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全家人幸福的户型 翻盖新房感怀欢乐岁月

翻盖新房是我家今年要做的头等大事种地前就请来木匠师傅,师傅是本屯人,姓宋,叫宋永庆,中上等个,满脸络腮胡须,性情温和,40岁左右仅比父亲小几岁,屯论,管父亲叫三叔他是远近闻名的马世昌老木匠的大徒弟,木活又好又细致就是干活较慢,或许他天生就是个慢性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容纳全家人幸福的户型 翻盖新房感怀欢乐岁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容纳全家人幸福的户型 翻盖新房感怀欢乐岁月

容纳全家人幸福的户型 翻盖新房感怀欢乐岁月

翻盖新房是我家今年要做的头等大事。种地前就请来木匠师傅,师傅是本屯人,姓宋,叫宋永庆,中上等个,满脸络腮胡须,性情温和,40岁左右。仅比父亲小几岁,屯论,管父亲叫三叔。他是远近闻名的马世昌老木匠的大徒弟,木活又好又细致。就是干活较慢,或许他天生就是个慢性子。

木匠来了,先砍房架子,父亲就一直陪他干木活。父亲粗通木活,很多需拉上下锯活,都由父亲拉下锯,两人干活又快又轻松。

父亲待他如上宾,天天如是的早早就把茶水沏上,他对父亲印象极好,两人说话,干活默契,很投缘。不久,五间房架子就砍完了,接着就打装绣〈做门窗)。

盖房上薄(上盖)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40多根标准的杨木檩子都做上了公母榫,并用墨笔标上是哪屋哪个位置的,整齐地垜在马圈南侧东墙跟上。底下都垫了棱,为了安全,又绑两道绳子固定上了。笔直的四棵樑柁挂着挂柱,错落有致,从北向南平卧在檩木垛前,宛如四条长龙,别有一番意境。只等头遍地铲完,就动工实施。

挂锄后,全家立刻投入到翻盖新房火热地战斗中,这个大块农闲时间正是盖房的大好时机。在原地搬倒扶起盖新房比平地盖房要费很多事,多挨很多累,光搬家就得搬两次,诸如扒房扒墙等一系列活很多,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扒房前首先要做的是搬家,好在屋里东西不多,就临时堆放在几个仓子里。人员住处,除七婶偕七叔领孩子去娘家,老叔和我去老潘家找宿外,其余的家人都在后院老王家住,并在他家起火做饭。

互助组的人都来了,大伙七手八脚的扒完房就扒墙。扒墙前,先把几铺炕和几个锅台清除,用抬筐抬到粪堆上,它是种地的好肥料。扒墙的顺序是先扒南北垣墙,往外放,后八东西两个大山墙,往里放。四面墙都放倒后就用二尺子,洋镐把墙一块块的断开砸碎,就用它原汤化原石的打新房框。这是一项复杂的细活,一点不容马虎,必须把墙塊砸的细碎,越碎越好,然后用水浇透,闷透,闷透的土打墙受使,打的墙质量也好。

第二天转入打房框。木匠师傅很早就先来了,在父亲的配合下,量好盖房向口,方位,并把四周墙的中心标上木桩,做打墙依据。

早上来了很多帮工,除互助组人员外,还有一些亲戚,他们是潘君,潘臣,潘库,潘江四个舅舅(七婶的叔伯哥哥与弟弟)和高显章老姨夫(七婶的叔伯妹夫)。按先东后西的顺序,人们齐呼啦地把打墙杆子抬到东墙跟上。依据中心标桩,用榔头把地基夯实,按上桩头板,铺杆打墙。

在打墙人中,有高显章老姨夫,时年26岁,车轴汉,血气方刚,正当壮年,他榔头下去特别有力,打墙姿势舒展,优美,看他打墙是种享受。

在墙上人踩墙,打榔头空隙,人们总是把闷过的土用二尺子搭开,看是否有土塊和夹干土,如有,就随时砸开,浇水闷上。

期间,父亲老哥几个合计翻盖一次新房,操办一次不容易,想适当的把房加高些,这样用原墙框就不够用了,便临时决定,在房前两丈远的马圈东墙跟上挖一条深坑取黄土,这个活由十叔和我去干。为便于扔土,又在马圈北墙东侧开个墙豁。十叔领我一早就开始挑沟,到下午已挖进两米深一条长沟,扔出很多土,大伙把扔出的土随时掺入打墙土里。

在扔土时,引起人们关注,七舅贊扬说:“这孩子这么能干哪!十几了?”五叔说:“16。”七舅说:“16岁的孩子扔土赶上大人扔的远了。”老姨夫说:“体格弱的大人也不一定扔这么远。”五叔愉快地说:“这孩子将来是把好手。”听到夸奖,我干的更起劲了,傻乎地使劲往远扔,眼看扔到北墙跟上了。赢得亲友们一片喝彩声,我心里热乎乎,甜嗞嗞的,几乎陶醉了。

用了近两天时间,五间房框拔地而起!

打完墙再刹完才算标准墙。刹墙是个细活,由父亲来做,东山墙打完就开刹。父亲把刹墙平铣磨的匪快,刹的又平乎又美观。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都说:“墙刹的真好!”刹完的墙形状是,上窄下宽,里墙皮倾斜度小,外墙皮倾斜度大,让山墙向里抱,是不会倒的,因有前后垣墻支撑着。接着刹西山墙,房框都打完了,父亲又刹了一天才完活。

为了庆祝方框胜利完工,晚饭更加丰盛。父亲和叔叔们热情地劝亲友们吃好喝好,喝到兴头上,父亲还给大家唱了只扫盲歌:速成识字法是好方法,它的创造戚建华,扫除了睁眼瞎,齐心努力来学习,同志们醒醒吧,别让哪文盲的帽子来压来压来压咱…把大伙都唱乐了,屋里一片欢声笑语,气氛更浓了。

翌日,上午继续挖坑取土,又扔出很多黄土,五叔约摸够上秋抹墙用了才停下。接着就套车去场院南拉土填坑,随拉随垫,并一层层用榔头夯实。用了大半天还贪个小黑才填平。

第二天,我们爷四个就去东大坑沿上托坯。盖房到处用坯,东西大山墙找檩口用坯,前墙窗户,门中间垒垛子用坯,各屋间壁墙用坯,搭炕,垒锅台还要用坯,想不到,念不到的地方都需要坯,那时盖房离不开坯,没有坯就盖不成房子。

俗话说,女人怕生孩子,男人怕托坯。又说托坯打墙活见阎王。可见这项活是相当累人了。

我们托了五天批,共托了一万多块。开始时我用铁铣端泥供托坯,后来有点不甘心,就像五叔请缨一要求托皮,五叔高兴地答应了。在五叔的指点下,我学着大人的样子,逐渐地学会了托坯。经常是托一会坯,交替的端一会泥,断断续续的加起来,我能托两天坯。经过托坯,得到锻炼,受益匪浅,我为又学会一样农活而满足,欣慰。

几天后,陆续地把坯搬起,晾干。码成五个三角形大坯垜,并一层层的勾上缝,蓬上顶,以防雨浇。值得庆幸的是,在托坯,晾坯的十来天中竞没有下雨,若下雨就麻烦了,非受损失不可。

房框已打完十多天了,墙也晾干点了,按说再晾十天半月的墙会干的更好些。但时间不等人,一旦下雨就耽误事了,再说全家都在外寄宿,赶紧把房盖完,好早点搬回家住新房。

坯垜刚剁完第三天就赶车往回拉坯,老潘三舅看见了,说:“这老武家真能干,啥时托的坯?”七叔说:“头几天。”三舅惊讶地说:“这大凉天就托坯了?”七叔说:“赶到这了,盖房用坯呀,就得托,可也没觉咋凉。”三舅又问:“啥时上房薄?”七叔说:“这不拉坯找檩口吗,干完这些活就上薄。”“找檩口人手够吗?”“够了”“用人就吱声。”“一定。”

拉了一上午坯足够找檩口用了。下午先和一堆泥,搭两个跳板,东西山墙各一个。接着就垒墙找檩口,由父亲和七叔各垒一个山墙。父亲临时让十叔陪木匠打下手,五叔和我搬坯端泥,各供一人。山墙上凡是放檩子部位都用坯垒上马联垜,坯与坯之之间做胶泥,垛子与垛子之间的空间用大洋就泥叉上。一下午两个山墙檩口全部找完。

农家盖房上樑是必可少的一个重要仪式,它是盖房的前奏,也可说是序幕。父亲找本屯阴阳先生冯井泉看上樑日子,先生说:“后天就是上樑好日子。”很快就到这天,上午把选好的标准的极檩抬进腰间房,放在用木杆绑的两个三脚架上,父亲把先生用红纸画的阴阳鱼和对联贴在极檩中间。对联上联是,太公在此,下联是,诸神退位。把红布条串的一串大钱拴在阴阳鱼一侧。

我记得上完樑中午还下了一场小雨,父亲和叔叔们高兴的说:“这是雨浇樑啊!常言说的好,有钱难买雨浇梁。”真是天遂人愿,将预示着盖完房以后的日子一顺百顺,事事如意。父亲渴望发家致富,庆幸的是他赶上了新社会发家致富的年代,决心盖完新房,领着全家在致富的路上,大干一场!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第二天,竖房架子。互助组的人都来了,大伙用支架支,用绳子拉,先后把四棵樑柁都架到前后垣墙上。按上柱脚,用三角架固定好。接着先将极檩架上去,摆放在腰屋樑柁中央。然后把40多根五间房的檩木一根根全部架上去,铺在樑柁上,咬合在挂柱的公母榫上。像铁板一块似的房架子竖起来了。

在竖房架子时,冯井泉的舅丈人安老爷子来念喜歌,喜歌全是称颂和让人高兴的话,念的有板有眼,特别动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父亲高兴地撒了赏钱。

翌日上房薄,亲友们来了,知道信与不知道信的乡亲们相互传递着信息,人们三五成群的络绎不绝的赶来帮工,来了100多人,几乎每家都来了。这是乡村中的传统习俗,一家有事,大家帮忙。

在帮工人员中负责指挥的潘君〈三舅),他胸有成竹,放开大嗓门呼喊着,把100多号人分派的井井有条。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人在地上,一部分人在房上。地上的人有赶车去拉坯的,有铡洋就的,返土的,挑水的,和泥的。垒前垣墙垛子的,垒间壁墙的,搭炕的,搭锅台的,有往房上递秫稭帘的,递秫稭把的,相互衔接着。

房上的人把传上的秫稭帘铺在檩子绦空上,要一个檩子绦空铺一个帘子,不多不少,更不能斜歪。父亲和五叔站在屋地上把关照正,发现有出入,及时纠正。试想,房子盖完了,在屋里台头看时,铺的帘子正当就感到舒心如意,否则房扒歪歪扭扭,看着不顺心,多别扭,就会留下遗憾。

当房上的人铺上一部分秫稭帘子,就往帘子上铺秫稭把,挤的越紧越好。秫稭帘,秫稭把先后铺完了,就在上面均匀地铺上一层柴禾,起托泥作用,全部铺完了随即转入抹房盖。房上多人端泥,多人抺泥。地上扔泥,泄泥的是累活,都用双人换班干,很快就把一大堆泥扔到房上,抹在房盖上。同时房上的所有烟囱也都垒上,抹上泥了。

屋里所有的炕都搭上了,两个锅台也搭上了,各屋的间壁墙和前垣墙的几个垜子也快垒完了,接近尾声。这时天已近中午,在父亲和叔叔们的催促下,人们才洗手洗脸,热热闹闹的开饭了。屋里屋外放了10多张桌子,还是吃了两悠,等家人吃饭时,已是第三悠了。

这是一顿丰盛的午宴,为了招待全屯乡亲们,为了庆祝新房胜利竣工,昨天七叔特意赶车去大同办街,买回两角猪肉和一个肋巴扇及粉条,干豆腐,各种菜等来充实这顿菜肴。

席间,父亲热情洋溢地说:“借盖房这个机会把大伙集在一起,感到特别高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为了表示谢意,特备薄酒素菜,大家一定喝好吃好,请乡亲们共同举杯,为了全屯子大聚会,为了友谊长在长存干杯!大家纷纷响应,把热烈的场面推向新高潮,人们频频向父亲举杯,有的说:“为了三哥新房完工干杯!”有的说:“为了三叔住上新房干杯!”

由于我屯较大,大东头和大西头的人见面时候少,凑到一起了,亲热的边吃边聊:有的谈小苗长势,有的谈孩子念书事,爱玩的议论玩的兴趣。更多的是在谈过日子事,都羡慕的同我家比较,现在咱们已经被老武家拉下了,老武家啥事都走在前边,地种的好,粪上的多,副业搞得好,孩子念书的,工作的,谁也没有武占发有韬略,会算计。

忽听七舅冲父亲朗声说:“三哥!是得好好向你家学习,我家秋后也拴胶皮〈轮)车,到时候得领我们去拉脚啊。”人们一愣神,惊讶地说:“老潘家也要栓车了,是得跟上点了,要不越拉越远了。”父亲笑着说:“欢迎你老七,咱们一起干,好啊,又多一个伙伴。”

吃过午饭,乡亲们意犹未尽的陆续地告辞回家了。

房子上完盖虽然还有很多活要干,但解除了思想压力,没有负担了,咋干咋好。

下午 接着垒上午没垒完的间壁墙和垛子,干活人分两伙,十叔搬坯端泥供七叔,我供五叔,找完这些零活,接着把房子里外墙顶与房盖结合部用大洋泥堵塞严实,五叔,七叔用泥板子,甚至用手塞缝,直到满意为止。墙框里外暂时不抹泥,等大干干,上秋再抺。

第二天上午赶车去甸子上拉回三大车堿土,拌上洋就就和泥,下午把五间房盖又抹一遍泥,几天后又抹一遍泥,为使冬天暖和些,上秋时又抹了一遍泥。

父亲陪木匠佔完门,窗框就验扇,验完扇的门,窗又严实又开关自如,没有一个走扇〈斜歪)的,令人满意。窗户仍然是四合的,所谓四合,就是一间房四扇窗户,上下各两扇。

这次新房做的窗户有所创新,上两扇仍糊窗户纸,下两扇不糊纸了,简单了,在窗户中间按个立柱,两面各镶一块大玻璃,比以前亮堂多了,在屋往外一看多远,格外敞亮。

当几铺炕烧干了,很快就把家搬回来了,又晾了十多天,便把仓里放的柜柜箱箱也都搬进屋里,至此,为翻盖新房画上了圆满句号。

新房盖完后,七叔总觉得缺点啥似的,突然眼睛一亮,对父亲说:“咱也学学大地方,给门窗刷上漆,新鲜的亮堂的多好。”父亲说:“又得花不少钱。”七叔说:“花钱也值得,又抗雨浇又挺年头。”父亲说:“可也是,那就刷吧,新鲜新鲜。”第二天,七叔就赶车去大同买的蓝油漆,清油,汽油和一把刷子。好心的卖货员把配漆比例,使用方法都告诉的明明白白。

刷漆是个细活,还是由父亲来做,父亲按比例将油漆稀释调好就开刷。很快就围了一些人,好奇的当乐景似的看热闹。迄今为止,我家是全屯子第一家给房屋着装一刷漆的。父亲把五间房里里外外通通刷了一遍,连前檐檩都刷了。油完漆的新房更加鲜艳无比,光彩照人,令人称羡不已,全家更是喜笑颜开。

每天出工干活时,一想起新房,尤其刷了漆的新房,就会喜上心头,就惦记着住工回家看新房的情景。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对新房的眷恋中,更加激起对新生活的向往,展望未来,充满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