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华侨谈家训(好家嫂岭南家风遗韵)

——关于“好家嫂.好家风征文大赛”活动的主题释义

客家华侨谈家训(好家嫂岭南家风遗韵)(1)

原文导读:好家嫂,岭南家风遗韵。新时代“好家嫂”将以全新形象诠释岭南家风文化意涵。挖掘“好家嫂”,张扬“好家嫂”,为岭南好家风鼓与吹,期待您妙笔生趣,绘就岭南一枝花——“好家嫂”。

前言

“家嫂”一词,在《国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一种称谓。对人称自己的嫂子。如《晋书‧谢朗传》:“ 安谓坐安曰:‘家嫂辞情慷慨, 恨不使朝士见之。’”在360百科词条解释:粤语里面,是广府人对儿媳妇的称呼。

“家嫂”原本就是一个很寻常的称谓,在岭南地区以外大多称呼“大嫂”、“嫂嫂”或者“嫂子”,可在岭南地区,这个称谓之前加多一个“家”字,成了“家嫂”其意义就变得很不寻常了。除了“家中的大嫂”、“家中的嫂嫂”、“家中的嫂子”这一层意思之外,更多的是岭南人对家中已婚女人的“昵称”,对家中女人的尊重、敬重和关爱。这样的称呼更加显得特别有人情味,有亲情味,有关爱,有温度,有风度,更有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意。更重要的是,长辈对家中女人的寄托和信赖——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女人在家中起到“主妇”作用,维系家道中兴。

故而,在此“家嫂”便成为“家中的女人”之称,并以此表示我们对“家中女人”的尊重、敬重和关爱,进而在家文化与好家风中带出岭南女性的风采懿韵。

一、汤汤家风,华夏之风

自古圣贤都很重视国风家风建设,尤以家风为基础,家风彰则可齐家,国风显则可治国,再而可平天下矣。故《尚书·伊训》有云:“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一个人在家能慈爱亲人,尊敬长辈,始之于家而及之于国推之于天下。

早在商朝时期,汤王有德而成大商,此时,殷商国风汤汤,国运昌盛,黎民含祉。然而,到第五任帝王太甲即荒淫无度,长期沉迷于色酒田猎而荒废朝政。眼见商家大厦将垮,商朝开国大臣、五朝元老伊尹决心挽救国运,扶危定倾,悉心劝喻太甲帝,并立《伊训》以训诫。《伊训》文中“三风十愆”为戒之核心,于家成了“家训”,于国成为“国训”。商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存在了近6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朝代至久远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朝代之一,它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延续数百年的统治,我想,除了早商有像伊尹这样一班开国元勋匡扶之外,伊尹的《伊训》对国风家风影响不无关系。即使过去了三千多年,在当今,《伊训》在家风建设、国家治理方面仍然有很大的训喻和鞭策作用。

宋·司马光《家范》云: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著有经典之作《资治通鉴》和《家范》,但他说,对他来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他还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家是国之根本,齐其家者方治其国。

在我国历朝历代名人中大多重视家庭教育,尤以家风家教立世者众多。古之者如姬旦的《诫百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与《诫外甥书》、欧阳修的《欧阳永叔集》、王氏的《琅琊王氏家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包拯的《包拯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文公的《朱子家训》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陆游的《放翁家训》、郑太和的《郑氏规范》、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谢氏的《谢氏家训》等等不胜枚举。

家训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个家族的财富,同时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财富,这笔财富世世代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完。

家风盛,即家道兴。历史证明,但凡有家训遗存后世者,大多氏族家道昌隆,百世不衰。

二、“好家风”离不开“好家嫂”的鼓与吹

立家规家范是家风建设的基础,族人有了行为准则,就会根据这些准绳去厘定生活中表现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要求,自觉约束自己,修正自己。

然而,在推动家教,张扬家风方面,女性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儿女往往受母亲的影响至大,母亲的劝导是至能入心入脑的。所以,家风家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中的女人。一个良好的家风家教,自然离不开“好家嫂”的鼓与吹,这自古有之。在宋史《苏轼列传》,开篇就讲了一个苏洵妻子程夫人育子的故事。程夫人,苏洵之妻,苏轼、苏辙兄弟的母亲。苏洵年轻时候,喜欢游历,且屡试不中。为了鼓励苏洵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劝谕苏洵“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程夫人的话是:只要你立志苦读,家庭生计的事我来担当,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苏洵从此杜门谢客,发奋读书,zui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程夫人不仅勉励丈夫上进,而且对两个儿子精心教育抚养,鼓励他们“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苏氏父子三人成为一代文豪,程夫人功不可没。司马光为之惊叹:“兴衰无不本于闺门!”在程夫人《墓志铭》说:“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不愧为古代一贤母。”由衷赞美“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程夫人以辛劳、贤德和智慧勉夫教子,成就苏氏父子三人光耀门庭传为佳话。

在中国历史上,象程夫人这样的“贤妻良母”还真有很多,如孟轲的母亲仉氏,孟母为了孟子将来的成长,曾三易其居。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既成就了孟子,也成就了一位名垂万世的模范母亲。后人把她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抗金名将岳飞的母亲姚氏、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 中国 "四大贤母"。试想,如果不是这些女性教子有方,匡扶家风,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儒圣孟子、一代名将陶侃、文坛“苏氏三杰”、文学大家欧阳修、“精忠报国”岳飞......正是有了这些心甘情愿耗费一辈子精力为家族匡扶家风砥砺前行的女性,才换来一个家族的伟大强盛。

三、新时代“好家嫂”是这样炼成的

传统的女性在生活中是一个全职的家庭女性,在一个多代同堂传统的大家庭里肩负起照顾长者,相夫教子,打理家务的责任。而在新时代的新女性,所直面的现实问题比以前复杂得多。现代职场的女性不仅面临职场竞争压力,而且承担着生育、养育后代的压力和赡养老人的压力。暂且不论职场上的压力有多大,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事。作为现代女性,要直面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新时代家庭的“扁平化”和“碎片化”,就是由原来的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甚至是五代同堂的大家庭,被拆分成一代一个家庭或一代多个小家庭,女人既要照顾长者的家庭,又要分管孩子的家庭和自己的家庭,上孝下教,相夫育儿,原本一个女性可以照顾一个大家庭,变成了现在的分身数个家庭,给现代女性增加很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

事实就是这样,作为现代女性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参加社会工作。据一份关于现代职业女性的调查问卷显示,一个女性在职场同等的竞争态势下,女性比男性要多付出三分之二的努力。

再就是“相夫”的压力。在当今社会,感情婚姻的抗压能力是相当脆弱的,情感婚姻没人能上得了保险,随时都会遇到翻船的可能,这种压力不轻于对孩子的教育压力。现代女性“相夫”不再是以前那种夫唱妇随的从顺方法,更多的是家庭的维系和社会担责的督导。在抚育教养孩子方面,中国女性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从古至今无疑赋予母爱的本能,在其抚爱中通过自身言行和品德情操影响让孩子成长。

为了竞争,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中国女性除了保持做人应有的勤劳、俭朴特质外,还要加上足够的聪明才智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抗力。一个新时代的“好家嫂”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挤压倾轧下锻造而成的。

客家华侨谈家训(好家嫂岭南家风遗韵)(2)

四、新时代“好家嫂”,时代巾帼之美

德国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诗人这句诗好像是专门为中国女性赞颂的。

其实,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从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哪怕到了“父权”时代,直到文明开放的今天,女性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一直起着引导作用,影响着每一个时代的进步,影响着每一代人的成长。有了女性“水润万物”的精神物质存在,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枝繁叶茂,才会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尤其在物质丰富,精神匮乏,人心迷失的今天,女性的精神涵养化育显得尤为重要。

上文已经提到,新时代的女性不仅要在职场上与男性一同奋力打拼,还要ji力维系一个完整家庭,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体系。在一个“扁平化”、“碎片化”的家族体系里承担更多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扮演好母亲、妻子、女儿、儿媳的多重角色。

尽管面对来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多重压力,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竞争的双重抗衡中,在新时代奋进征程中,依然有无数的“巾帼英雄”勇于绽放,展现出坚强柔韧的一面,彰显出自强不息、智慧豁达的新时代女性风采。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进程中如歌行板书写着当代女性“巾帼之美”华章。

五、发现“好家嫂”,引 领“好家风”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家,是人生第一港湾;家,是人生第一课堂。家的真实内涵包含了家庭、家教、家风。家对女性来说既是生命之所,也是精神之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无数的贤良淑德现代女性,为持家、为生活、为工作、为相夫教子孝亲无怨无悔地辛勤付出。她们所做的事情不一定像男人那样轰天动地,指点江山,叱咤风云,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生活锁事,默默无闻在细微之处见真知,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无声处育化万物。

为致敬我们身边伟大的母爱,展现新时代岭南“好家嫂”形象,推动“好家风”建设,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多家社团机构共同举办“好家嫂.好家风”征文大赛公益活动。

组织这次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征文活动发现“好家嫂”,塑造岭南“好家嫂”风采,传扬“好家风”、“好家教”。

关于这次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意见如下:

1、以“好家嫂.好家风”征文模式书写好家嫂故事,通过“好家嫂.好家风”故事挖掘好家嫂;

2、征文内容要围绕“好家嫂.好家风”主题展开,以叙事形式描述新女性如何“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家庭事业双馨的动人故事;

3、通过一个典型事例叙述“家嫂”对“相夫”、“教子”、“孝亲”、“扶家风”的影响;

4、以技艺传承教化(如:琴棋书画,诗舞花茶),达到传统化育、文化晕染、道德涵养,或家教训喻,或正己渡人;

5、征文内容反映的情况须是真实的,时代性的。在递交材料时,必*须要有当地居委会或村委会盖章确认所反映情况与事实相符;

6、文稿字数三千字左右;

7、本次活动或分赛区选拔,获得第*一名的选手由初赛、决赛主办单位推送参与总决赛;不分区参选者材料直接推送到大赛组委会指定邮箱;

8、本次大赛评审工作由组委会组织的专家学者评审团队独立评审;

9、专家团队根据全国社会道德评价标准作为参考作出评判。

客家华侨谈家训(好家嫂岭南家风遗韵)(3)

六、尾声

时代女性擎起半边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条战线上奋勇当先,锐意进取,为国家、为社会、为工作、为家庭、也为自己,激扬起巾帼之志、奉献巾帼之力、展现巾帼之美,以行动建功新时代,不负芳华,谱写出感天动地的历史篇章!

好家嫂,岭南家风遗韵。新时代“好家嫂”将以全新形象诠释岭南家风文化意涵。

挖掘“好家嫂”,张扬“好家嫂”,为岭南好家风鼓与吹,期待您妙笔生趣,绘就岭南一枝花——“好家嫂”。

我们期许,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新时代岭南“好家嫂”带着婀娜动人的风姿,踏着南海潮头的浪花向我们走来。

(本文作者: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陆上堂)

参考资料

1、中国人大智慧:名人家风知多少(中国文明网2014-02-13)

2、中国古代名人家训9篇 千古好家风(儒学资讯 儒学君2017-41-11)

3、《上堂观世窗》第87

4、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豪门巨族?现代又有哪些呢?(知乎)

5、苏门三父子:文章传千古,家风润神州(新华每日电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