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

在《营造法式》中,小跑只有九个,最高一级是“斗牛”。这是一件很神秘的事。

这倒不是因为后来生出了第十个“行什”,而是“斗牛”这种神兽在之前几乎没有记载。它虽然可以是个名词,但指的却是北天玄武宫中的斗宿和牛宿。因为这两个星宿是相连的,所以常被一起连用,如“气冲斗牛”。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

斗宿和牛宿,前面说过,斗宿就是獬豸,所以“斗牛”与这两个星体不是纯无联系的。

“斗牛”正式成为一种神兽似乎在明以后,当时锦衣卫的特别服饰就有“斗牛服”与“飞鱼服”,飞鱼之前已经说了。而斗牛的资料也没有多少,似乎它只是一种有着牛一样弯角的龙。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2)

斗牛服

寻遍古籍,现在能够确定有关斗牛的具体描写只有三处,两处在明朝,分别是《三才图会》和《名义考》,最后一处在清朝,书名《宸垣识略》,但明显是对《三才图会》的引用。

《三才图会》说;斗牛属于龙类,它的鳞甲很象龙,但长着弯弯的角,一只爪有三个指头,北京的西苑中就曾经有过这样一头异兽,样子和虬螭一样,遇到阴雨天它能喷出云雾。这只斗牛经常攀爬在路边或西苑的金鳌玉蝀桥上。嘉靖帝在西苑斋居修道时,宫女换班经过这里见到一定会被吓一跳,甚至有吓得跌进水里淹死的。宫监把这事禀告了皇帝。嘉靖便说:“这畜牲只适合在山后,为什么在这里吓人?”就在那晚上,人们听到有什么东西跳入湖中戏水的声音。天亮了后看湖面,发现还有水裂开的痕迹,一道逶迤的水痕通向远方。原来这只斗牛已经搬了家。后来还有人见到它,不过却在万岁山后了。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3)

斗牛图

这个故事很明显是为了彰显帝王的神性。而斗牛被说成了一种有灵性的守护神兽。而在《名义考》中则记述更为简略,只说斗牛是螭虎,象龙而弯角,特别注明;没有其他书对其有过研究分析。

似乎线索就在这里断开了。但就这些蛛丝马迹来分析,我们其实还是能够发现很多东西的。

首先,斗牛是一种螭虬,只有三爪。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4)

斗牛

因为中国龙自古以来都是一种极为神圣神秘的动物。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从《海错图》中聂潢对龙图的追寻就可以看出,一直到清朝,人们还在苦苦寻觅龙的真实模样。几千年来,达成了如下共识:

第一、真龙极其罕见。

即使你有缘一见,多半见到的也就是螭虬。必须要说明的,螭虬和螭虎是有区别的。两汉间的白虎经常塑造成身似龙,头如虎的神兽,这就是“螭虎”。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5)

螭虎玉佩

第二、所谓“螭虬”其实就是类龙神兽的统称。

它们的长相与龙极为接近。这里面除了“螭”和“虬”两种神兽外,还包括蛟、蜃、吉吊、虺等神兽。所谓“九龙子”也是属于这个集体。正是“龙生九子,皆不成龙”,特别是其中的“囚牛”,与“斗牛”只有一字之差。而在古代,这点差别往往被忽略。传说中囚牛是龙与牛交媾所生,龙身牛角,性好音乐,常被刻于琴首。不过这已经是明清以后的说法了。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6)

囚牛

第三、通常认为,龙是长有双角四足的,角如鹿角。

以上提到的这些类龙神兽并不完全具备或者长得奇形怪状。一般认为螭有足无角,蛟是独角,虬有角却是弯角如牛。蜃有双首。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7)

脊兽等级

第四、龙类神兽也可以通过爪数来区分等级。

这里的“爪”是指头。真龙又被称为“龙王”,拥有五爪,是皇帝的象征。以下是“蟒”,有四爪,是亲王的象征。再下一级的三爪龙就和野兽相差不大了。传说中瑶池会神仙吃的“龙肝凤髓”就是以这种龙的肝为原料。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8)

景福宫的七爪龙

不过以上的原则不是绝对的。因为龙传说的历史太悠久了,说法分支太多,难保不出现“例外”。就象在韩国景福宫的装饰纹中,就有七爪龙的存在。而中国民间,也有八爪龙的传说。这背后兴许有大秘密。而有时候,“低等级”的类龙生物也可能爬到高位。例如《西游记》里的“亢金龙”就是条独角如牛的龙。而就算祂的上司青龙星君,也有其是独角龙的记载。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9)

亢金龙

即使是上面提到的几种“螭虬”,说法也不止一种,例如《字汇》中就称虬为“龙之无角者”。

从对斗牛的描述来看,最接近它的就是虬,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小龙,是有可能化为真龙的。不过这可能性就和人可以修道成仙,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差不多。

然而仙人凤凰也和真龙一样无迹可寻。凡人野鸡倒是容易找到,作为“普通神兽”的螭虬有着比真龙更多,更确切的记载。比如著名的“周处除三害”故事,周处与长桥下蛟大战三天三夜,蛟或沉或浮,多人得见。根本不象是一个神话故事。涉及人物更有名的是曹操,《幼童传》中曾记,他在十岁时在谯水戏水时曾经遇到一条蛟。须知这是很危险的情况。因为按照记载,蛟是要吸食人血的。但年幼的曹操并不畏惧,冲上去打蛟,把它赶跑了。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0)

周处除三害

类似的人蛟斗争历代都有记载,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蛟”是真实的存在。于是有人认为,蛟就是鳄鱼,进而龙也是鳄鱼。但这个说法的可信性同样不大。因为国人似乎很早之前就清楚了龙、蛟、鳄鱼是不同的动物。在甲骨文上已经有了“鳄”字,那就是“噩”。因为湖北一带多产鳄鱼,所以被称为“噩”,后来才写做“鄂”。而当地人至今称鳄鱼为“猪婆龙”,也有学者考证称其为“鼍”的。在上古神话中,鼍是天帝的乐师。因此,人间也用它的肚皮来制鼓。这就是《诗经》中提到的“鼍鼓”,可比后世的牛皮鼓高档得多了。

从这些记述来看,古人已经很熟悉鳄鱼了,实在没必要把它们当成神龙来供奉。而且从分布地域上来看,如果硬要说蛟就是鳄鱼的话,在内陆的也只可能是我国特产的扬子鳄。作为体型最小的鳄鱼。它被十岁的小曹操击退是有可能,但与猛男周处大战三天三夜也太为难了。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1)

神话的扬子鳄——猪婆龙

基于真龙难觅而螭虬易见,聂潢在《海错图》于真龙之外一口气列了五种“螭虬”,分别是闽海龙鱼、曲爪虬龙、盐龙、螭虎鱼、蛟。对它们作出了一定的考证。

有意思的是,在同书中,还记载了鳄鱼。聂潢也将其当成龙属神兽,但有意思的是,在鳄鱼身上画有几道火焰,这给了它未知的神性。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2)

《海错图》里的鳄鱼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斗牛未尝没有真实存在的可能。事实上,如果将其看成一种牛头龙,而不仅仅局限于“斗牛”这个名字的话,可以找到的资料就太多了。首先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如苗族,他们祭拜的龙神就是牛形的,叫“水牛龙”。这种龙身如蟒蛇,头上正长着一对牛角。在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人每年端午都要举办“龙船节”,各寨都要制作属于自己的龙船,其颜色有红金黑白,各式各样,但最大,最尊贵的那条龙船一定要涂成青色的,而且在船头上还要安装两只牛角,这就是为了象征群龙之首“水牛龙”。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3)

清水江水牛龙船

苗汉两族长期相处,很多习惯都相互影响。所以苗族的水牛龙信仰可能就是从中原传过去的。又或者在某个朝代,苗族的水牛龙信仰传入中原,这才有了后来的“斗牛”。

更关键的是,水牛龙可能不仅仅是一个传说。因为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牛形水生动物”的目击报告,如果把同属牛科的羊类加进去,数量会更多。例如在西藏的纳木错湖,自古就有湖中有龙和“湖羊”的传说。清朝的《西域水道记》也提到,在新疆的赛里木湖里有长角的青羊。同样的记载甚至出现在林则徐的《荷戈纪程》中,称当地人将这种怪兽视为神灵。在2007年首届环赛里木湖自行车大赛上,很多人目击赛里木湖中有一个似蛇非蛇的活动物体,长有10米多长,在人们的视线中移动了五十米后消失了。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4)

湖泊牛“错孜”(《中国神秘动物全鉴》)

而在青海的年保玉则山区湖泊中,有“湖神”信仰,当地人说它们象青色的牦牛,居住在湖中的最深处。在上个世纪50年代、80年代都曾经有人目击到有一种青色的牛,却长着鱼鳍和蛇尾,在月光下从容散步,当它们查觉到有人在注视它时,就跃入湖水中消失了。

以上这些事件都让人想起前面提到的西苑事件,也许当年的宫女就是被这样的怪兽给吓着了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西藏新疆这样的边远地区,中国但凡深一点的湖泊都有类似的传说。如著名的太湖,湖北的长潭、双潭。特别是河南的铜山湖,作为一个人工湖水库,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不断有人目击湖中有怪兽出没。其头生双角,体长二十米左右, 身上有鳞片,身如大蛇。

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目击事件,专家一般当视错觉处理。如果同时有多人目击,则被认为是一种群体臆症。一般他们不会实地调查,仅根据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一些资料就可以判断出该地并不适合大型动物生存。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5)

羊头鱼身怪(《海错图》)

但是往往有一些生物超过人类的常规认知范围。如著名的海底火山细菌。在它被发现前人类是不会相信这世上还有种不依靠光合作用合成的养料生存的生物存在。著名的大熊猫也曾因其奇特的黑白分明的毛色而被西方博物学家认为是用黑熊和白熊伪造的动物。

如果传说中这种牛形水生动物被证实是真的存在,那极可能就是中国龙的起源之一。很多书籍上的观点都会改写。不过现在还不行。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6)

鼍(《海错图》)

但是斗牛身上还有最关键的一个谜团没有解开。那就是它为什么是屋脊兽的老九?同样如果将其换成蛟、螭或者其他龙属神兽为什么不可以?

这些只能从斗牛本身的特有能力分析。上面说了:斗牛每逢阴雨天就会喷出云雾。原来是台造雾机?

在现代人看起来,制雾并不是多厉害的能力。因为我们已经可以用机器实现了。而且云雾这东西除非含毒,一般不会有太大杀伤力。但是在上古神话中,“雾”却是一种极利害的法术。兵主蚩尤就是依靠它多次击败轩辕黄帝的军队的。盖因雾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封锁人的视觉,使战场上信息传递失灵,导致没有准备的一方陷中不利境地。正是《孙子兵法》中六大最佳军势的“莫知如阴”。但在建筑上雾有什么作用呢?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7)

黄帝战蚩尤

其实今天的人们已经给出了答案。为什么要在室内用造雾机?那就是要制造一种仙气飘飘的意境。让生活在里面的人有“仙气”。用皇宫里的角度来说,那就是“神圣感”。皇帝是天子,从来就是半个神仙。神仙所居当然白云缭绕了。这也难怪当年拍摄《西游记》时,专门冒着被冻伤的危险用了大量干冰制雾。而新版《西游记》就采用了电脑贴图的方法,对演员是友好很多了。天地宇宙的背景也可以加进去,但却意境全无,再也没有当年的神圣感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斗牛在“小跑”中行九的确有它的道理。因为能够用上它的场合几乎已经是最高等级了。天安门、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用的都是九只脊兽,天下唯一在规格上超越它们的只有那么一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8)

现代喷雾效果

那么,在建筑上有对应斗牛的部件吗?的确是有的,那就是藻井,被称为中式建筑最华美的部分。

藻井是高规格传统建筑的特有构件,如果象《西游记》中孙悟空那样将宇宙比喻成一座房屋一样。那么天顶就是藻井。一般做成八角形取意圆形,象征转动中的宇宙苍穹。藻井的四壁往往层叠斗拱,衬托出高耸华丽的顶心,和西方的穹顶异曲同工,四周多用青绿色的彩画装饰,以镇火情,有如水藻密植的深井,因而得名。

藻井的中心也是千姿百态的,但多是一条蟠龙。但安知这本来不是一条斗牛呢?能够修造带藻井的建筑,主人至少可以独霸一方,将斗牛升天成龙又何尝不可?其实五爪龙的概念是明清才被皇家垄断的,在这之前并没有那么严格。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19)

中国传统建筑最华丽的构件:藻井

藻井与斗牛的对应还可以从历史上找出佐证。其起源于一种极古老的建筑结构,即“霤(liu)”,在《礼记》中就提到“上主中央而神在室,是以名室为霤”。 那时它就是“在一个方形或者多角形的平面上,在底架上以抹角梁层层叠起,逐层缩小,这样便可以构成一个锥形的无中柱的屋顶构架”(《华夏意匠》)。其实这是大木结构营造殿堂的自然做法。后世也有化繁为简的法子,即“斗八”“斗四”。但基本形制是没有改变的,都是平面中心一条蟠龙。但那到底是龙还是斗牛呢?

天下最有名的藻井应该就是故宫的太和殿上的“轩辕镜”。其实它不是镜子,而是龙椅头上的藻井中一条金龙吐出一个光可鉴人的大圆铜珠,四周还有六大六小相叠的十二颗小珠环绕。看起来象是吊灯,但这个要比灯古老得多。传说发明者是轩辕黄帝,因而得名。民间传说如果是没有得到天命的伪皇帝坐上龙椅,轩辕镜就会吊下来把他砸死。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20)

轩辕镜

说起轩辕黄帝就让人想起他的老对手蚩尤,一些专家们认为蚩尤就是苗人的祖先。无独有偶,民间传说蚩尤被黄帝打败后,投水而死,结果变成了水牛龙。

从这个说法来看,水牛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以前。虽然还没有这方面故事的文字记载被发现。但现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上,人们发现同时存在两个龙的造型,它们的区别之一就是角不一样,有的象鹿,有的象牛,也许其中就有最早的斗牛。

八字地老虎特点(天干十神兽的故事)(21)

《海错图》里的蛟

尽管没有多少文字记载,但“斗牛”的造型是一直在中国艺术品中传承的,只是有时被叫做“虬”,有时被叫做“囚牛”。每个时代都会创造出新的内容和解释。所以“斗牛”的记载才如此之少。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神奇的特性。汉与唐不同,宋与明也不同,一个朝代都足以匹敌外国其他民族文化的全部,呈现出庞大的层次。这源于中国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人口。可惜现在大部份人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不知道我们拥有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反而感觉混乱无序,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