问题,除了各国政要以及为此计划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之外,其他人由基因学家选出需要重新繁殖的优秀基因组成。

也许基因优秀者或才华卓著者(比如著名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之类)有机会上船,那些没有贡献又没钱而且基因普通的人,只能留在家里等待死神召唤。

必须承认,这些方案很不政治正确,甚至是残忍,没人性。

但是为了延续人类文明,只能选择这样做。

毕竟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哪有平等可言。

但艾德里安博士却看不到这些客观条件得限制。

因为对“亚特兰蒂斯计划”的执行有不同的看法,在电影里,博士与行动主管安休斯有过数次争执。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8)

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保密问题。

此次争论发生在他们前往西藏(方舟基地)的飞机上。

安休斯:我们监视了所有知道这一计划的人,要不然怎么能保密这么长时间?

艾德里安:所以你杀死所有想说这件事的人?

安休斯:想说这件事的人不仅是国家公敌,而且是人类的敌人。

艾德里安:卢浮宫主管也是人类公敌吗?!

安休斯:开了新闻发布会就是了!天啊,你在想什么?所有人都上飞机手拉手唱圣歌吗?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9)

第二次争论则发生在登船的时候,焦点是上船的人选问题。

美国总统的女儿威尔逊博士加入了艾德里安一方。

威尔逊:这些人是怎么选出来的?

安休斯:就像方舟一样,通过全世界专家的努力,我们的基因学家选出需要重新繁殖的优秀基因。

艾德里安:(指着正在登船的中东土豪)这些人也是基因学家选出来的吗?

威尔逊:看起来是钞票选择了他们。

安休斯:没错,威尔逊博士。如果没有这些私人资金的资助,这个项目完全不可能完成。

艾德里安:我们卖船票?那这些工人怎么办?他们都能登船吗?

安休斯:什么意思,众生要平等是吗?如果你想把票捐给那些x国工人,那就请便吧。

艾德里安博士和威尔逊博士没有说话,耸耸肩,悻悻地上了船。

通过这两次交锋,我们可以看到,艾德里安博士是一个博爱善良的人,对人类抱有深刻的同情。

但他的善良却忽略了资源有限、时间紧迫这个客观条件,认为人类在任何时候都该平等。

可事实上,如果真讲平等的话,就不该有亚特兰蒂斯计划,所有人类应该一起死亡。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10)

他追求博爱,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船票,把机会留给其他人。

“冷酷自私”的安休斯,却把他多余的一张票给了对计划做出贡献的人,而不是自己年迈多病的母亲和感情决裂的前妻。

他们俩的选择,都是其价值观的体现,孰优孰劣读者们自有看法。

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2012》并不打算在两种价值观之间站队,而是选择了和稀泥的方式,在影片的最后让艾德里安博士赢了一把。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11)

当时地球已经因为火山喷发和剧烈地震而千疮百孔。

巨大的海啸夺去了印度次大陆无数生命,正向西藏袭来。

由于3号方舟故障,几十万乘客滞留在外不能登船。

此时,距离撞击方舟还有十五分钟。

艾德里安博士不忍他们被即将到来的海啸淹没,发表了一番演说,号召人类抛弃成见,互相帮助。

最后,各国领导人被其演说感动,一致同意打开舱门,接纳他们上船。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12)

所有人都上船后,因为主角一家的缘故,导致舱门不能关闭,方舟启动失败,只能被海啸裹挟,即将撞上珠穆朗玛峰。

关键时刻,主角杰克逊成功排除故障,方舟顺利启动,驶出危险区,人类劫后余生,喜极而泣。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13)

虽然这个故事地结局和谐美满,既没有让人类毁灭,也没有将人类陷入抛弃几十万同类的残忍境地,但这并不妨碍观众们设想一下:如果最后时刻,主角没能排除故障,导致所有人死去,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艾德里安博士的善心?

正如安休斯对正在演讲的艾德里安所说:你能为人类灭绝负责吗?

艾德里安没有回答。

因为他不敢承担,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14)

圣母婊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慨他人之慷,来达到自己所谓道德上的自我感动。

他们把自己塑造成圣人形象,却没有足够的智慧看透这场道德献祭可能带来的后果,更别说为他的选择承担责任。

遗憾的是,人类社会文明太久,自由平等博爱理念根深蒂固,道德帝和圣母婊们早已占据了政治官场、知识分子以及媒体等领域,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制造舆论,为了自己的虚伪道德而不顾他人利益。

比如文首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女士,在欧洲承平日久的她号召欧洲各国开放边境,接纳叙利亚难民。

却没想到这些难民里隐藏着许多潜在的恐怖分子以及不愿意融入欧洲文明的人。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15)

于是,如我们所见,欧洲大陆近几年频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巴黎,伦敦,荷兰,德国相继出事。

默克尔之流因其接纳难民而誉满天下,而昔日过着安全幸福生活的欧洲人民,却要为圣母婊的决策买单,时刻担心着新一轮的恐怖袭击。

这便是圣母婊们在现实世界的最好展现。

为了虚伪的道德,自诩平等博爱,结果却损害了更多人的利益。

那些被埋没的伟大科学家(这位拯救人类的科学家)(16)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