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爆发原因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真相)

西安事变爆发原因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真相)(1)

“东北易帜”后,蒋介石要做的,就是树立国民政府的威信,改掉北洋以来的纷乱局面,把政令统一到南京这边来。北伐成功、定都南京后,蒋介石就没闲过,像被绑在水车轱辘上,一直在那儿转。

等到反蒋的都靠边站了,但在对付日本人上,蒋介石开始头疼。

国家之事是没法讲理的,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强权即真理”。作为强国,不讲道理;如果你是弱国,那么最好你也别讲道理,因为没道理可讲。

蒋介石面对日本人的纠缠,决定以不变应万变:

这个万变是日本人一次次制造事端,这个不变就是关闭跟日本的政府间谈判渠道。蒋介石有个想法:如果跟日本政府谈判,中国这边肯定吃亏。他晓得,九一八事变只是个开始。

蒋介石休息了几天,立马飞往西安,在临潼华清池设置行辕(旧时高级官吏的行馆,亦指在暂驻之地所设的办事处所)。在那里,张学良和杨虎城正指挥东北军和第17路军围剿从南方转移到陕北的中共红军。

按蒋介石的想法,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到1937年夏,必定能把红军消灭。但张、杨不想再打了,所以在围剿行动上比较消极,蒋介石就打算把张、杨二人调到别的地儿,再派30万中央军过来进行最后的合围。

张学良呢,见到蒋介石后,说:别再打内战了,还是一起对付日本吧。但受到蒋的怒斥。蒋觉得张学良太幼稚了,在他看来,对红军的胜利已指日可待,这时撤兵和谈,怎么可能?

面对这个在东北易帜和中原大战中给足他面子的小兄弟,蒋介石最终出了一个选择题:A.东北军和第17路军别再心不在焉了,必须倾力出动围剿红军;B.不想围剿也可以,东北军调到福建,第17路军调到安徽,陕北的围剿换人!

张学良又一次面临人生的选择。第一次是张作霖被刺,第二次是东北易帜,第三次是九一八事变。

被蒋介石怒斥“无知”后(12月11日下午),张学良红着脸出了华清池二道门内的五间厅三号房,张一边走一边左右看。走到头道门,看到他想找的人:东北军卫队第1营营长王玉瓒。卫队本来是负责张学良的安全,蒋介石来陕后,张学良把卫队第1营派到临潼,护卫蒋介石。张学良走近,对王玉瓒说:你跟我回西安!

张学良既没选A,也没选B,而是给了自己一个新答案。

西安事变爆发原因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真相)(2)

回西安后,张学良开始布置行动。在此之前,他和杨虎城已经商量过了,“捉蒋”已是一个预案!他把任务交给王玉瓒第1营和孙铭九第2营。两个人接到任务后,都倒吸一口冷气。

12月12日凌晨2点30分,王玉瓒赶到西安郊外的灞桥,带着驻守在这里的该营手枪排迅速摸向临潼华清池。在灞桥,他与第2营营长孙铭九约定,临潼枪响后,第2营就出动,一起围攻华清池。

到华清池后,王玉瓒先带人下了住在附近的宪兵的枪,然后带人进入头道门,由于卫兵都是王的部下,很快就摸进二道门。这里有蒋介石自己带来的贴身卫士。王玉瓒看表,时针快指向凌晨5点。由于是冬天,周围还是一片漆黑。

一个卫士在那里晃悠。王玉瓒举枪便打。

蒋介石带来的贴身卫士都惊呆了。

他们夜宿在二道门内,听见枪响后,每人脑袋大了三号,外头的人显然是冲蒋介石来的。可他们又不知道动手的是张学良,更不知道他们只想捉活的。

蒋介石的贴身卫士拼死还击。但他们只有二十来个人,虽然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角色,但无奈人太少了。王玉瓒一边叫人压住对面的火力,一边带人扑向五间厅蒋介石住所。进去后,发现3号房的门开着,蒋的卧室空无一人。搜查完了,还是没人。蒋的黑斗篷挂在衣架上,假牙泡在杯子里。

王玉瓒也急了。

如果抓不到蒋介石,或者蒋介石出了意外,死掉了,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外面的战斗此时结束。张学良打来电话,问行动如何。王玉瓒说:人找不到了。

张学良告诉王玉瓒,如果没把活的蒋介石带到眼前,就以叛逆罪毙了他!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蒋介石真出意外死了,枪毙了王玉瓒又于事何补?

孙铭九带着第2营来了。

但蒋委员长到底去哪了?

凌晨5点,尤其是冬天,人们大多还都没起床,但蒋介石不同。他一直保持着军人习惯,每天5点准时起床,当外面枪响时,他正要起床。两个卫士猛地冲了进来,说:委员长快走!

蒋介石的心也提到嗓子眼,没人会想到出现这样的事。

蒋打开窗户跳了出去。在卫士的帮助下,他翻越围墙。虽然是50岁的人了,但蒋毕竟有军人的底子,三爬两爬竟翻了过去,但一只鞋落在地上。

卫士们保护着蒋介石跑到外面的骊山上藏了起来。

院子里的人发现了那只鞋。王玉瓒和孙铭九立即带人搜山。此时天才蒙蒙亮,有人发现一块大石头后有异动。喊话后,没动静。一个战士很冒失地往那边打了两枪。

草丛里站起三个人,两个贴身卫士站在蒋介石的前面。

按分工,东北军负责临潼这边,第17路军负责西安。西安那边没这样惊险,蒋介石带来的几个将领都被抓了。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通电,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战政体、保证言论自由、释放政治犯等多项主张。

南京乱作一团。

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龄等力主和解,而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众多人倾向于讨伐。

很多人说:何应钦是为了逼张杀蒋,自己取而代之,所以在当时力主讨伐。甚至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在南京,主张讨伐的只有何一人。其实恰恰相反,在当时,主张讨伐的人比主张和平解决的人多得多。

经过一番商量,最后在会上通过了起兵威慑西安的决议。什么事都需要搞两手准备,所以南京这边又决定以党内元老于右任为宣抚大使,冲西安做招手状。

紧急中,还把在国外的汪精卫召了回来。自从1935年遇刺后,汪就自动下来了。此时他正待在意大利。

事变爆发后,各国反应不一:苏联那边,斯大林认为,西安发生的事,很可能是日本的阴谋!莫斯科反对杀蒋,那样只会使日本人受益。斯大林认为,中日战争一旦爆发,中国需要蒋介石领导抗战。态度关键的中共,经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和平解决事变。

东京那边也蒙了。

事变转天一大早,首相广田弘毅得到消息,说中国出事了,蒋介石在西安被张学良逮捕了。广田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问秘书:谁逮捕了谁?随后立即召开内阁会议。而早上6点,外务省那边已经开了个紧急会,在有田八郎主持下,这个会开了4个小时,到上午10点多才达成一致意见,说起来有点可笑,这个意见就是:先确定消息是不是可靠。

无论广田,还是有田,都认为:蒋介石很难顺利返回南京,他几乎死定了。他们判断:事件爆发后,中国各地的新军阀必定趁机倒蒋,中国将陷入大内乱!

他们失算了。

中国这边,各地通电,希望事变和平解决,然后一致对日,包括蒋介石的那些对手。

在东京伸着脖子的观望中,西安迎来了宋美龄、宋子文等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恩爱,很多人都知道,那不是一个传说中的爱情买卖,而是一个实在的爱情传奇。

见到宋美龄后,蒋潸然泪下:你怎么来了?入虎穴矣!

宋美龄许久没有回答,最后说:宁抗日,勿死敌手。

蒋介石望了望天。

平安夜,作为基督徒的蒋介石,接受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条件: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派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圣诞节那天,张学良亲自陪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飞向另一个古都,从此张学良开始了令人叹息的监禁岁月。人生之传奇,命运之跌宕,莫过于此吧?蒋介石觉得张学良犯了时代性的错误,其次是对蒋个人的冒犯。这让蒋终身都无法原谅这个小兄弟。

历史就这样,在1936年年底猛地转了一个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