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表达的意象(问鼎好词一个)

“问鼎”,绝对的好词!就是夺冠、折挂的意思。比赛或竞争,这词一出,就是顶顶呱呱的,不用再说“第一”了。见了这个词,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西楚霸王项羽,或举鼎而亡的秦武王赵荡,这两个家伙都是力大无比的英雄好汉,同时又是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失败者。这两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徒手举鼎的悲情人物,其豪气干云的姿势定格在历史长河之中,但与“问鼎”一词都不搭界。“问鼎”一词出自楚庄王身上,一位好事坏事都能干得出的家伙。他的“问鼎”不是好事,是蛮横霸道,意欲图谋篡位夺权的狼子野心上,彻头彻尾的贬义词,有点儿出乎意料。

问鼎表达的意象(问鼎好词一个)(1)

《左传·宣公三年》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品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ト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问鼎表达的意象(问鼎好词一个)(2)

故事说的是:在远古时代,中国被划分成青州、雍州、徐州、冀州等共九个州。大禹因治理洪水立了大功,于是被推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他称王后,主持打造了九个铜鼎,用来象征九州和睦,作为统一天下的传国之宝。因此,九鼎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可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九州纷纷争霸,互相侵略,战事频仍,周天子已形同虚设,他发号施令无人听取。九州的各位大王都在觊觎天子之位,认为谁得了九鼎,谁就能称雄。于是,跳梁小丑倍出,狼子野心,甚嚣尘上。

问鼎表达的意象(问鼎好词一个)(3)

一次,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而来到了洛阳,在周天子境内驻扎,竟大肆进行阅兵。当时楚国称雄,周定王有些畏惧楚庄王,深思熟虑后,他派大夫王孙满带着四车酒肉去慰问。在宴席上,楚庄王找了个机会向王孙满打听九鼎的情况。可王孙满总把话题转移开,不愿回答。楚庄王没了耐性,蛮横地抓住他的手,直接问:“这九鼎到底有多大?”王孙满恭敬地答:“天下有多大,九鼎就有多大。”楚庄王又问:“那究竟有多重?”王孙满答:“政德清明,鼎再小也是重的,如果国君无道,那么,这鼎再大也是轻的,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过问。”

问鼎表达的意象(问鼎好词一个)(4)

楚庄王熊旅,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他自恃实力强大,早有替代周王的野心,企图做老大而号令天下。说实话,这家伙也不是庸俗之辈,“一鸣惊人”典故就出自他的身上,从初期的酒色歌舞中醒来,他饮马黄河,傲视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目标。而那阴暗的过去便被人称之为“韬光养晦”,其实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另一种说法。闲话少说,最终他问​没问上周王朝的“鼎”呢!没有。

问鼎表达的意象(问鼎好词一个)(5)

结局是又一个典故“人亡霸灭”。楚庄王突然病重,死了,传位给十来岁的太子审,是为楚共王。楚庄王尸骨未寒,内部利益分配矛盾尖锐化,相互排斥仇杀,昔日国力强大的楚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沦落为“第三世界”,“霸业”根基灰飞烟灭。这家伙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庄王葬马”、“绝缨之宴”、“问鼎中原”等典故,好事坏事都能干的家伙,值得了解、批判和学习。(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