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1)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2)

一日当兵,铁骨永存。张镇,2010年从部队转业到镇江市中级法院,在部队就通过司法考试的他一来到法院就被执行局“盯”上了。张镇持续散发着军人气质,就像为这个攻坚岗位量身定制。8年来,张镇一头扎进执行案件中从未离开过。2013年独立办案以来,他办理执行案件800余件,执行到位金额共计7.2亿元,无一被投诉,先后被评为全省法院执行标兵、全省法院执行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3)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4)

从军官到法官,从政工干部到执行先锋,不问前途坎坷,只顾负重前行,8年执行生涯的磨砺,张镇已经成为啃难案、挑大梁的执行工作排头兵,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者对攻坚执行难的庄严承诺,诠释着对司法为民的理解。

敢于创先协同执行破解疑难案

1处大酒店,12本独立产权,涉案24件,欠债近4000万……这起执行案件的房产涉案众多,曾先后被丹徒法院、京口法院、润州法院、镇江中院查封,都因案情复杂被一度搁置。

单打独斗不行,握紧的拳头才有力量。承办该案的张镇向中院领导提议全市法院协同作战,接着方案策划、集体会商、修改行程紧锣密鼓,一场全市法院协作的“雷霆行动”蓄势待发。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5)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6)

前期准备的工作量也不容小觑。对于房产权属的调查,鉴于现在的房产有所改动,以往原始的测绘报告已不能成为最终报告。为此张镇委托测绘大队对房产、土地再次测绘,通过反复对比两次报告,找到了改动之处以及自建房屋部分的准确位置。

该被执行酒店的土地为一个大证,由于历史原因未随房产分割。根据现在不动产处置房地一体的原则,不能人为造成房地分离。针对房产和土地分别抵押、该建筑产权证多以及土地分割复杂等问题,张镇与国土部门反复研讨,开创性地制定了土地分割方案。

历时8个月,奔波走访了10余个行政部门,最终在兄弟法院的共同努力下,为该案的顺利执行理清了头绪,清理了难缠的绊脚石。最终,在两级法院的协同配合下,被执行人被顺利控制,清场行动有序进行。

该案采用全媒体直播的方式,执行过程透明公开,先后被20余家媒体报道,直播网友参与量达150余万次,点赞50万次,评论达1.5万人次。

不遗余力服务发展和解国际案

“请执行局下大力气做好协调工作,加大矛盾化解力度……”镇江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章纯钢提出如上要求,时任镇江市市长也作批示要求协调化解。该案系中韩两国企业纠纷,2013年底,因扬中市荣德公司未支付切割钢线货款涉及4千余万元,韩国涉案企业态度强硬,要求法院必须限期执行到位,为此还惊动了驻韩大使馆。

此时,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光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冬”。荣德公司在当地是光伏领军企业,为本地1000余名职工解决就业问题,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对当地的发展做出了有力贡献。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7)

一边是韩资企业的不依不饶,一边是围堵公司渴望继续生产的企业职工。该案分到了张镇的手上,刚独立承办案件不久的他就接到了这么一个烫手山芋,翻着卷宗材料他陷入了沉思……

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的骨头也得啃。秉着这股倔强,张镇匆忙中多了些许坚定。理清思路后,他归纳了两个方案。其一,查封设备,强制拍卖荣德公司财产,仅设备就估价10亿,完全可以偿还韩资债务,但是一旦启用强制措施,这将给荣德公司带来致命的打击,这也将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荣德公司的其他债权人势必也会纷纷提起债权强制执行诉求,该公司的良好经营将犹如多骨诺牌般瞬间坍塌;其二,放水养鱼,在不良的大环境下给荣德公司一个喘息的机会,建议双方采用其他合作手段,尽量维持经营现状。

虽然第一种方案简单易行,可张镇毅然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但第二种方案在强大的压力下何其容易,一个月60余次的往返奔跑,沟通协商乃至谈判,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火眼金睛 永不放弃深挖逃避执行案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在张镇看来,执行工作更是要增强脚力、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才能把情况问题摸清楚,把好招实招挖掘出来。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8)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9)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10)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11)

被执行人混凝土公司欠申请执行人300余万货款迟迟不给付,经查询得知该公司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性财产,账户上亦不见分文,张镇遂带队到混凝土公司现场,发现用于开展混凝土生产的房子和土地均系租赁而来,生产设备早已被其他法院查封。但蹊跷的是该公司还在正常生产经营,既然正常生产经营肯定就有买家,有买家就应该有货款进账,可是面上调查发现却无任何账目往来……这些疑点触动了张镇的神经。

“跟踪!”在伺机混凝土被装运准备外送之时,张镇一行就悄悄守在后方,待确定供应目的地后,在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两企业一直有货物往来,不可能没有资金出入账户。张镇一行开展了搜查行动,该公司提供的账册看似天衣无缝,一眼就被张镇识出了破绽。

法官人物专访(江苏法制报头版)(12)

对于很多“脱壳”经营的被执行人,张镇和执行干警更是会采取突袭搜查的方式,收获颇丰。被执行人某锻造公司采用更改企业名称,实际控制企业的方式营利,在一次突袭搜查中,表面看起来是案外人在经营,但仔细查找,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资料。在正义面前,虚伪不寒而栗,企业职工当即表示保险柜中有一个是被执行人的,当打开保险柜时,里面现金就有29万余元,还有各国的外币纪念币若干,有效的承兑汇票约100万元,执行人员当即对上述财产现场进行了扣押,还扣押账册共计20余大箱。后被执行人迫于压力,已履行标的1000万元。

本文刊载于2018年10月23日 《江苏法制报》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