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历久弥新的作文(作文解析代代传承)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西门吹雪

河北邢台威县二中,致力于大语文教学,追求生命语文课堂。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梁音

审校:罗莉 / 美编:李悦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胡清汝,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教育世家。从1945年至今,胡家四代人出了20名乡村教师,“一门师表,两万弟子,三尺讲台,四世家传”是胡清汝一家的写照。在这个大家庭里,尊重文化、重视教育,成为传统。

②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50多年间,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航天工作者不断传承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并把它融入自己的血液,让我国航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③某大学老师利用线上平台,让昆曲的韵味在“云”上流转;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拍摄短视频、重走长征路、寻找身边红色宝物……党史学习教育在新颖的形式中更加走心。

学校青藤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高谈阔论”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传承”,栏目编辑向你约稿,并提供了三则素材。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完成约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1年郑州高一期末语文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公众号。

薪火传承历久弥新的作文(作文解析代代传承)(1)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命题以三则材料的形式的形式呈现。材料一以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胡清汝为背景,主要讲述其尊重文化、重视教育,“三尺讲台,四世家传”;材料二,赞美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航天工作者不断传承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让我国航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主要阐释精神的传承;材料三以排比的形式讲述各个领域的传承,揭示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三则材料是考生思考联想的基点,考生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写作须“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展开”,这个细节性的任务不可忽视;写作主题为“传承”;“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再加上讨论语境、“高谈阔论”栏目,暗示学生应写成议论文;学校文学社约稿,写作主体默认为中学生,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

3.价值判断的限制。此则命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传承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有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技术的传承等多个领域和角度。题目中说“党史学习教育在新颖的形式中更加走心”,这是考生万不可忽略的。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以写传承主题,谈谈应该传承什么?怎么传承?对三则材料可以有不同侧重,体现出立意的差别;也可以思考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也可以进一步思考在传承中创新的意义和影响。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历史长河中选取素材,躬耕杏坛,薪火相传;也可以从现实出发,航天精神、五四精神、抗洪精神、抗击新冠精神、红船精神的精神传承;也可以向未来延展,精神的传承,几代人的赓续发展,共同的推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考生在行文中要注意材料内在逻辑和思维的发散,使思维向纵深发展,写出深度。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本次作文以三则材料的组合形式呈现出来。材料一简述了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胡清汝的故事,在这个大家庭里,尊重文化、重视教育,成为传统,使得良好家风得以传续,文化基因得以薪火相传;材料二简述了50多年间,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航天工作者不断传承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并把它融入自己的血液,让我国航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航天精神在一代一代人中延续,续写了不朽的神话;材料三以排比的形式讲述各个领域的传承,揭示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三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传承的意义和作用,立意难度不大。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于创新中传承文化基因。

2.让传承与创新齐飞。

3.文化赓续,青年传承。

4.用行动传承文化。

……

偏题立意:

1.良好家风好传统。(片面理解材料含义。)

2.血脉相连,精神永续。(只从材料一血脉相连的角度谈传承,忽略了另两则材料。)

……

【下水文】

代代传承 永续发展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小家。良好的家风传承必将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胡清汝,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教育世家。胡家四代人出了20名乡村教师,“一门师表,两万弟子,三尺讲台,四世家传”是胡清汝一家的写照。在这个大家庭里,尊重文化、重视教育,成为传统。良好的家风在一代代人中传承发展。这让我想到了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七郎八妹,前赴后继,洒热血于疆场,只为国泰民安。家训承载着祖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家风延续着良好的传统,是社会的清新剂,是一股清流。

传承,不仅是家风的代代相传,更为宝贵的在于民族精神的传承。

1919年5月4日,风雨飘摇的年代,北京大学的一群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为祖国的未来奔走呼号,五四精神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今天,我们每年都进行纪念,我想我们纪念的不仅是一个节日,接续的更是一种精神,传承的是一种力量,当然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地赋予他新的内涵。五十年来,航天人持续奋斗,将航天精神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精神的传承,青年一代的接续奋斗,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社会在进步,文明在发展,需要守正,也需要创新。

传承是文化的延续,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近二百年来,人类所创造和达到的文明高度超过以往人类的综合。因为我们不仅在传承,更在传承中进行创新。某大学老师利用线上平台,让昆曲的韵味在“云”上流转;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拍摄短视频、重走长征路、寻找身边红色宝物……党史学习教育在新颖的形式中更加走心。六百年的故宫借助网络,迸发出新的活力,红遍网络,成为众人的打卡地。由此可见,各个领域都在传承文明和文化的同时,在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发挥着创新的力量,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诚哉斯言!

我们青年一代要勇于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

青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身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历史使命。青年一代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树立文化自信,担负起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新时期下,青年人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下,青年人如何保持自我、坚持立场,中华传统文化给出了最佳答案。

愿我辈在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中,诠释出与时俱进的文化新意!弹奏出民族永续发展的音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